初中作文精选-爱上那霜染的色彩
到了老秋,几场严霜一下,飒飒秋风中的枫树每个叶片都仿佛受秋日骄阳的烧灼,整个燃烧起来,火焰一样沸腾起来。哪怕是在夜晚幽凉的月下,冷不丁走近一株枫树,定睛一瞧,也会被枫树满眼逼人的红给激得忍不住上下打量,且行且叹。
我们小镇的广场上就有好多这种枫树。不过,他们在一年四季的大多时间里都平淡无奇,并不引人注目。
相反,每年伊始,最先打破萧瑟冷清的倒是玉兰树。每天早上裹紧羽绒服赶去上课的街上,嗖嗖的西北风不客气的告诉我春天还早着呢;卖油条的摊位吃早饭的人都冻得瑟瑟发抖;烤鸭铺里的烤鸭开始冒着热气被摆上货摊;三三两两的学生买烤红薯暖手。
忽然有一天,照旧步履匆匆的时候不经意往广场边上瞄几眼,发现玉兰花不知何时已开满了枝头。微微泛着淡青的白色花朵在四周灰色基调衬映下显得硕大又突兀。我因为惊讶而不禁驻足凝视。满树的玉兰花极像刚刚停栖于树梢或忽然受到召唤而振翅欲飞的白鸽群。它们在初春的阳光下闪烁着骄傲的乳白色。不需要衬托,也不需要春风来惠顾,胆大的叫人禁不住吃一惊。但是二月的玉兰注定要历经倒春寒的磨折,不久就一败涂地。满地奶白的玉兰花瓣在早春的寒风里打着卷儿,香消玉殒,令人目不忍睹。
这份遗憾不久就被纷纷攘攘满坡满岭的桃花取代。
我家四周是一大片桃园。桃花的盛事每到三月就被演绎得轰轰烈烈。像画家的写意,泼泼洒洒,横畦竖垄上到处弥漫着粉嘟嘟的轻云。即使人们不加注意,它们也照样“桃之夭夭”;即使人们忘记了花时,这份热热闹闹的春意也会让人“惊起却回头”。
我总疑心唐寅的那首《桃花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到底是不是真的?管桃园的马师傅初夏就在楼下卖桃子,5元钱能买一大堆。当年唐寅要摘多少桃花才能换来酒钱啊!何况桃花开在树上也不过五七天功夫,就借着一场春风或一阵儿细雨急急忙忙褪下盛装。想来唐寅换的不是什么好酒!
暑期长假,我和小伙伴天天晚上去广场玩。但我们对纷纷粉墨登场的各路花仙子们不感兴趣。广场上有各村赶来扭秧歌的妇女。有叫卖各种零食和小玩意儿的摊贩。有学滑板和溜旱冰的孩子们。我们呢,在草里面到处寻找会叫的蝈蝈,抓还没有长成熟的蚂蚱,或者把柔长的柳枝折下来编成草帽扮八路军打埋伏。
暑假一过,广场顿时冷清很多。我和小伙伴每逢周末还照例到广场去。我们去看满塘长得比人都高的荷花。妈妈在草丛里剜车前子。这种东西喜欢长在湿润又坚硬的地里,嫩叶是做肉包子的好材料。
天气越来越凉了。广场四周的花树都芳华不再,显得寂廖很多。这个时候,我驻足一看就看见了广场边上三两排火红的枫树。在深秋越来越浓的萧杀中,满树的枫叶像一团燃烧的火。我被火一样的红叶惊呆了:
这不是什么花朵!而是满树纯粹的红叶子!
我第一次知道树叶也可以比花朵美艳。
如果要进行比喻,枫树肯定不是莺莺燕燕扭扭捏捏难经风雨的女孩子。它不肯顺从西风逆来顺受进入冬眠,普天而降的寒霜,反激发它血脉喷涌,烈如焰火,饱蘸所有生命的汁液宣告它辉煌的存在。
如果要加以形容,它只能是“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关西大汉,是“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的张飞,是“煮酒论英雄”的曹操,是那个忠诚勇毅、面如重枣的红脸关公,是忍辱负耻十余载发愤写《史记》的司马迁,更是千代忠魂“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岳飞,是面对恐怖暗杀拍案而起的闻一多,是鲁迅笔下北国雪一样的斗。百花自有百花的芬芳,枫树自有枫树的风骨。这份傲气与洒脱恐怕没几人能轻易了悟!
后来,在崂山深谷山涧我还看到过满山的枫叶,在长城上俯瞰过红色海洋般的枫树林。每一次都给我极其强烈的震撼.
沾染寒霜,不是枯萎衰败,不是萧杀荒凉。晓来谁染霜林醉?这是王实甫《西厢记》里的名句。可是在我看来,枫叶之红无关乎离别。染就染个大红大紫,染就染个轰轰烈烈。是百折不挠,是挫折不倒,是面对庸常、懦却的奋起一击,是耐得住春夏冬的寂寞,熬得住春华秋实的热闹,最后壮烈一搏尽显英雄本色。
我相信,这是英雄满腔热血的沸腾。是在最危急,最艰难,最困苦发出的来自灵魂深处源源不断的力量的撞击!是挣破冰层、破土而出的生命的呐喊!
风霜侵染之下,反而奏响最壮丽的生命的凯歌。
深秋红叶,我如何能不爱你?
指导教师 刘成龙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公众号来源:文缘苑
作者:吴文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