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锁为话题的作文
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锁,放眼望去,家家户户的大门上大多都挂着一把亮锃锃的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锁为话题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锁
世界上的锁,像天空上的云,变化莫测;
心灵中的锁,像大海中的浪,神鬼难测……
在读小学的时候,我和同桌方钢天天打架,打着打着却打成了好朋友,可能是应了那句古语:不打不相识吧!他的一件玩具,最终一定是我这个女同桌给玩儿碎的。星期天回家,我也要多次给他打电话,下午返校,总要将带的好吃的,分出一半儿多一点给他留着。
读初一的时候,他突然告诉我:“他父母离婚了。因为他爸爸和他的亲小姨生活在一起了。”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我每天表现得也像霜打了的茄子,没精打采------因为我每天要充当他的听筒,将他的苦水不加选择的照单全收。我每天做的最熟练的就是在他需要纸巾的时候,能闭着眼睛恰到好处的递到合适的位置。
一个阴雨连绵的下午,火车将他带到的陌生的大连。大约是半年之后,我们才在网络上见了面。他变化很大,飞机头和鬼差不多,大耳环带得不伦不类,视频中我清晰的看得到他脖子手臂上的伤疤。
我的泪水在脸上肆意的流淌,其实心中的泪水早已流淌成了大河。我问空中爆炸的雷声:哪里去找一把合适的钥匙,打开人们心中的锁?大人们不知道,新式婚姻观念的钥匙,打开了他们所谓的幸福的心灵之锁,可是还没有同时打开他们心灵之中的责任之锁呀!
就是说:追求自由本身没有错误,关键是锁孔周围的其他因素尚没有健全呀!
打不开锁的孩子们,大部分被锁孔和钥匙挤得伤痕累累,其实最严重的是看不见的内伤-----以及心灵伤疤没有痊愈又流淌出来的血水会将春天流泪的!
枷锁,你还在吗?
锁,像是一个新型的狗,“守护”着一切要被锁上的东西,但是,那把心中早已不见的枷锁,却给了我深刻,不可磨灭的勒痕。
小的时候,一次过生日,妈妈送我一个带有密码锁的精美的笔记本。想到自己的心事,也可以放一放了,自己的秘密也可以存一存了,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可以写一写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为了不让父母知道,我将密码锁上的密码,一换再换,确定父母不知道后,才安然离去。到了第二天,我跟同学们一起分享我的密码锁和本子,同学们着实羡慕。忽然,不知谁说了一句:“谁信啊,就算如此,我怕早就被父母调开了吧?”话音刚落,我就已经呆住了,难道是真的,为了证实一下,我打算暗中行动。
我快速地回到家,然后,在爸爸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监控安好,放在屋子里。
第二天,我查看监控,发现妈妈在晚上来看了我的笔记本,我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从此,我再也不把锁当成完全安全了,我不仅上了两把锁,还又锁在了另一个柜子里,这样,妈妈再也没来偷看过。
如今,我心中的这把枷锁已经逐渐被“侵蚀”了,但“勒”过的痕迹,仍还存在。
现在,我还忍不住地问自己:“枷锁,你还在吗?”
心锁
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锁,放眼望去,家家户户的大门上大多都挂着一把亮锃锃的锁。在这些锁的背后,我们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挂着一把锁呢!
生活中,人们时时刻刻都不会忘记“锁”。早晨离家,千事万事都可忘,唯独锁门是忘不了的。有时匆忙离家,半路上还非得打个电话给家人:“门锁了吗?”听到那端“嗯”的一声,心中的一块石头才能落地。人们常说中国的“吃”文化是非常有名的,其实,中国的“锁”文化同样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我是一个粗心而又健忘的人,母亲教育了十几年的锁门习惯,至今仍是抛诸脑后。在我的记忆中,上个厕所,去大伯、大叔家串个门也要把门锁得牢牢的。而弟弟的记忆力要比我好得多。每次都会将门锁好后把钥匙交到我的手上。这让我觉得很悲哀,我们的教育——“锁”的教育,在一个孩子童年时期就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而这个烙印会伴随他的一生,挥之不去。
可是,人们为什么要上锁呢?很简单,这上锁其实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猜疑、不信任,才会在自家的门上、自己的心上挂上一把锁,仿佛只有这样才是安全的。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想一想,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历史,延续到清朝时早已破败不堪,而当时的统治者却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结果如何?几千年的华夏文明惨遭践踏,国人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在侵略者的刺刀、铁蹄下备受凌辱。血和泪铸就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锁”是行不通的!
反观上世纪70年代,邓小平同志做出的伟大决策,国人无不振奋。是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站起来了!我们不再备受欺凌,不再是备受歧视的东亚病夫,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已向世界宣告了中国这条龙正在腾飞。放开心怀,海纳百川,我们得到的是物质和精神的双赢!
我希望有一天,真的可以像《北京欢迎你》里唱的那样: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我希望有一天,年幼的妹妹可以疑惑地问我:姐姐,“锁”是什么东西呀?我希望有一天,人们心中不再有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