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琵琶出新奇-初二作文860字

zjj 1172分享

  【评语】:观点鲜明。考生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开篇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摆明自己的立场,既紧扣了材料,又顺其自然地引入了要论证的观点。描写生动。文中对“反弹琵琶图”中的动作描写想象得十分丰富,描写得十分生动到位,如“翩翩翻飞”、“好似龙游凤舞”、“举足腾挪”等短语,将画中图景呈现了出来,鲜活生动。

  【正文】:

  读完文字材料中的实验小故事,就石块、沙子、水放入瓶子里的先后次序这个问题,我赞赏最后一位同学的逆向思维。“先放沙子和水”,还是“后放沙子和水”,并非绝对的。通过实践并且逆向思考才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此,我想起读小学时跟爸爸一起看过的一个舞剧。现在回忆起来,当中反弹琵琶的舞姿仍能引起我的联想,启发我新的思考。

  那是大型敦煌歌舞剧《丝路花雨》中女主人公“英娘”的肢体造型——“反弹琵琶伎乐天”的精湛的舞蹈表演。甭谈绚丽多彩的服装、美妙优雅的音乐,单说我们看到的扮演者的造型就让人惊叹不已。她将琵琶舞位反置于后肩上,柔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谐,随着琵琶女又奏乐又跳舞,形成了独特优美的舞姿。

  中学后,我从美术欣赏课上终于了解到了,原来反弹琵琶的舞姿原型出自敦煌莫高窟112窟的《伎乐图》。美术老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告诉我们,“反弹琵琶图”表现的是悠闲雍容、落落大方的伎乐天神的姿态。她手持琵琶、半裸着上身翩翩翻飞,裙裾飘带好似龙游凤舞。随着丝竹音乐旋律的高低起伏,只见她举足腾挪,出胯旋身,“反弹琵琶”的绝技立刻亮相,凝固成了唐代佛教绘画不再流逝的定格,“反弹琵琶”成为大唐文化一个永恒的符号。它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举世闻名,成为世界人民共同享有的精神财富。

  试问一下,这样的艺术瑰宝,是大唐如此一位能歌善舞、才华横溢的舞女创造出的舞蹈动作,还是由宫廷画师们出奇的想象创作而成的呢?我认为两者都有可能。画家的创作来自生活的原型,换一个角度,或者反向取值,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如人们常把灯蛾定式为“灯蛾扑火,自取灭亡”,殊不知它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又如生活小常识中既有“油多不坏菜”,也有“油腻过度而坏菜”;再如“班门弄斧”,谓在鲁班门前挥舞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为贬义,但是,为了敢与强者竞争,我们完全可把此成语倒过来——“弄斧就得到班门”,于是,这又变成一种拼搏精神的褒义代称。

  总之,从实验课上老师引发的学生讨论中,我们得出这样的生活哲理:现实中许多事物,如果将其逆向思维,一定会产生出新奇不同的结果来。

    149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