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优秀作文-我喜爱的一件艺术

书奇 1172分享

  在人类生存过的历史中,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艺术文化,有的透露出典雅而神秘的风韵,有的展现出人类的聪明和才智。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我喜爱的一件艺术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我喜爱的一件艺术

  “我回来了!”爸爸大喊着,小心翼翼地跨过门槛,满面春风地笑着说;“ 今天,我们家来了一位神秘而奇怪的客人。”“谁啊?” 我好奇地问。“噔噔噔噔!”爸爸把背在身后的手拿到了前面——一个唐三彩马。我端详着这匹唐三彩马,情不自禁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这匹唐三彩马长约35厘米,高约45厘米。一双机灵的黄耳朵直竖在马头上,仿佛是听到了主人呼唤它的声音,让它杀回战场;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 ,仿佛是看见了前方等待的主人,眼睛里闪着光;一张嘴巴微微张开,头稍稍向上抬着,仿佛在仰天长啸,让主人听到它响彻云霄的叫声,知道它的存在与到来;一缕缕金黄色的鬃毛披在马颈上,在微风的吹拂下卷成了一股“波浪”。

  黄绿相间的马鞍披在油光滑亮的马身上,上面镶着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珠宝,给马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之气。四条健壮的腿极速奔跑着,左前腿向上抬成了一个“弓”字,右前腿伸得直直的,落在了地上。褐色的尾巴在空中飘扬,微微翘起,仿佛是一匹正在飞奔的骏马,给人一种“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的感觉。

  马儿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一条河,看见了对面的主人,毫不犹豫地踏入了河水中。铿锵有力的脚步声震惊了碧波荡漾的河水中的鱼儿,鱼儿跃出了水面,看见了马儿,不禁被它不怕困难的精神所折服,从嘴里吐出了一枚金元宝,献给了马儿。

  爸爸深奥地说:“唐三彩这种艺术品在唐代十分著名,是东方艺术的瑰宝。由黄、绿、褐三种颜色组成,已失传约1300年了。专业人员研究出了唐三彩的配料和做法,才让唐三彩走进了平民百姓家中。”

  我看着这匹英武豪迈的唐三彩马,仿佛自己就骑着马徜徉在大草原上,呼吸着新鲜空气。又仿佛骑着马驰骋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建立功勋,倍感荣幸。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2013即将来临,希望大家像这匹唐三彩马一样,勇往直前!

  听的“艺术”

  说与听是一对好兄弟,说了就得有人听,如果没有人听,说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反之亦然,听也得有人说,否则想听也没处去听。可就有这么些情况,闹得说和听要吵起架来,听不愿听,说不想说,两者都被逼无奈凑到一起来,这个时候就只有熬的份了。

  会场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大大小小的会,正经的、随意的、大型的、小型的、内部的、外部的、专题的、综合的,等等,台上台下就有了不同的两种现象的碰撞。是会必有发言,是发言必有套话、废话,这个时候,听的就受不了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老套,统一陈腐的客套、纲条,早在听众耳里磨起了老茧,如果新的内容又是缺乏新意的话,那接下来的情况是容易失控的。比如讲空话、拉家常、谈生活,只听得会场里一片嗡嗡声,与会者都有窃窃私语的嫌疑,但又不能确定具体声源,仔细看时,却发现到处的人都在低头微语,有的还在窃笑,讲到传情之处,眉飞色舞。更有意思的是台下的声音随着台上讲话者的音量变化而变化,上面响,下面也响,上面轻,下面也轻,倘若上面停止讲话不出声了,下面也就老老实实地不发出一点儿声音来了。这下给台上的人相当的震慑力,不是气得火冒三丈,欲言又止,就是急得两眼翻白,手足无措,只有老生常谈者,惯常于会场气氛,不管下面声音如何震动,始终不乱不弃,面带微笑,继续讲述,此时他得有旁若无人的感觉才能讲得好,否则定是快速地读一下就赶紧溜走了。

  听,其实是很有讲究的,对人是很有帮助的。不是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吗?好的讲座的确让人受益匪浅。但大多数的会议与讲座总让人感觉是可以打瞌睡的那种,即使你想听也听不清楚,因为你的左右前后都是嘈杂的市井之声,犹如早晨的市集一般。殊不知讲话者是准备了很多时间的,也是费了一番精力才成的,如能听得进去,加上自己的思考,多少总能得到一些收获的。但就在那种氛围下,你想听也是难的,你会不知不觉或不得不进入周围的议论纷纷中。所以,如果真想听的话就尽量坐前面一些、听清楚一些,离嗡嗡声远一些。但如果是在村镇级召开什么会议的话,那是无法做到的,那里原本就是聊天场,抽烟的也有,吃零食的也有,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唯一可取的就是这样的会开过了,可以交待了,可以表决了,能够形成结果了。

  但听确实是很有讲究的。正规的情况下是不允许有不谐调的音符出现的。因此,一般的会议都会在开始前做好动员工作、提出纪律要求。接着,便是台上在龙飞凤舞地讲解阐述,台下静默无言地聆听。事实上就是一只耳朵进,另一只耳朵出,个个俯首帖耳却心不在焉。人人都抱着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把坐在那里当作是完成一样工作罢了,虽然任务是听,但只有耳朵,没有脑袋。

  真正的听应当是洗耳恭听,这就全凭讲话者的能耐了。有的人讲话善于旁征博引、以小见大,有的善于深入浅出、层层剥笋,有的善于幽默生情、调侃明义,这些方式都会引得听者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来,有时是一个个小故事,有时是一段段小插曲,讲这些时往往是听众最投入的时候,从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平常事当中引喻的内容却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讲话的人讲多了理论就没人要听,讲多了事例、个案却常常能引人入胜、全情投入。

  事实上,“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并不是听众故意与台上的人作对,而是讲话的人自己的讲话没有吸引力,这跟教师的课堂一样的道理。听的人是最明白的,他知道孰优孰劣、孰对孰错,听众的反应是最直接的试金石。言之谆淳,情之深深,意之殷殷,那样的讲座有谁不愿意听呢?

  想必听的“艺术”也就是说的“艺术”了。

  身边的艺术

  每当我走过十字绣店,我会被映入眼帘的一幅幅十字绣所吸引。那一幅幅色彩绚丽,颜色各异,做工细腻的十字绣让我赞不绝口、流连忘返。

  你看,那幅悬挂在正中央的清明上河图,绣制的如此精美,图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仔细看,你会发现他们的表情各个都很丰富。那些平凡普通的景象用绣制的方法来描绘,会让你感到眼前一亮。再来看看那个水果铺成的时钟,用亮丽的色彩让你觉得焕然一新,时钟让我看到了时间在流逝,使我感悟到了时间的珍贵。再来看看那个气质高雅的女孩,她的用色不亮丽,很暗淡,可是在淡雅的颜色里,我看出了她高贵的气质。

  我被这些美丽的十字绣深深地吸引了。我挑选了一幅比较简单的小老鼠,便把它卖了下来。我拿出了针线,从线团里抽取出一根金线,想用金线勾边,我试图想把金线穿入针眼,可是却怎么也穿不进去。金线使劲地舞动着它扭曲的身姿,弄得我眼花缭乱的。过了十分钟,金线总算被我驯服了。轻飘飘的针线,在我的手中好像重千斤,每缝一针都让我费很大的劲,勾完了边我就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接着要填色了。我拿出紫色的线,可是刚缝了几针,线就全混在一起了。让我弄得头晕眼花,我理了理线,又开始绣了,可是我却把线给弄断了,我只能用其他颜色绣了。结果,这成了一只双色的老鼠。

  十字绣是一门艺术。其实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相关文章

    56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