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说说冯道
说说冯道
有一个鸣冯道的人,一生经历过五个政权。这本来没什么,五代十国时期么,就应该是这样。题目是他在这五个朝代里都当大官,这就值得说一说了。后唐庄宗时官拜副部长户部侍郎,充翰林大学士,明宗时复拜中心副秘书长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弘文馆大学士。后唐亡,石敬瑭进洛阳,改国号为晋,拜冯道为相,封鲁国公,少帝时封太尉封燕国公。契丹灭后晋,冯道又臣事辽太宗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北走,刘知遥进洛阳建立后汉,拜冯道为太师。郭威篡汉,改国号为周,复拜冯道为太师中书令。冯道病殁于周世宗时,享年73岁。假如他等几年再死,等到赵宋政权建立,依例他还能做成一朝大官,那就是六朝元老了。
冯道一生,历五朝事11主,这在推崇忠诚不贰传统观念的中国人望来,简直太过分了,简直就是耻辱。宋人欧阳修作《新五代史》,曾痛斥冯道这种不义之徒:“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斯,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稳定,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也就是说,国家之亡,就亡在冯道这样无耻的大臣身上。欧阳修还举了一篇五代时的小说中的故事,作为反例:一位李姓妇人,其夫死在官任上,她于是带着儿子捧着丈夫的骨灰返乡。过开封住店,店老板见她形迹可疑不让住,而李妇偏不肯走,争执之下,店老板扯她的手拉到街上。李妇觉得“被淫”,深以不能守节为耻,就当街将自己的那只手臂剁了下来。欧阳修叹曰:“呜呼士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
欧阳修是一代文章大荚冬他已把丑话说在前面,后人也就不好反驳了。久而久之,冯道竟成为历史上反复无常、趋炎附势、恬不知耻一类小人的代表。照欧阳修的意思,冯道应该向李妇学习,国家一改变颜色,就得自己把自己给砍了;至少也该坚不出仕,这才无愧于先朝皇上的厚恩。欧阳修的节妇观与烈士观,对后代的影响至为深遥。宋代是中国人重建道德风气的时代,同时也是汉民族由极盛走向衰弱的开始。宋亡时,面对强盛的蒙古戎行的进侵,志士仁人迭出,节节抵挡,直至最后一位忠臣背着最后一位小天子跳进大海。文天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名句。
文天祥的忠勇,甚至受到敌人的敬重。元朝廷对他颇为优待,丞相孛罗切身劝他,许以高官厚禄。而文至死不降,在狱中作《正气歌》,关押三年被杀。
当时的蒙古戎行是很残暴的,三次西征几乎是奉行种族灭尽政策,所过之处血流漂杵,尸横遍野。
幸好当时出了两个人。一个是汉化的契丹人耶律楚才,字晋卿。他出任宰相,以博学与品格影响了成吉思汗,使之徐徐接受了一些汉文化,不那样动不动就屠城了。另一个干脆是汉人,从事羽士工作,名丘处机,人称丘仙人。丘仙人的特点是装神弄鬼,常常给成吉思汗讲道,劝讽他少事杀戮:“要征服天下,在乎不嗜杀人。”成吉思汗鸣左右记实下来:“仙人劝我的话,都要允从,不可健忘”因而稍敛蒙古人的犷悍之气,使中原庶民免遭很多屠戮其后,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又深受另一位汉人宰相姚枢的影响,同时还延揽和重用了如窦默、许衡、刘秉忠、王文统、张文谦等一大批闻名汉儒。国难当头,恰是这些直接为侵略者政府服务的汉奸们,使中国本土不至于像那些一个个被征服的西方国家一样,受到灭尽种族式的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