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回乡偶书》改写:改写《回乡偶书》​

淑贤 1172分享

  一天黄昏,贺知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兴奋的他就像一个孩子。)【评:“一天黄昏”回到家乡,这样写才合理吧!】

  (耄耋之年的贺知章,在半年前)已经得到了皇帝的批准,脱下官服,告老还乡。他梦中不知多少次梦到故乡。他一想到(马上就要)这次回家,就别提多高兴了,简直就像回到了童年(一样)。【评:那时候的交通工具不发达,不可能得到批准就能马上回到了遥远的家乡。】

  (无官一身轻,)贺知章(悠闲地待在京城的家里,他)回想起少年刻苦学习、得志到做官的情景。一眨眼,在朝廷做官已经56年了。今年八十有六岁了。可他怎么也改变不了家乡的口音。他一照镜子,看见他的两鬓都已变白了,再也没有了初任官职时的年轻气盛了。 (他想:趁着我身体还硬朗,马上起身,踏上回家之路。)【评:这段前后都加上一句,使其与上下文的衔接更紧密。】

  (贺知章风餐露宿,不辞辛苦,)一到(家乡的)村口,(就)突然发现了(挺立在)村口的那棵老柳树,它垂着长长的枝条,宛如(丝绦,)绿得耀眼。他想起了(自己曾写的)《咏柳》那首诗,他(感慨万千,)拍拍那棵老树说:“老朋友,你还年轻,而我的两鬓的头发已经变白了,胡子也白了。”【评:构思精巧,把贺知章的另一首诗巧妙地结合进去。】

  他再往前走,看见了一群孩子在玩耍,想起了儿时和一些好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情景),看着(看着,)他们老泪纵横。【评:触景生情,合情合理。】

  那些孩子发现了贺知章,看见贺知章的举止不凡,精神抖擞,来回走着,以为他是从外地来的人,迷了路。他们便把他围(拢)起来,问长问短。有个小男孩天真地问:“老爷爷,您是何方人氏?是不是迷路了?”贺知章一愣,然后说:“孩子们啊,我就是越州永兴人啊,这里就是我的家乡啊!”(听他)说(话)着,(孩子们相信了,因为)他但他家乡的口音还没有变。 【评: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

  小男孩依然笑嘻嘻地问:“我们怎么没见过您啊?那您一定从京城来的吧?”贺知章爽朗地答道:“我正是从京城来的,我也是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考出去的,至今也没回来过,你们当然没有见过我了!”“那您为什么不在京城里安家,京城可(繁)豪华了(吧)?”一个男孩问。贺知章说:“京城即使再好,也不如我们的家乡好啊!大树也知道叶落归根,何况我们人呢?”贺知章感慨地说。

  突然,有个小男孩说:“我听我的爷爷说过京城有个大官,就是我们这里的,叫贺知章,是不是您啊?”贺知章点点头。“原来是您啊!”【评:通过对话写出了贺知章落叶归根的愿望。】

  贺知章真的见到他儿时的玩伴,就是小孩的爷爷 ,他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评:这段写得太空啦。】

  这时,他拿起毛笔写下了《回乡偶书》这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评语

  文章遵循了原诗的意思,反映了贺知章思念家乡、热爱家乡和落叶归根的思想感情。有的段落写得很好,如“一到家乡的村口,就发现了挺立在村口的那棵老柳树,它垂着长长的枝条,宛如丝绦,绿得耀眼。他想起了自己曾写的《咏柳》那首诗,他感慨万千,拍拍那棵老树说:‘老朋友,你还年轻,而我的两鬓的头发已经变白了,胡子也白了。’”不足:上下段有的过渡不够自然,缺乏必要的句子来衔接。再者贺知章见到老朋友那段写得空洞了,缺少描写。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公众号:我教孩子们写作
作者:通榆县第一小学四年五班 张弘弛

    45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