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作文

晴恩 1172分享

  这本《陶行知教育名篇》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陶行知名篇》这本书感触很深,陶行知提出的教育学生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人。”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之一只要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要做那种虚假的不切实际的人。不希望学生进入学校就好象进入了一个舞台把自己伪造成一个老师喜欢的孩子。没有错误没有缺点就好象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只会背台词不能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可想而知这样的学生出来思想束缚没有创造性怎能为人类造福呢。

  陶行知说教育生活即”做合一”也就是说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知行合一”。的确这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可是如今孩子个个是家里的宠子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家长误认为只要我的孩子一心读好圣贤书就什么都强。

  比如我班一年级学生放学后要求值日生留下来扫地就有年轻家长觉得不可思议认为在学校来只读书识字接受知识才是教育让他的孩子放学后扫地就想不通了。因此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家务活理书包理自己的房间一切生活都有家长代替包办。久而久之使孩子逐渐养成了懒的习惯失去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意识劳动观念单薄助人为乐的思想缺乏。如我女儿原先单位的同事他们去西藏旅游他姓韩在旅途中大包小包全是父亲一个人背18岁的儿子两手空空不知道帮父亲分担一下更不知道帮助别人。

  后来是他老爸叫了他快帮叶阿姨拎一包才知道去帮助别人。你说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存在问题还有的孩子只会读书不会做事如去年我和同学聚会我的同学讲到了他的朋友有个儿子就喜欢读书大学毕业了让他参加工作他说:”工作太怕了我还是继续读研究生吧!”家长问他为什么儿子回答:”怎么与别人说话交流这个人际工作太难了还是读书好读书只有我一个人。”那不就成了书呆子了吗读了不用不就等于废品吗还有一位土木系毕业的研究生在某设计院工作有一天他的朋友想请教他有关房子设计方面的问题你知道他怎么回答吗他说:”这方面我不太清楚。”那朋友说:”这样吧!你帮我问问你们设计院的同事。”他苦笑一声说:”不瞒你说我们设计院的同事名字我一个也叫不出来从不和他们来往我就搞我的一块设计图。是不是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教学做合一”这是非常正确的教育理念。他早年在1927在晓庄师范宴会上指出的。他是培养造就人的主要实施。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都要以教学做合一为理念努力培养我们的下一代。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通过一段时间的读书学习,我认识到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他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就算到今天陶先生的教育理论还是充满新鲜感,很有进行实验的价值。他的教育思想历经80多年的考验,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读了这本书,让我感受颇深,也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们满怀喜悦与梦想跨入了21世纪,身为教育工作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我们“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我们要把“创新”与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存亡联系起来,创新已不再仅仅和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有关,而是决定我们的生死存亡。因此,在新世纪里,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体制、创新的教育方法与模式作为教育改革主题,这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共识和潮流。在新形势下,我们联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看当今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他的那些极具时代精神、创造精神,又极富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都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髓内涵,成为我们不断吸取教育改革营养的源泉,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在《国难与教育》一篇中让我们明白教育的目的,在与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的教育不是真的教育。我们一定有了真教育,才能对付国难。2008年中国已经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国人不仅没有被灾难打垮,反而越挫越勇,让我们看到了团结在一起的力量,让我们身为中国人而感到十分骄傲。5月19日14点28分,全国上下为四川遇难同胞集体默哀3分钟,民众自发涌上街头广场,为死者默哀,为生者加油,鼓励他们好好活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在这短短的3分钟里面,我们会把悲痛化为力量,力量从天安门前迅速地散发至全国人民的心头上。在这一刻,我们都同样流着悲伤和振作混合而成的泪水。再这一刻,全国人民的心都紧紧连在了一起,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在这一刻,陶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大放光彩。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他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发明家,不做一个教书匠。1943年11月,《新华日报》发表的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一文,热情讴歌创造精神,鼓励人们要有“大无畏之斧”,“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向着创造之路迈进”。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道理很简单,其一,教师不是隐者,他们也活在这现实的社会中,学生面临的挑战,教师同样首先遇到,他应先于学生获得这些本领和品质。否则,他就无法引导学生既学会生存又学会关心。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应有一种清晰的辩证观,即懂得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与关心和奉献他人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师应以亲身经历和体验来启发学生懂得这种辩证关系,使之把学生生存首先建立在利公而非单纯利已的功利目标上。其二,有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创造能力的学生。教师应“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因此,陶行知先生不顾保守势力的反对,改“教授法”为“教学法”。他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他的这些教育思想都启示我们教师应更着眼于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学法研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是为了将来不教”,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方法和本领,已成为当务之急。也只有这样的学生才是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将来才能真正有所作为,对社会有所贡献。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它的精神内含十分明确,即大众教育——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的小先生制,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人人是先生等教育观正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他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其结果培养的是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略“书呆子”。联系我们的教育工作,很显然我们做的还很不够。师生之间关系的家长制仍未改变,学生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仍是主流,虽然我们知道要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应该主动学习,然而,目前的教育环境,教科书、课程标准及作息安排,并不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精神的发挥。课堂上教师的居高临下、学生的正襟危坐的授课方式以及大量的教学内容和匆匆忙忙赶进度的压力下,学生并没有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学生天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必定会丧失殆尽,从何谈创新?如何改革这一教育弊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等也都应向生活教育理论方向靠近。这样才能使陶行知的“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手”教育思想得以真正体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真正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陶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及世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现实意义。第一,“知行统一”。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注重知行(德、智)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我们知道,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品德的心理过程,当今学生思维活跃,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就会思考“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于是,人生观的问题便随之产生。对于他们来说要把人生发展近景和远景正确结合起来思考,形成成熟的心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第二,探索真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识,瞬息万变。面对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难以招架。兴趣是对真理探索的钥匙,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困惑,被各种非本质的自然现象所缠绕。这种困惑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正确的引导和正面的鼓励,当学生经过艰苦的学习,解决了各种难题,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会产生兴奋感和成就感,这种兴奋感和成就感是学生对困惑感的否定和对学习探索活动的肯定,由此带来的喜悦和欢乐体验可以酿造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尊严感,进一步强化其探索行为,从而激励自己继续进行新的创造。攀登新的高峰,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陶先生留给我们的教育理论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这笔财富投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教出求真的学生,为了让学生学做真人,我们永不止步,用我们坚定的步伐引领新世纪的孩子走向光辉的胜利彼岸!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想

  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我受益匪浅,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许多现实意义。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头脑解放、手脚解放、身体解放、感官解放、时间解放、语言解放;二是“劳力的基础上劳心”;三是“学做合一”;四是“实验即创造”,创造的本质是活鲜鲜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愿望,是在于火一样的热情,是在于探究的兴趣,创造来源于生活的活力、来源于生命的本身。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我将从书上学到的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以真正的创新理念去开拓自己的新天地。

    46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