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的书籍读后感受与体会
编者按:《女主人说话,不要像江青对尼克松那样》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读领导人这本书时的感悟,写出了对领导人非凡气质的体现,不妨来看看吧。
20年前,我读过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以回忆录形式写的《领导人》,对书中描写的许多历史情节与对话,至今记忆犹新。最近,想起了书中描写他1972年与毛泽东、周恩来、江青的一些对话,感到值得写一写,可以让大家分享、感悟与学习。
周恩来亲自去机场迎接了尼克松,在乘汽车从机场到宾馆的途中,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来同我握手是越过了世上最宽阔的海洋——长达二十五年的互不交往”。在经过一系列的会谈以后,尼克松评价周恩来:他始终镇定自若、态度坚定,从未失态、从不失礼,他越是“手中有硬牌”,讲起话来越是平和。尼克松还写道:周恩来的机敏练达胜过我所认识的任何一位世界领导人。
周恩来亲自到机场迎接尼克松,留下了著名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周恩来陪着尼克松、基辛格走进了毛泽东摆满书籍的书房,尼克松看到了毛泽东的身体衰弱,感到了毛泽东是决定大事拿主意的人。会谈持续了约1个小时,气氛很好,交谈也很轻松,毛泽东还对尼克松说了一句很风趣、幽默的话:“上次你们选举时,我投了你一票”。当基辛格提到自己当教授曾指定学生读毛泽东的著作时,尼克松补充说:毛泽东的著作激励了一个民族,改变了世界。毛泽东回答说:“我没有改变世界,只改变了北京近旁的几个地方”。当尼克松刚一开始谈到具体的国际问题时,毛泽东就说:“这些问题不要在我这里谈,应该同总理去谈。我只谈哲学问题”。
毛泽东在书房会见了尼克松 ,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
尼克松在1972年和1976年先后见过邓颖超,认为:邓颖超颇有从周恩来身上看到的那种魅力和老练,没有因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而失去女性的特点。
尼格松1972年2月的北京之行,开创了中美建交的新局面,这是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各国。中美两个大国各自180度的大转弯,来之不易,影响巨大与深远,被认为是“改变世界的一周”,是20世纪世界政治外交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对于在中国的整个行程、会谈、食宿与其他活动安排,从回忆录《领导人》的描述来看,尼克松都很满意、很高兴。唯一的遗憾就是:尼克松在观看江青安排的专场文艺演出时,看到了江青紧张得前额和手上都冒着汗,内心很不爽地听到了江青对尼克松说的第一句话:“你为什么不早点到中国来?”。
尼克松在《领导人》中,把江青与邓颖超、宋美龄进行了对比性的评价,认为江青与邓颖超、宋美龄的差异鲜明,对江青的评价很低。
作者|裴连学
公众号:摄与学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