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读后感《我们班的戏剧社》

春燕 1172分享

  编者按:《读<我们班的戏剧社>有感》这篇文章讲述了杨洋的故事里使得作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戏剧的魅力,不妨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这个暑假,我读了《老鹿王哈克》《月亮上的风》《最受欢迎的一句话》以及《我们班的戏剧社》。但我觉得最发人深省的是《我们班的戏剧社》。

  《我们班的戏剧社》讲述的是一个叫杨洋的小男孩因为爸爸出了车祸,妈妈要照顾爸爸,杨洋没人照顾,所以被送到妈妈的老家云南梨花箐的舅舅家,在那里,杨洋和他的表姐栗花以及同伴们发生的趣事。

  故事开始,刚到梨花箐的杨洋经常对周围的人说:“我们的老师不是这样教的”,就因为这句话,引发了同学间的矛盾,惹得老师十分生气,也导致了舅舅的失望,甚至把英语老师也气哭了……文中这些描写,不由得让我想起网络中传着的故事——“我的爸爸是李刚”,虽然事情不一样,但是他们表达出来的意思是一样的:李某觉得爸爸是官,没人敢拿他怎么样;杨洋觉得周围的人是农村人,没去过城市,他们愚昧无知,这里的一切都与自己格格不入,不适合自己居住,所以在课堂上指指点点。

  看着书上的故事,想着生活中“拼爹”“拼家”的人们,我在问:这些都是你自己拼来的吗?“李刚”事件拼的是爹的官位,如果没了他爹,他什么都不是;文中的杨洋是在拼家乡的优势,如果他爸妈不去广州工作,他和梨花箐的人们没什么两样,就像表姐栗花第一次和杨洋见面时说的那样:“我是没见过,请问,广州的哪座楼是你家的?那个什么小蛮腰是你的吗?如果不是你的,有什么好炫耀的?”没错,要想人前显贵,就要人后显累!自己拼到的才有资格炫耀!

  还好,杨洋在百般不如意中慢慢习惯了梨花箐的生活,他逐渐发现了一件让他感兴趣的事——戏曲。

  一天,杨洋放学回家时,无意间发现了梨花剧社的高爷爷翻跟斗的样子,这仿佛在他这个纨绔少年心中下了道魔咒——他爱开始上了这里,他决定学这里的绝技——滇剧。读到这儿,我也被他们对地方文化执着的爱感动了。是呀,不论哪种地方戏曲都是国粹之一,而现在我们本应该传承的地方文化,却渐渐随着历史的变迁,时间的流世被人们遗忘、冷淡。杨洋的舅舅说过:“我是没多少能耐传承戏剧了,但是如果大家都这么想,哪个也不去做,那不是更糟吗?”读着这些话的时候,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我在想,如果作为我们的国粹——民族传统文化也灰飞烟灭了,会将是一个怎样糟糕的世界呢?杨洋的转变正是受到了当地老百姓对传统文化执着的爱的感染啊!

  是啊!传统文化必须继承,老祖先的根基不能丢哪!

  指导教师:任兆平

  作者|姚安县思源实验学校六(2)班:杨 婧

  公众号:学生新报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498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