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读书征文的优秀作品

曾扬 1172分享

  为营造书香文化校园,丰富同学们的假期生活,使读书成为同学们的良好习惯,很多学习都会进行暑期读书征文活动。以下有三篇范文可供参考:

  1

  与你相伴,心灵鸡汤

  ——读刘艳霞的《初中生必背古诗词50首》有感

  806班 刘xx

  暑假里与你初相识,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你让我如痴如醉、梦牵魂绕,也让我历经一场穿越,至今香魂未归。你领着我穿越了春秋战国秦两汉,走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又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你是我的摆渡人——刘艳霞的《初中生必背古诗词50首》。

  素手抚你,掀开你那古色古香的容颜,一切便恍如隔世,似梦非梦。

  周朝,古老质朴,痴男怨女多情内敛。“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美人如玉,君子多情,深沉浓烈的情意是永恒的话题。南唐后主李煜的情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一代君王都有解不开的愁,又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不必“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应该活在当下,珍惜当下。李商隐的相思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相思之情,离别之恨,又让多少“儿女共沾巾”!感动之余,我是多么的希望天下有情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忧国之情,忧民之心,藏着多少的爱恨情愁。杜牧的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尽显对国家的关心与忧虑;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让人揪心让人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又让人心疼让人钦佩,他,心怀天下,如雪中的寒梅傲然不失芬芳,我愿意为他含泪微笑到永远。可是,白居易的“足烝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徒然让我伤感,这让我想起了夏日在田间劳作的外公,汗水在他那黝黑的如沟壑的皱纹里流淌,心疼得想用手去抚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的心怎能不被他的诗句灼伤呢?我想,忧国忧民是国人的一种情结吧!

  祖国的大好河山,从来就没有过她的魅力,一路走来分外妖娆。曹操观沧海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崔颢游黄鹤楼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杜甫望岳难得的一次豪情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白居易游钱塘江闲情逸致地抛下一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刘禹锡一改“自古逢秋悲寂寥”的肃杀气氛,朗朗吟上“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祖国的河山波澜壮阔,又不失清新典雅,“淡妆浓抹总相宜”。虽然,我吟不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诗句,但我愿用笔去记录, 用心去感受,用灵魂去触摸。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我“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你——《初中生必背古诗词50首》这个夏日与我相知相识,愿你永卧我怀,伴我左右,不离不弃!

  2

  《永远的守塔人》读后感

  902班 桂xx

  又是暑假之时,在这炎热而又令人烦躁的天气里,也只有一本本书籍才能安抚我躁动的心,指尖轻轻划过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本,顷刻,便停在了那本粉色书籍的身上。

  《永远的守塔人》,这几个墨色的大字映入了我的眼帘,我开始好奇起里面的内容,于是不自觉的翻开了扉页,细细品尝起了其中的奥义。

  随着食指不断的滑过页脚,我的心也为之而跌宕起伏,好似一抬头,便能看见那个其貌不扬的守塔老人站在我的面前,用一副极为慈祥,并且散发着光芒的目光看着我。

  他,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却在故事中显得如此的卑微与渺小,似一片尘埃中极其微小的沙砾,风一吹,便悄悄的路过了,人们不会记得那个孤寂沉默的背影,不会看到那颗小小沙砾身上散发的微弱光芒,不会在意他是否在这茫茫霁野中留下一丝繁华,但他,却无比忠诚地伴着那长堤尽头的灯塔,守候了整整一生,没有些许的抱怨,没有无尽的悔意,他永远都是那么的淡漠,那么的神秘,好像没有人可以猜透他在想什么,只是经常看到他一人静静的守在那个简陋的木架灯塔下,什么也不说。黝黑的皮肤被灯光映衬得更加丑陋,深深的眼窝中,一双澄澈,泛着岁月沧桑的眼眸没有孩子的水眸氤氲,没有年轻人的成熟热情,但却有比任何人都要温和的暖意光华,连作者都被这种眼神所感动。

  也许,他平凡,他普通,他没有任何表面上值得去欣赏的地方,但是,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太多太多,泰戈尔曾说过:“花的事业是高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的,垂着绿阴的。”守塔的老人丑陋,不起眼,但他却干着这世间最为考验人心的事业,事实证明,他是成功的,是有毅力的,是很多的人都比不上的,人不可貌像,从整本书看来,他便是这样一个模样丑陋的老人——罗圈腿,驼背,满脸刀痕一般杂乱无章的皱纹中嵌着一对泪汪汪的小眼睛。这幽灵似的老头,看起来很为神秘,作者看到他的第一感觉便是厌恶,他不断的在江边徘徊,看起来心怀鬼胎,作者因为他的出现与那监视般的眼神,而被破坏了欣赏美景的好心情,原本抱着排斥态度的作者却在一次偶然,发现了老人身上的光芒品质,在一次大雨倾盆的天气里,因烦躁的心,作者想要步入江中,洗去心中的烦闷,却被老人误以为自寻短见,从而奋力将他拉回,并苦口婆心的劝告着作者要笑看人生,不要悲观,他的善良感动着作者,心中原有的惆怅也在此刻烟消云散。

  故事的最后,他去世了,一个月前还劝阻着作者的他就这样安然的去往了天国,这个孤独的守灯老人,当死神在他的门口徘徊时,他竟还想着把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从死神身边拉回来……这样淳朴善良的人又到哪里去寻找呢?这一点不仅震撼了作者的心,也震撼了万千读者的心,一生孤独的老人啊,无依无靠,被埋入了长堤之下,与灯塔永远相伴,不会感到冰冷,因为灯塔的光一直为他亮起。

  那盏灯依旧,守灯的人却先走一步……眨眼间,我读到了最后一段,那是一首诗:“你死了,你的灯还亮着,在茫茫夜海上,我永远看得见你温暖的光芒。”读到这,我的眼眶湿润了,守塔老人用自己的关怀,温暖了作者的心,也温暖了我的心,他身上的光芒如星光般的闪耀,那不仅是灯塔的光,也是他的光。

  合上书本,老人那丑陋却又慈祥的面容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在那个古老的长堤尽头,好像仍可以看见那抹孤寂的身影,守着那抹橙色的光。

  3

  在书中悟出童年心声

  ——读《鱼鹰》有感

  905班 查xx

  在小学,我曾读过几篇曹文轩先生的文学作品,记得有《细米》、《草房子》、《青铜葵花》等等等等。它们吸引我的绝非是作者华丽的语言装饰,而是那质朴却细腻的字里行间。在今年暑假,我又有幸捧起了曹文轩作家的作品选《鱼鹰》,再次领悟那有关孩童世界的喜怒哀乐。

  天真活泼的皮卡、淳朴能干的锄瓜、敢于尝试的树村、有羞耻心的劫桩儿、永不放弃的麻石和森仔,还有那位爱憎分明的护秋者,足够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曹文轩先生笔下的风格与特点。看似普通的记叙小说,却真的能在细节之处打动人心。其中所占篇幅最长,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皮卡的童年了。

  刚过半岁的皮卡,被父母送到了乡下的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大姑、二姑、三姑、四姑对皮卡都是无微不至地关爱。在油麻地,皮卡度过了自己最自由,最闲适的童年时光:看云彩、大声尖叫、收集蜻蜓……合上书本,我都会对刚才的情节意犹未尽。皮卡在五岁那年回到了北京,开始了新的家庭生活。只不过,他还是家中的活跃分子罢了,即使有时也会引起爸爸的愤怒,但仍然更改不了什么,因为他是皮卡。

  作品《古堡》是所占篇幅最少的一篇,但同样让我记忆犹新。麻石和森仔爬上高山,探寻那心怀七年的神秘古堡。登上山后,饥饿、干渴、炎热是他们怎么也卸不下的包袱。有时,冷眼相待的他们会因困难而互相推卸责任,以拳相待,但不一会儿就会和好如初,因为他们都有共同的梦想。

  ……

  曹文轩先生笔下的童年都是丰富无穷的。哪怕会有大人们的约束与管教,哪怕有时不经意间一个动作就会闯祸,无论怎样,它们都是丰富无穷的。儿童的世界,乐无边界。这时,我又不得不敬佩曹文轩先生的作品极强的感染力,他,就是一个对生活有足够细致和热爱,对童年有满带留念之情的人。

  到这里,不禁勾起了我对童年的记忆。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那样,每件快乐的事都好像经历于昨天,无法忘记。和书中的小伙伴们不一样,我的童年没有渔歌、麦田、蛐蛐的环绕,取代的是朗朗上口的儿歌、有趣的玩具、诙谐的动画片和我所热爱的汽车。我喜欢坐在凉爽的地面上,听着儿歌的播放或是动画片里的经典台词,手上拿着玩具汽车,让它们自由滑行……随着年龄的变化,我开始接受教育,学会礼仪,了解知识,感悟道理……就是这样,时间过得飞快,童年已经成为了我的回忆。时不时回忆回忆自己的童年,也是一种乐事。

  此刻,《鱼鹰》这本书不再像是一本普通的小说集,它已经变为唤起我对童年记忆的一把钥匙。品读完小说的最后一页,脸上还能洋溢着笑意,这就是童年的心声吧。这一切,来源于曹文轩,更来自于童年。

    64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