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的读后感600字

张洪 1172分享

  “滥竽充数”是个成语故事,主要写了南郭先生是个好吃懒做的人。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滥竽充数的读后感600字,仅供大家参考!

  滥竽充数读后感600字

  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为我们所熟知。南郭先生这个丑陋的反面形象也在我们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提起南郭先生这个人物,绝大多数人都不禁会联想到几个带有丰富贬义色彩的词语:狡诈、阴险、卑鄙、自私……种种贬义词,在现代人眼里,用在南郭先生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而我的见解却有所不同:难到,这个给人以深刻启迪的寓言故事中,另一个主人公——齐宣王就没有责任么?

  想必,大家都知道,历代的皇室公爵,选拔人才,尤其是享受极高待遇的人才,必定是经过层层筛选,过五关、斩六将,经过仔仔细细的考察推选出来的,才能得以重用。更何况是一国之主呢?回忆一下故事中的一个片断: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个片断就是最好的见证。

  正是因为齐宣王这种对待事物不认真、滥用员工的制度,才让想不劳而获的南郭先生有机可趁,从而在皇宫中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撒下弥天大谎的南郭先生。得以在齐民王即位以前都在宫中享受着安逸的生活,这也不正说明了齐宣王犯了错误不加以改正吗?

  尽管南郭先生是一个混饭吃的典型,但齐宣王犯的错误也非常严重。换位思考,若你是一国之主,面对几百号人的伙食,是要付出昂贵的代价的,能不好好审查吗?再说齐宣王既然讲究面子问题,爱摆排场,一定讲究声势浩大,那么几百号人之中若有不止一个的人像南郭先生那样,靠欺骗过日子,乐声一定不那么悦耳动听,很容易让人察觉出有问题。在竟俜时,南郭先生那样吹嘘自己,也非常值得人怀疑。

  这就是我对滥竽充数这个典故的看法,你认为呢?

  滥竽充数读后感

  要想有一番成就,就必须有真才实学,学习也一样,决不能华而不实,弄虚作假,自欺欺人。

  一天,我翻开了寓言故事,那具有传奇色彩的民间寓言马上把我吸引住了,特别是《滥竽充数》一文,至今仍令我受益无穷。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人要虚心,不能不懂装懂,必须有耐心,才能学到本领。

  这则寓言,记叙了这么一件事。话说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竽,并且要300人合奏,他对每位乐师都有重赏。一天,一位南郭先生也申请入队,齐宜王答应了。其实南郭先生并不会吹竽,每次吹奏时,他便装腔作调,蒙混过关。后来,齐宜王死了,齐泯王继位。他也喜欢听竽,但却喜欢独奏,南郭先生知道后,便连夜逃跑了。

  《滥竽充数》,似乎描写着我往日的行为。上个学期,英语老师要求我们多读、多背英语单词,成绩才能踏踏实实,然而我并不在乎,每当齐背时,我便摇头甩脑,装模作样,应付一下就算了,因此每到听写,我总是名落孙山。

  滥竽充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做人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学而无术,经不起考验,这种人始终会被时代淘汰,成为“二等废物”。

  正所谓眼望高山,脚踏实地。我明白到身边明日的栋梁,一定要有真才实学,决不能有半点虚假,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努力付出,何愁登不上知识高峰。

  滥竽充数读后感作文

  同学们,我读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它的名字叫《滥竽充数》。

  故事是这样的:古代战国时期,齐国国王齐宣王很喜欢听人吹竽,路人皆知。有一个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但当他知道齐宣王喜欢听合奏时,便买了一个竽,到齐宣王那里说自己很会吹竽,于是齐宣王同意他留下来加入合奏队伍,合奏吹竽的时候,南郭先生装模作样,显得很会吹竽的样子,三年下来,谁也没有发现他不会吹竽,他每次都和其他人一样获得报酬和赏赐。他也曾经沾沾自喜,自以为很聪明。可好景不长,不久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珉王继位,珉王也很喜欢听人吹竽,但是他喜欢听人独奏,南郭先生知道后,便悄悄地溜走了。

  为什么南郭先生以前能蒙混过关,后来却不得不溜呢?道理很简单:齐宣王让吹竽的人一起吹,南郭先生很容易装样子混过去。珉王却喜欢单独听人吹竽,如果轮到南郭先生单独吹竽,他无法再蒙混过关,只能偷偷溜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没有真才实学是靠不住的。

  通过《滥竽充数》这个故事,我不禁联想到我的学习生活。我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懂的问题,有时候也不懂装懂,要是以后经常蒙混过关,不也变成南郭先生了吗?南郭先生之所以“滥竽充数”,主要是因为他懒惰!不会装会!不肯努力学习,最后没有真才实学,只能蒙混过日子。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千万不要懒惰呀!也不要不懂装懂!一定要勤奋努力,踏踏实实学习知识和本领,长大以后才能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

相关文章:

1.《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600字

2.城南旧事小学生读后感

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300字小学

    864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