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的大学生读后感
高老头是一个爱女如命的没落商人,他把两个女儿看做他的心肝宝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老头》的大学生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读高老头有感范文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一部极具现实讽刺意义的著作,小说最后以高老头在悔恨、咒骂中结束了自己“寒酸”的人生作为尾声收场。小说无情地揭露了19世纪法国社会在拜金主义影响下人性的欺迷与混沌。整个社会无不处在混沌的状态之中,人们失去了一切正确的航标,而唯一“坚定”的只有对城市的骄奢靡侈的生活的追求,到处都是面具与欺诈,到处都是那样死气沉沉,似乎一个破灭的时代即将要告别一个破灭的世界一般的凄凉与无奈。
爱是自然的,而爱的传达却也成为了一种艺术。高老头那近乎疯狂的炽热的父爱着实让人动心,也让人无限地怜惜——他是将自己整个生命都融入了无绵的真诚的父爱里面,无所保留地捧到女儿们面前,似乎丝毫的隐藏私心也是不可饶恕的罪过。一个眼神、一句温存、一个微笑似乎也已不足以承载起他浓厚的父爱深情,灵魂的触动也只有让现实来实现:让女儿们接受最好的教育,对她们的要求一一予以满足,待到她们成年后将自己的财产全部平分给了她们姐妹俩作为嫁妆。最后还要不断变卖自己的一切来为女儿的情人偿还债务;而自己却过着不人不鬼的生活,仿佛他心中唯一的准条就是“女儿快乐,我就快乐”,女儿快乐就等于给了他整个世界的幸福,而她们的伤心又比上帝的悲伤还要令他痛不欲生。
撇开世俗的目光,拭去溺爱的光华,我们看到的是灰暗的企望与期待;离开人世指责,我们看到的是一颗孤独的心在黑暗里瑟瑟颤抖,它想要呼唤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它想要极尽完美却不知道怎样表现才算是一种美;只是天真地以为奉献自己身上的所有,包括自己的感情才是至善至纯的理想表达,才能够获得相应的爱的满足与欣慰。
然而,他却忘记了他的表现既是爱,同时也是一种无形的不自觉的伤害。因为是他用可爱而又丑恶的物质满足引领她们走向浑浊的世界;是他使她们在物质的享受中让自尊和虚荣同时得到了满足,而忘却了世界上爱存在的理由和意义。给予者和接受者一直都在混沌中,这让爱的表达也模糊了,可这一切早就足以让高老头心中的艺术永远也成为不了真正实在的艺术,至多只是存在心里的不可触摸的艺术半成品。
他可以“一点一点地忍受自己的不幸,可以一寸一寸徒劳无益地争夺失去的阵地”,可他却承受不起炽热的爱的付出,得到的是冰冷回应的结果。他曾不断地给自己暗示,给自己寻找原谅女儿无情的理由,给自己无限等待的希望,仿佛那种隐约的可能性是未知世界给予的高尚的怜悯和对心灵一种奢侈的慰藉。可就在这无限地等待中,希望逐渐变成了绝望,鲜红跳动的心渐渐老去,悲愁的容颜也永远地被遮盖在不见天日的乌云下,失去了重生的希望。在绝望中,真实与理想成为了破碎的梦幻,所有的一切也在绝望中归于零。
读高老头有感
对于《高老头》这本书的作者——巴尔扎克,我并不是特别了解,仅仅知道他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他的文学作品中我熟悉的就是《欧也妮·葛朗台》。读完这本著作,让我为之震撼的就是高老头过分的、接近于病态的父爱。
这个故事看似很荒谬,但据巴尔扎克的话“作为原型的事件是够可怕的,即使残忍的人也难以做得如此之绝;可怜的老夫生命在垂危之中,喊叫了二十小时想喝口水,但没有人去照应他。他的两个女儿,一个在参加舞会,另一个在看戏,虽说她们明明知道父亲的病情,但就是不管他。这样真实的事情真令人难以置信。”却强调了这个故事的原型“确有其事”。高老头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最后却以悲剧的方式结束了他的一生。
高老头给我们的第一个印象,即他确实如巴尔扎克所说,是一个由本能驱使的人。他笨头笨脑地来到伏盖公寓时,伏盖太太觉得他是一头“身体结实的牲口”。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感情都以盲目的虔诚态度施加在他的女儿身上;他对她俩的感情,他自已也认为几乎带有动物性的:“我喜爱拖她们上路的马,我愿意变成偎依在她们膝上的小狗。”这种本能力量又调动了“带有情欲的父爱”,于是,他对女儿的感情中,一切都是反常的、过分的。然而,这种情欲最终却给卑贱的面粉商带来了悲剧性的后果。高老头临终时,在病榻上,终于发出悲叹,道出了真情:“我上当了!她们不爱我,从来没有爱过我!这是明明白白的。倘若她们不来,她们也就不会来了。她们越是推迟,就越下不了决心让我高兴一下。我了解她们。她们从来就想不到我的悲伤,我的痛苦和我的需要,她们也想不到我死;她们完全不知道我的爱的秘密。是啊,我看得明白,在她们看来,她们折磨我已习以为常,于是我所贡献的一切都算不得什么了。”老头忏悔了,他自己也成了情欲的牺牲品。就像作者在他的提纲里写着:“一个老实人——市民公寓——六百法郎年金——被两个女儿榨干油水,她们分别有五万法郎的年金——像一条狗一样死去。”简单而准确地概括了高老头悲惨的一生。
可以这么说,高老头是一个可悲又可怜的一个人。他为了女儿努力地赚钱,一有了钱,就一心一意地栽培他的女儿,拼命地把她们送进上流社会。可两个女儿只认钱不认父,在迷人的外表下藏着一颗丑陋的心灵。有了钱,就有了亲情;没有钱,连父亲也不认。这样的事实让我们也认识到;巴黎上流社会只以金钱为中心,人与人之间冷漠而悲哀。在巴黎上流社会无所谓亲情、爱情,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就像高老头对拉斯蒂涅克说的那样“用金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女儿”。父亲爱女儿,而女儿爱金钱的悲剧是那个金钱至上的时代造成的。
看到这些,我不由得在心中说道:现在真好。至少现在我还有爱我的父母,陪着我成长的挚友。社会一天天在进步,希望高老头的悲惨命运不会降临在这个世界上。
读高老头有感
在巴黎的一所公寓里,住着一名叫高里奥的老头,他六年前住进了公寓,不知为什么他由最好的房间换到了最差的房间,人也越来越瘦。终于,高老头的变化之迷被穷大学生拉斯蒂湿揭开了。原来,高老头是个面粉商,在法国大革命中发了财,他异乎寻常地宠爱自己的女儿,他把无以复加的父爱倾注在女儿身上,以小培养了她们极度的虚荣心。他以每人八十万法郎的嫁妆,使大女儿娜齐成了伯角夫人,使二女儿但斐纳嫁给了银行家纽心根。
为了不使女儿女婿丧失高贵的身份,他放弃面粉生意,寄寓在伏盖公寓里,为了满足女儿的虚荣心和金钱欲,他把自己所剩无几的年金和仅有的一些金银器具都消耗殆尽。当他消耗尽了所有的家私,再也炸不出油水的时候,却被女儿们遗弃了。在弥留之际,他思念女儿,盼望见女儿最后一面,但终不能如愿,带着满腔的怨恨离开了人世。
《高老头》这部小说作者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湿两个人物平行而又交叉的主要故事情节,反映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复杂现象,同时又着力批评了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故事在“伏盖公寓”和贵夫人的“沙发”中展开。
高老头在临死前和拉斯蒂湿说的一句话对我的印象特别深刻:“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能买到女儿。”可两个女儿只认钱而不认父,在谜人的外表下藏着一颗丑陋的心灵。
巴儿扎克把两个女儿的阴险、虚伪和高老头的善良、纯朴描写得如此淋漓尽致,一批具有个性的人们——展现在人们面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