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读后感500字
“滥竽充数”是个成语故事,主要写了南郭先生是个好吃懒做的人。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滥竽充数读后感,仅供大家参考!
滥竽充数读后感
我学习了《滥竽充数》这篇课文。课文讲的是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却装腔作势地混在齐宣王的吹竽队伍里充数。后来齐湣王继承了王位,只喜欢听吹竽手一个接一个的吹给他听,南郭先生自己混不下去了,只好溜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禁不住哑然失笑,因为我就曾经当过“南郭先生”。那是四年级的事了,有一次出黑板报,老师叫我画一些画,我就跟我一伙的人一块画了。到我画的时候,我心里紧张,我其实不会,我叫说:“我要去厕所”。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借口推托了,可我以后却再也不敢提这事了。现在想起来,还有些不好意思呢!
我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更懂得了,凭作假,靠蒙混是不会长久的,总会有露馅的一天。如果我没有真才实学,可能一时可以过关,但是将来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我怎能成为强者呢?怎么能挑起建设祖国的重担呢?如果大家都像南郭先生那样靠混日子,那么谁来脚踏实地的干“四化”呢?如果大家都来充当假行家,让些不懂行的人指手画脚搞建设,那么未来的中国会是什么样的呢?简直不敢想。
我以后不会再干滥竽充数的蠢事了,要老老实实地学习。
滥竽充数读后感500字作文
这篇寓言的主要内容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欢听吹竽,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给他演奏。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 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就跑到齐宣王那吹嘘自己吹竽多么动听,齐宣王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就这样不劳而获地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南郭先生心里得意极了。后来,齐宜王死了,齐泯王继承了王位。齐泯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觉得独奏听起来才悠扬逍遥。于是齐泯王命令让300人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那个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我原以为滥竽充数这事离我很远。其实他就在我身边,比如,在课堂上背课文的时候,有的人不会背,嘴型对不上,声音不敢出,糊里糊涂的乱背一气,到头来还是自欺欺人,自己害自己。
以前,我爸爸总是让我把学过的英语单词通通背下来要求提写会。我呢?总是不想背,每次爸爸问的时候我总是滥竽充数,说我会。可每次提写,我都不会。当我读过这篇文章时,悟出了一个道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就是不知道,要实事求是。向孔子说的那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乃为之也。
同学们,我们要踏踏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
滥竽充数读后感作文
要想有一番成就,就必须有真才实学,学习也一样,决不能华而不实,弄虚作假,自欺欺人。一天,我翻开了寓言故事,那具有传奇色彩的民间寓言马上把我吸引住了,特别是《滥竽充数》一文,至今仍令我受益无穷。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人要虚心,不能不懂装懂,必须有耐心,才能学到本领。
这则寓言,记叙了这么一件事。话说战国时期,齐宜王喜欢听竽,并且要300人合奏,他对每位乐师都有重赏。一天,一位南郭先生也申请入队,齐宜王答应了。其实南郭先生并不会吹竽,每次吹奏时,他便装腔作调,蒙混过关。后来,齐宜王死了,齐泯王继位。他也喜欢听竽,但却喜欢独奏,南郭先生知道后,便连夜逃跑了。
《滥竽充数》,似乎描写着我往日的行为。这个学期,英语老师要求我们多读、多背英语单词,成绩才能踏踏实实,然而我并不在乎,每当齐背时,我便摇头甩脑,装模作样,应付一下就算了,因此每到听写,我总是名落孙山。
滥竽充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做人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学而无术,经不起考验,这种人始终会被时代淘汰,成为“二等废物”。
正所谓眼望高山,脚踏实地。我明白到身边明日的栋染,一定要有真才实学,决不能有半点虚假,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努力付出,何愁登不上知识高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