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范文1500字
《不抱怨的世界》,在这本书里讲述了抱怨和关系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范文1500字,欢迎大家阅读!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范文1500字
听着像不可思议的传奇,然后它就真实的存在于《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中。这本书的作者威尔鲍温是美国深受推崇的心灵导师之一,他发起了不抱怨运动,就像图中我戴的手环,它的影响力已经遍及106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本书里讲述了抱怨和关系的故事,它没有庸俗的一味鼓励和宽容,而是从关系的角度出发,大到世界,小到事物,让你自己觉悟到不抱怨的力量法则,总之这是一本让你变得平和,喜乐的书。这本书既有《认同感》里的心理学影子,也有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知识,但不要担心,它走的是轻心理路线,没有专业的理论堆积。怎么说,就像是你觉得世界都崩塌了的时候,那个轻轻抱住你的人。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从关系开始一切改变吧。
一、关系是世界的唯一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动的一切依赖于关系的总和,每天的基础就是与人打交道,所以关系占据着命运的全部。那么关系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生命的质量。于是接下来我们需要考虑到几个问题:第一,好的关系如何维持?第二,坏的关系如何改善?第三,如何平息那些破坏自我的关系?第四,如何让自己生活在充满爱的关系中?
好的关系如何维持?
我们知道关系的发展是有变化曲线的。如果要想保持好的关系,就必须意识到思想的重要评价性。因为从根本上讲,人是无所谓好坏的,而你评价的标准会受到思想的干扰。所以要先对别人建立正向的评价,才能打造出愉快的关系。毕竟你对他人的否定,只是对自己的印象买单,别人并不一定如你所想,这样一来,自己恶化了关系,还没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坏的关系如何改善?
有人又说了,我就是看他不顺眼,哪哪都不顺眼!那这个时候,你需要先平心静气想一想自己的内心世界。你是因为他与你不同而愤怒,还是因为他和你有不一致的争辩。你需要先现在客观的角度,评价自我的态度。因为人的情绪间,或者开心,或者愤怒。你只能二选一。如果你想走出不满,那就是学会宽恕,当然宽恕不是无为,不是视若无睹。你需要学会沟通。作者告诉了我们成功沟通的三步法:陈述,复述,角色互换。我觉得这个沟通法也特别适合情侣。
举个例子:
女:我要你在家,不是老打游戏。
男:我刚才听你说,你要我多陪你。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女如果给出了肯定答案,再换角色复述,直到达成一致。
这是多简单的沟通思路呢。而不是双方彼此抱怨不对,互不相让。
第三、如何平息自我的关系?
这里要先讲到抱怨的原因,归结下来,无非是以下几种:寻求关注,推卸责任,引人羡慕,操纵,找借口。这些是人类惯有的本能反映,其实无可厚非。但在和谐有效的关系中,我们需要平息它,才能转愤怒于平和。首先要学会自问自答,与你自己和解,然后找到最佳的办法去处理。我觉得作者的意思是面对抱怨,千万不要束之高阁或者冰冻冷藏,而是让它保持流动的姿态,直到缓和。像一条奔涌之下的河流,你越是堵截,越是不可遏制。所以要疏通,要采取宽恕的态度去达成谅解。
第四、如何让自己生活在充满爱的关系中?
抱怨就像弹簧,你送给别人的话仍然会弹到自己的身上。所以我们要有基本的暗示力量,去减少以怨抱怨的几率。回到文首的关系说。关系是生活中离不开的部分,而关系的处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自己主动去改变关系,修正内心的叛逆和不同,学会把爱的光辉留存在不同的关系中。并相信自己有无限的潜能去改变。
这本书附赠小册子的操作性很强,每天记录下和抱怨有关的事,并根据每天的表现,及时调整手环。相信21天的坚持,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读后感——不抱怨的世界
开头举了一个例子,常常处在吸烟的环境里,就不太感觉到有烟了。当人常常被各种消极和负面笼罩着就会不觉得自己是处在其中。这本书带我们分析了被动或主动发出的各种抱怨的问题,帮助我们通过21天的训练,重塑自己,建立起积极生活的习惯。
第一章就提出人应该关注积极,就能够快乐。生活中哀伤、痛苦、不满本来就不多,所以是不该抱怨。要建立起不抱怨的习惯需要坚持,因为根据“达克效应”开始行动才是最难的部分。确实是这样,我们很多人都有拖延症,迟迟不愿意开始去做一件自己知道值得去做的事情,鼓起勇气,马上开始去做,才能有真正的活力和生命力。后面提到“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带来自信”,是的,选择无知是会保护我们在一个舒适的范围内,但会隔绝我们于真正的生活。
第二章提出了“自我应验预言”,人会变成自己不断暗示自己的样子。通过抱怨获得同情或认可的尝试,使人从“假装”在痛苦中,逐渐变为拥有这痛苦。人看到的事实,只不过是经过自己的解释后,自己选择看到的事实。人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视角和心态更改自己里面积极或消极的情绪态度,然而人不可以通过任何方式调整自己更改外面的客观事实。一个小儿麻痹症患者不能够通过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加油打气就能够参加国家篮球队。人自己正面亦或负面态度的选择只在一定范围内是有效的。
第三章解释了人之所以会选择有意的抱怨的原理:抱怨引发痛疼、痛疼释放麻醉剂、麻醉剂令你兴致高昂。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源源不断地供应更多可供抱怨的原材料,快快逃离。而且抱怨本身是会发展的,就像一个人哼一个小调,旁边的人也会跟着哼起来,负能量的蔓延是可怕的。
第四章详细解释了人们有意的抱怨的五点原因。
1.寻求关注。背后的诉求是寻求关注。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主动提供关注,并帮助对方建立积极的习惯,可以像训练鹦鹉说话一样,常常主动询问“最近有什么好消息吗?”
2.推卸责任:找了一堆理由,说明为什么做不成某事。
3.引人艳慕:实际上在寻求你的赞赏。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很容易促使人得意于相比之下自己的优越性。人总是千方百计的创造和寻求能建立和彰显自己价值的机会,所以听到抱怨的人即便是知道对方在故意自己得意,恐怕也不会反驳太多。
我就常常是这样,然而,应当保持正直,首先警惕自己是不是表面抱怨甚至贬低自己,在暗地里却是在炫耀或洋洋得意。然而仅仅保持警惕是不够的,只是海市蜃楼般的理想状态罢了,人非走兽,是需要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价值感的来源人们大致在家庭关系、事业、财富、才能、身份、品格个性、相貌等方面建立。一个人也许不需要炫耀或藉着抱怨彰显自己某个方面,不过是他的价值感没有建立在这个方面而已。一个天然人永远需要称赞,只是看他在点在哪里了。
其次,不当附和这种“一个人为了让自己更满意于自己而把另外一个人踩在脚底下”的行为,这个时候的高尚是,去赞美被抱怨者所拥有的与那缺点相反的优点。
4.操纵力:通过抱怨获得支持。应对的最好方法是请他们直接与抱怨的对象谈谈。然而,出于想听八卦的无聊心理和企图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的恶毒心理,人们喜欢听抱怨,通常的表现就是两眼发光、迅速地凑上前去细细听。我在这一点上受到提醒,要常常小心自己的行为。很会藉着隐晦地向别人埋怨人来操纵倾听的人。也喜欢听人对他人的抱怨和控诉,满足无耻的好奇心并享受释放出心中恶毒的痛快。
5.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人既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就不用扮作受害者的模样到处讨要公道,不推卸责任,为自己的表现负责。
第六章开始提出改进的方法,首先沉默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往往不是我们的言语,而是意图和言语背后隐藏的能量决定了我们是否在抱怨。发现不满的地方,其实是进步的开始,然而不能停留在不满的阶段,而是要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面对问题时的回应。文中指出信仰的力量无比强大,能够决定现实。然而就像人只能通过调整自己的视角和心态在一个其实相对相当小的范围内改进自己的处境一样,即便是再积极的回应,人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其实是相当小的一部分现实。人没有办法解决自己重大、根本的问题,因为客观现实不是由人的心里面发出的,也不是人使尽全力的努力所能够改变的,人不能决定或改变自己出生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同样也不能决定自己的死亡。
第七章更具体的指出面对需要改进的地方,人需要智慧保持激励和指导的平衡,而不是陷入抱怨中去。讥讽也是带着幽默面具的批评语言。
第八章开始鼓励人要积极去选择快乐。这仍旧是一个在相当小的范围内有效的方法。从根本上说,人从出生就面对死亡,持续要经历的就是分离、痛苦、衰残,不顾一切的选择快乐的宣言,不过是掩耳盗铃。“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人要寻求的不是快乐,而是意义和真实,有了存在的价值就会有实实在在的快乐。不然,闭眼一味的去寻求快乐,找到的只有虚妄和狂欢过后的乏味。
第九章讲到停止抱怨后,当他人企图通过抱怨来操纵你时,你更能警觉的到。遇到需要处理的事件时,采取直接、陈述性的表达自己的情绪,确定自己所说的话都聚集于自己的感受,仅仅分享自己的感受,不采取抱怨这种生气的表达方式,抱怨会让我们重塑已经发生的事件、添加自己对这件事的解读和说明。曾经流行的“宣泄论”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只会让你成为更爱抱怨的人。
最后第十章总结到每个人都是有影响力的,一个有正能量的人也许能感染明亮给他人。然而,一个有真正好消息的人能够给愿意走出无知的人带来真正的生命。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不抱怨的世界总会更好一点
春节回家,闲来无事,拿起了姐姐买的这本书。其实会被这个看起来满是鸡汤的名字吸引,也是因为在目前单位的办公室里,我已经被其他几个同事之间存在的tension搞得焦头烂额,除了日常工作以外还要努力和稀泥,并且总是和周围的一些好朋友吐槽,每天上班除了工作内容支撑着自己,时常感到怨气冲天。明知吐槽不好,但实在忍不住。所以也想看看这本书是否能够对症下药。
在简介部分,我遇到了一个小小的惊喜。简介的末尾部分引用了人类学家Margaret Mead的一段话:从来都不要对此怀疑:一小群有思想、坚定的公民能够改变这个世界。这段话也出现在我们单位的筹款呼吁宣传册上,感觉两个“组织”的精神也有一点契合。ICRC从一小群坚定的公民成长到如今覆盖许多个国家的组织,也的确为世界带来了改变。
书中还有一个令我惊奇的观点,也就是宣泄往往产生反作用,会让你感到更加愤怒或悲伤。我在失恋后一度沉溺在悲伤的情绪中,听哀伤的歌曲,不停地哭泣,也一度想站在ex的宿舍楼下大骂。但我还是忍住了。用一切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如今回想起来,也许是这种镇静让我最终走了出来。
全书主要分四部分: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和无意识的有能,表示的是逐步加深对自己抱怨言行的认识,并逐步提高控制抱怨的能力的过程。虽然我还没有戴上任何手环或者类似物品,但粗略一想我就意识到自己一天不知道说出了多少抱怨,仿佛不抱怨就没有多少可说的一样。
从为了给自己的现状寻找解药的角度,我发现书里的内容也可以用另一种思路总结:
1. 如何与自己相处
作为一只常年北漂单身狗,再加上略宅,待在家里把能玩儿的都玩儿过一遍,剧也刷完了,做饭也做完了,书也不想看了的时候会容易陷入小悲伤。看看每天结婚晒娃的朋友圈,总会觉得全天下所有人都能很容易地找到很顺眼的人结婚,自己却仍然没有成功。如果此刻还没有人愿意听我唠叨,抱怨的洪水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我在无意识当中通过自己跟自己抱怨,而总是着眼于生活的阴暗面。我总是在心里告诉自己:你会孤独终老;你的肾似乎的确有问题;你的记忆力越来越差。与此同时,我还常常自我设限。考研选专业的时候我告诉自己:你的胆子很小,口才很差,不要去挑战什么口译了,安安稳稳学笔译吧。日常生活中我告诉自己:你就是不折不扣的手残党,做什么手工啊。学点实操性的东西总是很笨,运动也比较差,不要去尝试滑雪了,万一摔坏了怎么办呢。
我自己给自己设了套,然后跳进去以此给自己安慰。我的语言改变了我的思想,进而影响了现实。所以我可以按照书里说的反过来,只说积极向上的东西,让头脑对生活中的积极事物更加敏感,并利用它们作为原材料产生积极的思想,从而更多关注美好的事情,或许情况会朝好的方向发展。自怨自艾的情绪减少了以后,我也能给朋友们带去更多欢乐。
2. 如何处理办公室里的复杂关系
开头提到这是我日常抱怨的一个重要来源,也的确比较严重地影响了我的工作效率。我在和他人抱怨老板的愚蠢或者自己的不容易的时候,事实上是把自己摆在了受害者的位置,希望获得关注和同情,但问题并不能由此解决。书中提到作为领导者,欣赏和激励往往比批评与讽刺更有效。我虽然不是领导者,也常常认为自己做不了领导者(发现自己又给自己设限了),但我目前作为领导还算信任的一个员工,也可以尝试a.在她向我抱怨的时候帮她提出一些能够减少她对其他同事抱怨的建议;b.在其他同事向我抱怨领导时尝试让她们从共同完成工作任务,提升团队效率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把事情做好;或者让她们直接与领导沟通,不参与“三角问题”。同时自己也要调整心态,就当这是对自己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考验和提升,从而减少抱怨。
3. 如何处理亲子关系
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们经常不回家的时候思念父母,而回家待久了就会遭到嫌弃,冲突也难免发生。在意识到自己即将抱怨父母的时候可以尝试沉默不语,将冲突扼杀在摇篮里;意识到父母经常相互抱怨导致氛围不和睦的时候,可以尝试引导他们回忆一下甜蜜往事,让他们说出对方如何吸引了自己,让他们开心起来;对于我未来不知道会不会有的孩子而言,我既然已经意识到父母的抱怨给我带来的影响,我自己就要做出改变,不让孩子受到同样的影响。
同样,我相信不抱怨也可以改善亲密关系。近来看了很多期《爱情保卫战》,上节目的一对对痴男怨女,多是互相抱怨对方的不是,而忘记了最开始的甜蜜。
不过作者并不是说彻彻底底地没有任何抱怨,这也并不现实。抱怨可以用在令你极为痛苦和哀伤的事情上,而生活中我们随口抱怨的事情往往并没有多么严重。
最后摘抄一点好句子咯~
要达到某个目的,更简单的方法是不要一直谈论这个问题,或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上面。你应该从更高的层次来思量这个问题,只谈你的希望,只和可以提供解决方案的人谈,如此解决问题的时间会缩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也会变得更加快乐。
如果你非要指出别人的不足,不妨先审视一下自己,看看你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倾向。然后,请心怀感恩,庆幸自己有机会察觉到这个缺点并进行改正。
我们必须活出想要让别人效法的样子。
当别人试图通过抱怨寻求关注时,问对方:你有什么好消息吗?
当别人通过抱怨来推卸责任,你应该问:假设这事能够做得到,你会怎么做呢?
当别人通过抱怨来引人艳羡,你应该转而赞美他,说他有与那个缺点相反的优点。
当别人向你抱怨其他人以获取操纵力,你应该请他们直接与对方谈谈。
当别人通过抱怨来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时,问问他们下次打算怎么改进。
如果你说某件事时不可能的,其实你的潜台词是:我不想做这件事。
开口说话前,先想想你说这句话是不是比沉默更有意义。
不要抱怨,只是陈述。
虽然还没有决定用什么来代替手环,不过我已经决定开始这个行动啦!不抱怨,甚至是少抱怨的世界一定会更好一点~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这件东西,用21天改变你的命运,你要不要试试?
这件东西,指的是一个小小的紫色手环,是《不抱怨的世界》随书赠送的。如此简单的一个小物件,在短短的21天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吗?开什么国际玩笑!
女友Z前段时间跟我诉苦,她说最近跟老公简直没法沟通。白天老公上班,她在家带孩子,晚上哄孩子睡觉时,难得夫妻俩能静下心聊聊天,老公却总是沉默不吭声。电话里,她幽怨的说,真不知道这样的婚姻还有什么意思,话都说不到一起。等孩子长大,离婚算了。
z的老公我见过,是个畅谈的人,对家庭负责,疼爱孩子,没有不良爱好。每次跟大家在一起,都有聊不完的话题,有他在从不用担心冷场。
我很纳闷,一个看起来很健谈的人,难道真的跟妻子无话可说吗?z远嫁老公所在的城市,基本没有什么朋友,唯一能说心里话的只有老公了。她想聊天,老公却不搭理她,我也有点同情z了。
又过了几天,z打电话过来,帮我解开了心中的疑惑。她老公的原话是,晚上哄孩子睡觉,可你说的都是原生家庭留给你的伤痛,成长阶段社会的黑暗面,每天晚上都在对过去进行抱怨,我不希望被你的负面情绪所影响,所以就不搭理你。
z抱怨说,爱一个人不是应该心疼她的过去吗?为什么他反而嫌我抱怨?经过几天与老公的冷战,她静下心来,决定改变自己,听说她开始看《不抱怨的世界》。
如果是谈恋爱,你向对方诉说你过去所受的苦,或许他会紧紧抱着你,心疼你的过去。但是现在职场人士都压力山大,工作一天,回家再陪孩子玩乐一会,哪有精力去听你的陈年旧事。
抱着好奇心,我也网购了一本《不抱怨的世界》。
作者威尔 鲍温是一名牧师,著有“不抱怨的世界”书系,以及一部讲述幸福的作品《你可以幸福》,曾接受“奥普拉脱口秀"等节目的专访。2006年发起了“不抱怨”运动。
一只紫色的橡胶手环随书赠送,手环上刻印 A Complaint Free World. 书封下写着一句振奋人心的鸡汤句子:1只手环21天改变1800万人的命运。
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读完。190多页的书,浓缩成一句话就是:戴上紫色手环,抱怨的时候就把手环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直到你能做到连续21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这样一来,你就形成了一个新习惯,你有意识的注意自己的语言,进而改变自己的思想,并打造出崭新的人生。
作者叙述略显啰嗦,可能为了凑成一本书,无关紧要的话很多。但在章节安排上很出新,按照抱怨在心理上的四个阶段将全书分成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 无意识的无能
第二部分 有意识的无能
第三部分 有意识的有能
第四部分 无意识的无能
乍一看,让人不明所以,看了对应章节,你会发现其实作者是这样划分四个阶段的:抱怨的时候是无知觉的,意识到自己在抱怨,练习停止抱怨,不抱怨已经成为本能。
第一部分里作者举了关于抱怨与健康的关系两个例子。
例一:
作者受托去医院探望一位女士,医生告诉作者病人中风,但可以完全康复。但是病人却坚信自己快死了,非要拉着作者策划葬礼,然后巨细靡遗的谈怎么操办她的葬礼。
医生在事后跟作者说,只是中风,并不会要她的命,她会完全康复,没有一点后遗症。
但结果是什么,两个礼拜以后,作者主持了这个病人的葬礼。
例二:
作者的好友霍尔在39岁的壮年时期被诊断为肺癌,医生说他只有不到半年的寿命。
他还面临别的问题,没有保险,账单堆积如山,一直以来都要努力打拼,才不至于让家里断粮断电。当作者去探望他,却被他乐观的态度所震撼。他没有抱怨,一直说他这一生多美好自己有多幸运。作者好奇,经历这么多事,怎么能做到不抱怨。霍尔说,今天不是15号。作者纳闷,跟15号有什么关系。霍尔说,确诊的时候,很难熬,我可以咒骂上帝,也可以把焦点放在美好的事物上。于是决定每个月15号留给自己作为抱怨日。
后来,霍尔并没有在半年内死去,又在确诊后过了两年快乐生活。
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很有趣。有研究表明,三分之二的疾病源自病人的心理,或者因病人的心理状况而趋于恶化。抱怨自己的病痛,不仅是让所有人知道你遭受的痛苦,同时也让你自身不自觉去寻找病痛。
如果你不喜欢已经拥有的某样东西,何苦通过抱怨得到更多呢?
心之所言,身之所现,你现在所过的生活藏在你的语言里。
第二部分,作者分述了几个问题:
一 如何通过不抱怨来改善关系
消极的状态和沟通方式会导致不和谐的关系。抱怨能扭曲、减弱甚至摧毁一段幸福的关系。
为什么呢?当我们抱怨时,关系也会停滞不前,抱怨使注意力集中在彼此的问题上,而不是最初互相吸引的优点上。经常抱怨的人认为:只有抱怨才能让别人做出改变,才能解决问题。
第一步:若你能直接跟解决问题的人交锋,问题就解决了。
如何不再抱怨,需要学习一种健康的沟通方式,那就是直接与问题人沟通而非向第三方抱怨。
很多人不去找引发问题的人谈,反而找别人去说,就相当于制造了一个三角问题。这种无效的抱怨反而会使问题永远存在。
第二步:如果想让别人做出改变首先要改变自己。富兰克林曾说过:“最好的训诫就是以身作则”。
二 我们为什么会抱怨?
提出问题的同时,作者很好的给出了解决方案。
1寻求关注,获取同情。
解决方法:当别人试图通过抱怨寻求关注时,问对方:你有什么好消息?
2推卸责任
有人向你抱怨说遇到一个问题,你给他一个建议,他嗤之以鼻说不管用。你又给他一个可行建议,他再次否定。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解决方法:你反问他,如果这事能做到,你会怎么去做?
这样说会帮助对方打开思维,不再把思维放在抱怨上而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引人羡慕
这些人抱怨是为了自夸。
解决方法:转而赞美抱怨的人,说他拥有与那个缺点相反的优点。
比如有人抱怨:“她总喜欢在背后嚼舌根”你赞美说:“你对人很好从来不这么做,所以我很喜欢跟你在一起。”
4操纵力
别人向你抱怨其他人以获取操纵力
解决方法:让他们直接与对方谈。
举个例子方便理解:你的孩子向你抱怨他的哥哥,来获得你的帮助,你要做的就是让孩子直接与哥哥谈。
不要支持任何一方,那些希望通过抱怨来换取你支持的人,当他们意识到你不会支持任何人就会停止抱怨。
5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为自己开脱
解决方法:问问他们下次准备怎么改进。
孩子抱怨你没有按时叫他起床,导致他迟到。你反问他:如果我忘记了叫你起床,下次你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按时起床不迟到?
这样做可以引导他人将注意力转向解决问题而非抱怨。
第三部分有意识的有能
这一部分,作者指出批评与讽刺也属于抱怨范畴。
第四部分 无意识的无能
作者阐述了不抱怨的生活多美好!而且当周遭抱怨声四起,你竟然会觉得不舒服。你会影响整个家庭,你的孩子会以你为榜样,学习你对生活的态度。你会发现自己不那么经常生气了。
文末作者揭示了一个普罗大众的错误意识。
那就是鼎鼎有名的“宣泄论”。
宣泄论认为,表达愤怒可以让情绪得到健康释放,对人的心理有好处。
事实研究却表明发泄怒气并不能产生积极作用,反而会伤害自我以及周围的人。
如果发泄怒气可以让人快乐,那岂不是最常抱怨的人就是最快乐的那个?
发泄怒气前,就在心里默数数字吧。
虽然本书的噱头是21天改变自己,实际上却需要更长时间,因为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朝一夕。
那么紫色手环具体如何使用?
1将手环戴在一只手上,开始连续21天不抱怨的第一天。
2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批评、讽刺时,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重新开始21天旅程第一天。
3坚持下去,一般要花四到八个月,才能真正做到连续21天不换手,不抱怨。
最近Z说她家里的氛围好多了,她不再抱怨,偶尔无意识说出来,也能马上意识到不应抱怨。
我呢,觉得紫色手环太丑了,然后带上了一个一直舍不得戴的漂亮手链。
读《不抱怨的世界》有感500字
不抱怨是一种态度。抱怨是一种“口臭”。
不抱怨是一种境界。抱怨是一种“自残”。
在这本书畅销之前,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能停止抱怨。当然也包括我,一个十一岁的孩子。
几乎没有什么不是我们的抱怨对象,也几乎所有人都曾将自己成为抱怨对象。地球人(不管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的人)总是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责备他人,从中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但是,你恰恰错了。我们的思想就像是空气,捉摸不透,除非有意识的去发现,否则会像阵风,瞬间即逝。可悲的是,我们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每天都会有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的抱怨,当我们抱怨时,自己在内心深处还不会发觉,一旦带上紫手环,久而久之,抱怨就会慢慢的消失。
当小宝宝呱呱坠地的一瞬间,就开始一直狂哭,狂叫,直到完全没有力气。这难道不是抱怨吗?
好学生会抱怨:“今天老师发的试卷怎么那么简单,一会儿就做完了,真没意思。”差学生会抱怨:“今天的试卷怎么那么难,快点下课啊,拜托拜托。”这难道不是抱怨吗?
一个没有工作的年轻人,会抱怨:“高中时,我怎么就不努力,现在好了,连一份踏实的工作也没有。”这难道不是抱怨吗?
一位花甲老太太,抱怨道:“天气怎么怎么热啊,简直是要把我这个老太婆给热死才安心。”这难道不是抱怨吗?
威尔.鲍温说:“抱怨会带来不好的磁场,因为抱怨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你不喜欢的东西上,然后你会发现越来越多可以抱怨的东西,结果自己就将变得更加不快乐。”所以说,如果我们开始从当下练习,不说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那么这个世界也许将会变得越来越亲切。
用正能量,赢得好运气。用不抱怨积累正能量。只要自己的决心够坚定,就没有什么不能改变的。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1500字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拜读了威尔·鲍温所写的一本《不抱怨的世界》,未曾想因此给我带来了一次极大的心灵震撼和启发。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句话虽然早已为大家所熟知,但真正能“看的开”的人却并不多见。
人们总会在工作中、生活中以及很多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满意和抱怨的心理,有的人会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影响到自身的情绪和行为;有的人则深埋心底,却也同样为这种心理左右了自身的行为;而对于相对豁达的人来说,其实也往往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抱怨,甚至不为自己所知道,只是一种潜意识的抱怨,这也同样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左右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天灾人祸的抱怨,对贫富差距、生活际遇、背叛行为、工作不顺、感情不合等等多方面的抱怨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书中提到很多有意无意的抱怨情节也可以证实这一点。
作为一名地质行业的工作者,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当中,我同样有着自己的些许抱怨。诚然,不抱怨、无怨怼的世界也许只是一个理想中的世界,但它可以让我们向往和憧憬,去完善自身的思想,增益自身的才能。书中深入浅出的论述,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受益匪浅。
下面简单的谈一下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的一些想法,也希望以此为大家带来一些思考,成为自己和大家今后一种生活与工作中的激励。
一、停止抱怨
要成为一个完全没有抱怨的人很难,对生活一些不顺当、烦心的琐事发发小牢骚似乎不是一件太大的事情,也很正常。不过,我们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吸引力法则。要知道,当一个人在说些负面和不快乐的事时,就会接收到负面和不快乐的事,例如:当女人常抱怨世界上没有一个好男人的时候,就已经在心里种下了一个“不相信有好男人”的因,所以即使遇到了好男人,可能也打从心里怀疑,这样即使遇到了好男人,也可能会错过吧;同理,如果多说一些感恩的事,则会为自己引来更多喜乐之事。这样,你要选择抱怨还是不抱怨?一本书,一只手环,改变爱抱怨的你,成就不抱怨的世界。书的开始,鲍温首先教给了我们如何停止抱怨,用“21天效应”的培养方法改变自己的抱怨习惯,这也是改变我们,成就无怨人生的第一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际云卷云舒。”其实在中国更早的《菜根谭》中的一副对联也很好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生的态度应当是从容不迫,对个人荣辱和职位去留都应当视作花开花落般平常,达到一种心境平和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抱怨行为不仅不能改变实际的恶劣情况,更会增添人们的负面心理,这是一种消耗能量且完全无益的运动。正如仇恨和生气郁结是用别人的错误在惩罚自己一样,抱怨又何尝不是在于事无益的惩罚自己。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也说过一段类似的话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约莫意思是:“凡我们做事之前,先想一下十年之后的我们,还会对这些如此计较吗?”如今的困境在十年之后也许仅仅是淡然一笑,如果的抱怨行为在十年之后也许甚至会觉得可笑,困难未尝不是一种人生的磨砺和财富,对其抱怨却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行为。放下抱怨,平静处理,不仅是对事态发展的最佳抉择,也同样是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一大进程。
二、感恩困苦
更进一步,在书中我学到的第二点,即是学会感恩,这里的感恩指的不是对我们好的人或事物,而是感恩困难,感恩苦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 于困境中的我们,或者会觉得困难的难以承受,然而跳脱出来,以一种长远和凌于其上的目光来看待这一切,一切的苦难和困境未尝不是一种好事,一种磨砺和挑战。于困苦过后的自身提升是慢慢培养所不能达到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于顺畅通达的人生,未必是一种好事。相反,困难和苦痛也未必是一种坏事,咱们中国古代历史中也有诸多这样的例子。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尔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这些古代先贤都比我们承受了更大更多的苦难。这些现象和历来的事实也都有表明,凡成大事者,有大成就者,往往也伴随着大的苦难,我们未必承受了如他们般的苦难,又有什么理由衍生连他们都没有的怨怼呢。不仅如此,更也应该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励自身,感恩苦难,没有今日的苦难磨砺,又何来将来的幸福和美。用跳脱出来的眼光观察这一切,苦难也就不那么难以承受了,反而是值得我们去欣然面对的。感恩困苦,这不仅是一种承受苦难、减少困境所带来压力的良好方式,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一种人们心境的升华和转变。无论是生活抑或工作中的不顺,当我们不在将眼光着眼于现在所承受的一切,而是以一种长远和自身完善的目光来看待,那么我们就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境界,也较一般人更容易去承受苦难和理解其意义价值了。
三、寓成功于困境
当我们在做到停止抱怨,感恩困境之后,我们就应逐渐学会“寓成功于困境”,这也是我在书中学到的第三点。“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第一智者贤臣,孔明先生的话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人唯有在这种没有抱怨,心绪平稳宁静的时候,才能有更坚定和更深远的志向与发展。在困境中拥有平和的心态,在平和的心态中寻求发展,这也达到了我们没有抱怨的更深一层的意义和作用。完全跳出于苦难给自己的心境影响,用凌于其上的态度来观察自身所承受的,以这种平静状态去工作和生活,显然是更能够做出更加正确的抉择,逐步实现成功,这也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所在。
四、用哲学于生活
作者威尔·鲍温作为一名虔诚的__徒,他信奉的是上帝以及唯心主义。而作为我们,则更多的是信仰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应当用辩证的唯物观点来看待这一切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告诉了我们,物质和意识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积极的心态对成功来说,是必须条件和前提条件,其次当然还受到机遇、努力、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生活当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开阔的心胸,不仅对事物发展,事情决断有了很好的积极促进作用,对自身思想行为的完善也是有相当积极意义的。记得在著名作家凤歌的著作《沧海》和《昆仑》中也看见过这样一段话:“武学一道,末流者以武功招式决胜,次流者以内功深浅决胜,第一流的高手,比的却永远是胸襟气度。”其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扩充知识,不如先学思维运转;处事练达,不如先学生活态度。良好的心境,宽广的心胸是一种处事和生活的极佳状态。其实远不只如此,不仅在不抱怨方面,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我们一样应当用哲学的眼光还原事物的本质,用更透彻和深刻的目光认识身周的喜悦快乐和困苦艰难,那么生活将是更加富有味道和情趣的。
五、总结
张德芬对此书如此说到:“报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满;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还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本书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来得恰是时候,它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这样说到:“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这样说到:“把坏事当好事办,人生就只有快乐,没有抱怨。”众多的成功者都对自己对此书的不抱怨做出了自己的感悟和推荐。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然后只要我们以正确的心理去对待,不怨怼,不苦恼。“不如意”也终有可能成为一种财富,一种磨砺,并以此成就我们的人生。《没有抱怨的世界》给我们的是一场心灵的洗涤和震撼,对我在生活态度和方向上都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这即是我对它的解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