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鸟读后感范文2000字左右
《荆棘鸟》讲述的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整部小说都围绕着“情”字:梅吉与神父的爱情,母亲的秘密,父亲的无私,朱思婷的感情世界,兄弟之间的亲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荆棘鸟读后感范文2000字左右,欢迎大家阅读!
荆棘鸟读后感范文2000字左右
看《荆棘鸟》缘起于一个月前一次全校教师大会。坐在我旁边的同事沉迷地阅读着《荆棘鸟》。我好奇地拿起她的书,她便抬起头对我说:“这本书是我的挚爱,被称为澳大利亚版的《飘》”。百无聊赖的我一听:《飘》?可是我读书时的挚爱!我便好奇地拿起《荆棘鸟》看题记,开头是这么讲的:
传说中有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一切生灵的歌声都优美动听。从离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间放开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歌声响遏行云,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题记如此凄美!于是我便问同事借来看。也许看过这部小说的人会说我小题大作,煽情得有点过。但我在看这本书的大部分时间,眼睛的确是湿润的——这并不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相信和理解。我总是惊讶于作者那种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和对人性,感情的深刻透漏。我一直在想,这是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达半个多世纪之久,横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年富力强的神父拉尔夫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力,但他爱上了牧主克利里的女儿,美艳绝伦的梅吉,内心处于权力与爱情的矛盾挣扎之中,欲爱不能,欲罢不能!从而引发了一连串的故事。本书以两位主人公为中心,展开了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员各自的人生悲欢离合。作品情节生动,结构严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澳大利亚的《飘》之称,被《时代》杂志列为十大现代经典作品之一。
考琳·麦卡洛,精妙的语言、巧妙的结构、精致的故事、对哲理人生的深刻思考,深深震撼着我,感动着我。其中,我试图明白《荆棘鸟》中人物后面更深处的东西。
一、爱得深,痛得深,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麦卡洛以一种平铺的文笔象在德罗海达上放牧一样纵横演绎了克利里家族及其相关人物的命运、生、死、痛苦和欢乐。 “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作者通过克利里家的沧桑和情感经历揭示了这个道理。
书中祖孙三代的爱情,就在她的笔下娓娓道来。其中拉尔夫与梅吉爱到极致,痛苦挣扎,欲爱不能,欲罢不能,痛苦无奈,凄美得令人心痛。
梅吉和拉尔夫的爱情是贯穿全文的主线。这是一个爱情悲剧——从两人(拉尔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的悲剧。拉尔夫,一个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献给上帝的人,一个以成为红衣主教为自己人生追求的人,他早已失去了一个作为普通人的权利,他不能谈爱情,他也以为自己可以做到。在他遇到梅吉前的二十七八年岁月中,他就是这样度过的。但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那时的梅吉只是一个9岁的女孩,却照亮了拉尔夫的内心。在梅吉长大成人之前,两人有过一段温馨美好的时光,因为那时可以不必避嫌。但是随着梅吉的长大,痛苦和矛盾也就与日俱增。最终,拉尔夫选择了他的事业,他的上帝,他的教会,远离了梅吉,希望梅吉可以有自己的未来和幸福。他内心长期处于权力与爱情的深刻的矛盾之中,他是不能有爱的,他的一生只能献给上帝。在中国有一句古话,叫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拉尔夫懂得取舍,他选择了权利而非爱情。我为女主人公而流泪,权利权利,在男人的眼中,向上慢慢的爬,永远都比身边的女人要重要,哪怕他爱得要死去。等到要死的时候或许会明白过来,原来失去的才是熊掌而并非鱼。
梅吉是聪明的,女人永远都是如此,总在扮演着荆棘鸟的角色。为了深爱的人可以不顾一切,包括生命。当情感终于战胜了理智的那一刻,梅吉得到了拉尔夫,得到了他的孩子。我很可怜梅吉,与拉尔夫生了一个多好的孩子啊,完美的不象是人,倒象是神。可这是从上帝那里偷来的,她偷来的东西,终究还是要还给上帝的。上帝就这样,也嫉妒那个完美的孩子,从梅吉手中把他拿走了。戴恩死了的时候,我偷偷的擦拭着眼角的泪,戴恩很安祥的走了,是寻找他的梦去了吧?这令我想起了梅吉的母亲菲奥娜,母女两人的命运却是如此的相似。同样都是为了爱情,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却把毕生的心血都给了那个所负于自己的人。
或许爱情便是如此,让人心痛得无法呼吸?妈妈跟不爱的人结了婚,生了女儿,不关心她的成长,把她搁于一边,有点让她自生自灭的感觉。而对于那个和所爱的人偷生的儿子,却是爱的不能自已,是把儿子当成了爱人的影子了吧?幻想着有朝一日和他再次重逢?
幸亏梅吉的女儿朱丝婷不象她的妈妈也不象她的外祖母。若她的爱情也象妈妈和外祖母那样,两个人明明相爱,却又不得不割舍掉那份情,也就是说爱了不该爱的人,如若朱丝婷也是这样痛苦地放弃的话,我将会为她如何地心痛啊!还好,尽管朱丝婷的爱情经历的时间漫长,可还是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这是我看这本书时感到心里最温暖的一刻。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当我们回忆人生,会发现人生中最幸福的瞬间,也就是心灵最痛苦的划痕。爱得深,痛得深,也是幸福。拉尔夫和梅吉,这是一场凄美绝伦又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我想世间不是没有爱情,而是没有遇到。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主人公梅吉经历了半个世纪的人生,一个天真稚嫩的小女孩被时光洗刷得两鬓斑白,没有什么可以弥补时间和青春的流逝。她曾得到过所希翼的全部,也曾陷入无尽的黑暗。她是一个有血有肉,极尽真实的普通人,我时常想起故事最后梅吉的话:“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谁都不怨恨。我不能对此有片刻追悔。”
即使身处现实世界,我们每个人亦是如此,所追求的美好的东西,就犹如那最长最尖的荆棘,当我们把荆棘刺向胸膛,我们很清楚那种将至的撕心的疼痛,但倔强的我们依然会奋不顾身的这样做。因为短暂的一生中,这才是生命的意义。
二、追名逐利,此念一生,风流尽去。
折磨菲和梅吉的,源于对人间的爱。菲象一个自动陀螺一样从早到晚在厨房和后园子里转,疲劳得难以缓解,因为她处在一个收入菲薄的家庭,哺育了六个孩子,后来又添了三个,她昼夜不停地劳作、劳作,直到最后麻木,只当她失去劳动能力,到了风烛残年,才赢得她自年轻时就想要的闲适。
梅吉的歌声在最美时,也即她痛苦到了极致的时候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梅吉在孩提无知时,虽然有痛苦的时候,如在教会学校读书被阿加莎修女责打,被迫和小朋友特丽莎分手及弗兰克逃走,都曾让她深深痛苦,但那时她有真实的欢乐,就象艾格尼丝的到来、认识拉尔夫、哺育小哈尔,梅吉都感到了上帝的仁慈。只有当拉尔夫被利欲权势,将自己卖给玛丽死去的灵魂和天主教廷后,梅吉的生活才陷入无底的黑暗。她嫁给了有点象拉尔夫的卢克,失去的爱情却没有从这儿得到弥补;这以后,她对生活的态度与其说是一种热爱,毋宁说是一种无奈的面对。后来她有了戴恩,那象是她所希翼的全部,事实上只是一种微薄的安慰。她对戴恩越喜欢,越衬托出她的孤单与可怜,爱的无力及失去爱人的虚空。她的灵魂只是在戴恩和拉尔夫死后才得到真正的解放。此时歌声最为响亮,也由于痛失所爱而分外悲伤。
与此相比,拉尔夫的歌唱却不那么动人,也许只能称为挣扎时尖利的呼救,虽让人震惊却不能使人震撼。刘墉说过这样一句话:“追名逐利,此念一生,风流尽去。”拉尔夫的悲哀就在于此,他活得非常痛苦,也给别人带来了痛苦,所以没有人对他怜悯,即使是梅吉,如果爱情不包括怜悯的话。拉尔夫在躺在梅吉怀里死去的那一刻,才真正彻底地放下了!
三、地狱就是长期地被束缚在红尘之中。
读后感触最深的还是那种痛,那种无奈,那种由于自己造成的无奈,正如荆棘鸟,之所以会痛就是因为自己找的荆棘。
有些爱情,就那么让人莫明其妙、摸不着头脑,可它来时却是那么妥贴、自然,结束时却也那样利索与果敢,就像梅吉和卢克的所谓爱情。梅吉是想要一个丈夫、一个家和几个孩子,卢克的梦想是一片肥沃的牧场,虽然这个愿望后来一度成为一个靠卖或者叫炫耀力量而谋生的流浪汉似的割甘蔗工或是制糖工,但他与梅吉结合的最初梦想则是一片富沃的牧场,而与梅吉的结合则因为梅吉的每年2000镑的收入可以让这个梦想提早几年实现。梅吉与卢克的爱与婚姻,充满了痛苦、分离与苦涩,与当初那喜悦的浪漫永别了,这期间还夹杂着羞涩与迟滞。于是,在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这个孩子的到来,是梅吉费尽苦心而得来的),痛苦像飓风一样把梅吉击垮了,甚至在梅吉难产而濒临死亡的时候,卢克也未曾问过一句,卢克的冷淡与麻木让人心惊。这时候,神父,应该说是大主教拉尔夫,这个加上太阳光辉的“卢克”,“拯救”了梅吉,给了她活下去、把孩子努力生出来的无穷勇气与定力。精疲力竭的梅吉产后很抑郁。几个月后,在关心梅吉的路迪夫妻的安排下到麦特劳克岛度假,离开那潮湿的北昆士兰,梅吉的身体迅速恢复了健康;而大主教拉尔夫的到来,让这对久远就相爱的人的恋情猛地以性爱的形式爆发了。于是梅吉在拉尔夫走后,毅然决然要离开卢克,回到她来的地方——德罗海达去;为他们的爱画上一个句号。当然,梅吉不忘记为她的贞节而补上了一次演戏似的疯狂的性爱。
有一种爱,让我们在精神与肉欲相互战胜中徘徊,却又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例如梅吉和拉尔夫红衣主教的爱。在梅吉是一个10岁小姑娘,在拉尔夫只是一个穷乡僻壤的穷教士时;在拉尔夫从尘土中抱起小梅吉时,这种爱就开始了;这种爱是灵魂驯服后肉体的贴切;梅吉的姑姑、老太婆玛丽·卡森用一顶红衣主教的帽子让拉尔夫抉择,拉尔夫最终倒向了上帝,用玛丽·卡森这本该属于克利里,即梅吉家族的一千三百万英镑登上了高级教士的行列,可对梅吉的爱却让他回来,最终在麦特劳克岛完成了灵肉的合一。梅吉对拉尔夫的爱似乎已经歇斯底里了,连嫁给卢克的原因都只是因为卢克长得简直是拉尔夫的翻版;她竭力从拉尔夫那儿得到了一个孩子,可惜的是,这个孩子后来又像拉尔夫那样投入了上帝的怀抱。
有一种爱,经历了多少孤独、怀疑、试探与不信任后才走到了一起,例如:朱丝婷和雷恩,疏远与逃避是他们惯常的,怀疑与生硬是他们生而惧来的,他们几乎分别是一个冷漠而独立的自我,一个不可能接受任何外加的个体,可这两个个体竟擦出了火花,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爱一旦诞生,就没有什么能阻碍它发展下去了,包括上帝和死亡。
“为什么在他回到德罗海达的时候,玫瑰花总是盛开?现在是10月,正当仲春,它们当然是一片怒放了。时令正对头。”上帝收回了戴恩,虽然是以一种壮烈而牺牲的方式,可这件事却带走了太多的爱,从拉尔夫那里、从梅吉那里、从克里利家人那里、从朱丝婷那里、从雷恩那里、从天主教那里,从这个世界那里……也许,地狱就是长期地被束缚在红尘之中。也许,我们是活着遭受地狱之苦
荆棘鸟读后感700字:(762)字
鸟儿胸前带着荆棘,他遵循性和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他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他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它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词,哪个是,但是,当我们把荆棘刺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然而,我们依然这样做,我们依然把荆棘扎进胸膛。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有些沉闷吧,印象最深刻的是,永远不要试图在另一个男人身上找到你曾经魂牵梦萦的一个影子。因为,你爱上帝,说到底,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或者,曾经存在,现在只是个影子,是你心头那颗朱砂痣,抹除不去。
生活,总是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给你致命的一击,就像死于大火中的帕迪,被公野猪袭击且压死的斯图,未留只言片语。生活之于人生,总有那么些许的不经意,你永远无法预测到下一刻,所以,珍惜现在吧,我的朋友。
卢克,对于梅吉来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去,她们之间,没有爱,却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对于梅吉,卢克只是拉尔夫的影子,她得不到拉尔夫,在教会权力与爱情之间,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那么,梅吉嫁给卢克,是为了报复吗?不得而知……
拉尔夫,英俊的教士,爱上了美丽的梅吉,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到那一眼,从此,再也无法忘怀,在梅吉的怀抱中安然死去的他,一定是幸福的,他曾为了教会,放弃这个女人,这个女人也为了铭记,开始那一段错误的爱情,兜兜转转,一切,终于回到了原点。知识,此时的他们,垂垂老矣,岁月已给她们,些许。戴恩,这个他们共同的儿子,走上了他父亲的教士生涯,最终死于那场救人的风暴……
梅吉,可爱的美籍,我该怎样评判你?你有女人身上最圣洁的光芒——母性的光芒,经历了诸多变迁,心,或许倦了,前尘往事如云烟般飘散,明天,会是新的开始!
《荆棘鸟》读后感作文
前些日子逛书店,想在成千上万的书籍中挑选出想看的书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拿起长篇小说,觉得没有时间阅读;拿起故事荟萃,又觉得内容短小看着不过瘾。好不容易看中一本吸引眼球的书名,还要翻看一下是哪位名家著书,生怕买回去后悔。
就这样兜兜转转从书店二楼逛到三楼,还是没有挑中想要的书,其实自己心中也不知道究竟想看什么书。
站在一旁整理书籍的导购员仿佛是看穿了我的心思,走过来问我:“你想看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是小说还是散文?是名著还是畅销小说?我可以帮你挑。”
“还是外国名著吧。”
“这里有《傲慢与偏见》、《基督山伯爵》、《简爱》......”
“有《荆棘鸟》吗?”脑海里突然闪现出这个书名,就脱口而出。
“有,你等等。”
过了好一会儿,导购员才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将书递给我。
“还有精装本吗?字体再大一点的?”我翻看了一下书,觉得不如很多名著的外表光鲜亮丽,心里有点犯嘀咕。
“这是最后一本了。”导购员从电脑上查完后遗憾地告诉我。看着手中这本普通封面,色彩素净的书,突然想起还是学生时代的我曾经想收藏过这本书,可那时也是卖完了,所以让我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下恍然大悟,敢情是自己潜意识就没有忘记过这本书,一直想重温它的魅力吧。“好吧,就它了。”我爽快地拿着这本厚厚的小说,步伐轻快地走到门口收费处。
回到家安顿好孩子的晚饭,就开始迫不及待地翻阅起这本书。一翻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话:
“传说中有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一切生灵的歌声都优美动听。从离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间放开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歌声响遏行云,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它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时间跨度达半个多世纪之久,以两位主人公为中心,展开了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员各自的人生悲欢离合。
拉尔夫、梅吉、菲、戴恩......这些人物的名字随着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一一跳到眼前,随着钟表“滴答滴答”的转动,我已不再是单纯的看一本书,而是进入享受旧时美好时光的回忆当中。
不知不觉夜色已深,揉揉早已酸涩的眼睛,我还沉浸在小说的情节中不能自拔。
《荆棘鸟》讲述的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整部小说都围绕着“情”字:梅吉与神父的爱情,母亲的秘密,父亲的无私,朱思婷的感情世界,兄弟之间的亲情......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悲剧故事,但是从这个故事中却看到了人性的本质:善与恶、贪婪与痴念、感性与理性、纯真与虚伪相互盘根错节、错综交织。
记得曾经有这么一句话:“悲剧的意义在于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作者考琳·麦卡洛正是以其具有穿透力的语言,直入人的魂魄深处,将人性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唤醒,使心灵得到一次彻底的净化。
我早已记不清自己什么时候为看一本小说而秉烛夜战几天,更别说真正静下心来细细体味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心理变化。但是通过这次阅读,我发现自己心灵深处的某些东西正在悄然苏醒,也许是该给自己一次真正的洗礼了,毕竟我们还需要很多精神的养分来支撑心灵的世界。
《荆棘鸟》读后感
这部小说从头至尾都让人的心情处于悲凉的状态。拉夫尔和梅吉注定无法相守,一边是事业,一边是爱情,拉夫尔注定要为事业风险一生,而梅吉注定要为守护心中的爱情孤苦一生。在事业上,拉夫尔是成功的,为了他的上帝,为了他的信仰,他毅然远离梅吉,但是心中却永远充满了内疚与痛苦,他爱梅吉,但是他又无法冲破世俗的束缚,他心中的思念,怜惜,落寞,纠结,梅吉又何尝不知。梅吉对拉夫尔的爱由始至终从没有改变过,她和一个外表酷似拉夫尔的男人结婚,她把他当成自己的心爱之人,就算得不到拉夫尔,也要和他相似的人结婚,那个男人是个地地道道的守财奴,他享受吃苦受累的过程,他是一个无情,贪婪,自私自利之人,同时也是一个可怜之人。
梅吉借丈夫之名与拉夫尔私通,她终于如愿以偿得到拉夫尔的一部分,她把全部的爱都给了他们的儿子戴恩,他是她的希望,她的动力。没有拉夫尔在身边,她有他们的儿子,即使她与现任丈夫有一个女儿。有了拉夫尔的儿子,她毅然回到德罗海庄园,回到她的亲人们身边,在那里,她可以尽情的享受属于她的时光。
他们的儿子长大了,像拉夫尔一样,戴恩信仰上帝,他不想结婚,他是一个活脱脱的拉夫尔翻版。梅吉把他送到拉夫尔身边,成全他的梦想。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戴恩是拉夫尔的儿子,而拉夫尔却至始至终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儿子,而且就在他身边。戴恩在希腊救了两个女子却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他还没来得及知道自己最崇拜的人竟然是自己的父亲,就突然离开了人世。
拉夫尔知道了自己有儿子,而且还是戴恩,但是他却永远见不到他了。他永远也无法原谅自己,这就是命运,他忠于上帝又欺骗了上帝,上帝用他的儿子惩罚了他。在戴恩下葬后的几个小时后,他在梅吉的怀里永远的离开了她,他终于忘了梅吉,他没有死于上帝的怀里,在上帝的光辉下,他死于他最爱之人怀里,他解脱了,这份爱太沉重,太绵长,太痛苦,太纠结了。
荆棘鸟的传说: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