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呼兰河传》有感作文10篇
《呼兰河传》这本书写的挺好的,正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读。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读《呼兰河传》有感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中国的进步
——读《呼兰河传》有感
在那个午后,我认识了呼兰河,认识个一个孩子的童年。
萧红的童年,在她优美动情的文笔下,讲述着一个个美好淳朴的故事,不过也有一些心碎人心肠的事。比如小团圆媳妇,在十二岁这个花季之龄,却在照“规矩”被婆婆“调教后,病倒了。可这些愚蠢迷信的人啊,病了不看医生,却要扒光她的衣服,推进大缸,用热水往头上一把浇!滚烫的热水呀,一点点夺取着小姑娘的青春年华。最后,少女的长发不见了,可那些人群说她是妖怪,于是,她就这么香消玉殉了。更过分的是,她的亲人们却认为亏钱了,钱啊钱,灌满了脑袋!
可是,比起我们,我们现在孩子有法律护,义务育,父母亲,生活优,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封建的中国了。这,就是我们的进步!
我们不要钱,只要仁善心:我们不要钱,只盼快乐归……
《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描写的是旧时代的呼兰河城。呼兰河城是作者萧红小时候生活的地方。萧红写的非常生动,我仿佛看到了呼兰河城一片热闹的景象。那里车水马龙,花草茂盛,那里有小河慢慢的流淌。但是,在一条小路的旁边却有一个好大的泥坑,那里每年都会淹死牲畜和小孩,人们却想不出办法,有人说要种树,有人说要拆墙,虽然把坑填平很简单,却没有一个人想起,我感觉那里的人很愚笨。
书里的语言非常的奇怪,好像很不通顺,上句不搭下句,但是又非常的好懂。书里的故事非常好玩,有跳大神、扭秧歌、看河灯,各式各样,五花八门,这里的民俗很丰盛,让我见识了很多。这里的人们生活很贫苦、艰难,没有一点儿绚丽的色彩。他们还很封建迷信,活着就是活着,死了也就死了,他们感觉死了到了阴间要比活着还要好。那里的人都非常的奇怪,人死了后他们也要观看一番,就好像是没见过死人似的,哪怕每年都有人被吓死。
《呼兰河传》让我了解了旧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极其平淡无味,封建无知,我们不能像他们那样,一定要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不做那些愚昧无知的人。
读《呼兰河传》有感300字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这个周末,我读了萧红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这部作品就像一幅多彩的故乡画,就像一首凄美的歌曲;它朴素清丽,却又沉郁细腻。
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时,我的心里很纠结,和萧红一样愤愤不平。12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萧红却被过早地卖给了老胡家做媳妇。旧时的童养媳,原本是一个健康、快乐、活泼的小姑娘,。因为穷,因为生活,被卖做童养媳,没有妈妈疼,这已经够可怜了,虽然她拼命的干活,但还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遭受一个说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的婆婆的“教诲”。
见于全书的情调,也见之于思想部分,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们对萧红的死一样惋惜。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时光总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颗善良、热情、奋进的心来好好珍惜、感受这如花的大好时光吧。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以自传体小说为题,曲折的回忆起在呼兰河城和祖父的点点滴滴,思念和祖父在后花园里,一起种黄瓜、倭瓜、玫瑰等等。这本书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祖父在拔杂草,小萧红就摘了一些玫瑰花戴在祖父的草帽上,祖父还说今年雨水多,玫瑰花十里飘香。等到祖父发现的时候大家已经笑得前仰后舍,一个个都长着大嘴巴,哈哈大笑。
这本书展现了当时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荼毒了的人们的灵魂作了深刻的提示。作者在字里行间控诉了传统封建礼教给人们带来的迫害,并深感劳动人民深入骨髓之中的麻木、愚昧与落后。
小团圆媳妇的遭遇使我心有不服,好好地一个姑娘被老胡家给活活折磨死了,当众脱掉衣服,抬入滚烫的热水中,人们用手按住她的头,用热水往头上浇,这样折磨了三次,折磨一次昏一次,最后小团圆媳妇被折磨的生病,最终因病而死了。
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里边。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这是多么一件让人心急如焚的事啊,宁可出事也没有人想填平它,可见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愚昧!
《呼兰河传》读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画面中!!
呼兰河传读后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是高尔基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说一个人只要读书就是在进步;也就像爬阶梯一样,每爬一层,就代表离终点又近了一步。所以,我们不仅要读书,还要爱读书。都说人活到老学到老。
我现在读的书是我的语文老师给我们推荐的一本书,《呼兰河传》。作者是萧红,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也都在写萧红小时候的一些事情。主要人物有:萧红﹑萧红的外祖父﹑团员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为什么说主要人物有萧红的外祖父而没有她的爸爸妈妈和她的外祖母呢?就是因为萧红的爸爸妈妈和外祖母对她很坏,一点也不关心她;而她的外祖父就不一样了,对她格外的好。所以文章中写萧红的爸爸妈妈和外祖母的内容很少,而有一部分都是写萧红小时候和她的外祖父的事情。
除了这些,还有团员媳妇﹑有二伯和冯歪嘴子。他们三个都有不同的命运,团员媳妇只有十二三岁,却被她的婆婆活活的给烫死了。有二伯没有固定的住处。而冯歪嘴子还要拉扯两个孩子,太辛苦了。
从一开始读这本书,就可以读出萧红小时候是孤独的。到后来她的外祖父去世了,后花园也安静了不少,萧红更孤独了。文章的大体意思也就是这样了。
《呼兰河传》这本书写的挺好的,正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读。我希望其他的学生也能读到这本书!
《呼兰河传》读后感
在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萧红走到人生尽头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当时,萧红虽然还不到30岁,可是身体十分虚弱,战争的摧残和感情的冲击令她长期身心疲倦,患有多种疾病。与此同时,她的文学水平、创作观念和技巧已经达到了顶峰。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里面的内容无关现在,也不关未来,只是萧红对自己童年时代的一个回忆。她既没有美化它,也没有丑化它,而是以一个现代主义作家的态度描绘了一个长长的旧梦。呼兰河小城里的人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其中的民俗描写,使我领略到了呼兰河小城的风土人情。
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时,我的心和萧红一样愤愤不平。她才只有12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龄,而她却早被卖给了老胡家做童养媳,没有妈妈疼,这已经够可怜了。可她就算再拼命的干活,还是会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遭受到一个说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的“教诲”。《呼兰河传》里既没有批判,也没有谴责,反而流露出一丝幽默和顽皮。
《呼兰河传》还是一部东北民间文化的说明书。萧红为人们毫不知晓的故乡作传,为一群卑微的凡夫俗子作传,这体现了萧红独特的写作视角。《呼兰河传》用孩童讲述的方式,看似松散跳跃,但并没有脱离整体的结构。也正是因为借用了孩子的口吻,小说显得纯净朴素。萧红用她动人的笔调,描述着她童年的趣事。希望大家也去看一下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
读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我知道了萧红童年在呼兰河留下的故事。
作者萧红细腻地写下了呼兰河是一个并不热闹的一个小村庄,叙述地写出了她的家和那美丽而沉寂的大公园。祖父,二伯……在萧红的笔下让我知道了那个小村庄的民俗风情和那些小团圆媳妇被婆婆折磨得病怏怏的。
作者萧红告诉大家,她的童年既快乐又寂寞。在萧红家的大花园里,她的快乐童年回忆全部都装在这个大花园里了。她和祖父一起在这个大花园里笑声总是在荡漾。她和祖父的故事很多,比如,祖父铲地,但萧红不会,拿不动那锄头杆,于是祖父便把锄头杆拔下来,让萧红单拿个“头”来铲。因为不知那个是苗那个是草,所以用锄头乱勾一阵,把菲菜当野草割掉了。还有萧红看见祖父在浇菜,萧红抢过来浇,但她并不是往菜上浇,而是往天空浇,还说:“下雨咯!!”
呼兰河里还有很多有趣和令人发笑的故事。特别是呼兰河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发生的事情:娘娘庙大会那一天,女子和妇女参加的最多。如果是还没有生小孩的妇女去的话,只要在子孙娘娘的雕像背后钉一个纽扣,给她在脚上绑一条带子,耳朵上挂一只耳环,给她戴一副眼镜,把她旁边的泥娃娃给偷着抱走一个。据说这样做,来年都会生儿子的。还有卖带子的也特别多,妇人们都争着去买,她们相信,买了带子,就会把儿子给带来了。若是未出嫁的女儿,也误买了这东西,那就会变成大家的笑料。
呼兰河虽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处处都是故事。
呼兰河传读后感
“真正的作家,是稀有的。在本世纪,萧红算一个。”这是我国当代女诗人王小妮在她倾注心血的作品《人鸟低飞——萧红流离的一生》后记中以凝重的笔墨写下的一句。我不知道何谓“真正”,可能那些但凡肯客观地展现生活、抒发情感的作家都可以称的上吧。而对于萧红的认识,以及她是否是真正的作家,我们应该从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说起。
最初接触《呼兰河传》,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呼兰河”,该是一个多美的地方啊!脑海里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幅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风情画。
如若真像我想的那样,小说只是一些司空见惯的艺术形式与平淡寡味的思想内容。那么,《呼兰河传》便不会得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巨匠鲁迅、茅盾的激赏了,自然也很难有其流传于世的文学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