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童年为话题的高中作文:听火

志彬 1172分享

  编者按: 童年的日子,给人很舒服自由自在的感觉,对比现在是非常不同的。小作者的文字把我们带回去了童年。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听火》。

  在我的童年,火是有声音的。

  那时我与爷爷奶奶同住,周围没什么人家。平日爷爷奶奶除了买菜,不会踏出门外的篱笆院,我也就和他们呆在家中。

  清晨,奶奶便起来生灶:将后院中前一天准备好的木柴放入灶台底下,生火,鼓气。

  我常常是被火声叫醒的,那是木柴与火中燃烧发出的“噼啪”声。木柴中有水分,遇火蒸干,就会发出“噼啪”声。人们常说“水火不相容”。而我更愿相信火和水的本质是相通的:火盛之时,水融入了火。科学上所谓的水蒸气我是看不到的,我只能蹲在灶台旁,闭上眼睛,听火将水从木柴中拉入自己的怀抱“噼啪”一声,便融在了一起,融在了橙黄色的光团之中。火与水的爱情不会就木柴燃尽而终结,而是藏在黑乎乎的烟灰之中,继续滋养着树。

  我小时常会怨火,怨它为何抱得那么用力,在“噼啪”一声后永远将水占有。长大以后,才渐渐明白,其原因该归结于水的温柔吧。

  爷爷总是临近中午才起来,用完奶奶准备好的早餐后,拿起灶台旁的茶杯和鼓风机:鼓风机是爷爷的。爷爷以前是做玻璃仪器的,歇下来后仍不闲着,继续做些小玩意,制作玻璃仪器是个费时费力的活,需集眼(关注玻璃状态与形状)嘴(为玻璃管通气)手(持铁钳和玻璃)脚(踩鼓风机)于一体。而爷爷却说,一个好的玻璃匠,一定要会听火声。外行大多会认为火无声,是风声,是脚上功夫。事实上,气流是根据火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是火的此起彼伏才产生了“呼呼”之声。正是在火与风互不妥协的摩擦中,玻璃才变得柔软,被塑成千姿百态。

  火与风之声乃至静之声,需用心仔细聆听,但却能大促火势。我似在这“呼呼”之声中听出了狮子般的咆哮:听上去低沉,却有着吞噬万物的气势,乃至刚至强之声。好男儿志在四方,自有万丈豪情,该不愿偏处像灶台般的温柔乡,与水缠绵。他是需要风的,就如初出茅如的稚子需承受社会的打磨,终有一天能掌握像爷爷这般功夫,驾驭风的流动。

  爷爷过了追风的年纪,但仍和奶奶将日子过得“噼啪”作响。

  童年的日子,除了爷爷奶奶慈爱的话语,我也就记得火声了。那时,生活很静,一天很长……

 

作者|徐文博

  公众号:田园守望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577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