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优秀作文:艺术家与画

青瑜 1172分享

  编者按:世界上有很多艺术家,然而抽象画的艺术家往往不容易被人们所理解。因为抽象,所以痴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艺术家与画》。

  他们也许是20世纪欧美最重要的两位画家,但作为个人本身,却饱受诟病。

  波洛克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不过他的画作相信有朋友见过。

  估计不少朋友会嗤之以鼻,这也算画?这不就是画室的地板吗!

  然而上面这幅《1948年第5号》(波洛克的作品连他自己也很难命名,只好以创作年代+编号区别),在2006年11月的纽约的一场拍卖会上,以1.4亿美元成交。

  说波洛克之前,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抽象派。

  其实现代艺术中的抽象派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大家可以望文生义,“抽象”即是脱离对具象自然形体的描绘,转而以抽象的形体、线条、色块等进行表达。

  抽象派绘画可以前溯到塞尚、高更等后印象主义的艺术理念,经过立体主义、构成主义、野兽派、表现主义等的涤荡,在20世纪初,由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两位大师,将其推上了现代艺术舞台。

  抽象派的艺术追求,就是跳过自然形态,直接展现艺术家所想表达的情感、精神、情绪或是理念。抽象主义甚至被作为现代艺术主流,时至今日,抽象派的作品仍然层出不穷。

  抽象主义在泛艺术领域影响深远,直接影响到工业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等等领域,这里就不在多说,让我们回到波洛克。

  无眠上期说过,19世纪末20世纪初,巴黎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艺术之都。但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风光不再,纽约逐渐代替巴黎引领世界艺术的潮流。

  众所周知,美国国家历史短暂,文化积淀不多,之所以成为艺术中心,起初得益于大量欧洲艺术家的涌入。

  在文学界,美国本土诞生了福克纳、海明威……;音乐界,美国有罗杰斯、格什温……;电影在美国方兴未艾,舞台剧如火如荼,但是本土迟迟没有开创性的画家和画派诞生。

  波洛克,这个地道的美国人横空出世,开创了属于美国本土的抽象表现主义画派。

  2000年,美国上映了波洛克的传记电影《波洛克》,我们依旧通过电影来了解这位艺术家。

  与大多数艺术家类似,作为一名职业画家,成名前的波洛克生活窘迫,贫穷与困苦是家中常客。

  影片开场,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纽约,大醉的波洛克愤愤不平地高喊着毕加索的名字,十分落魄和狼狈。

  其实每一个艺术家都是极其自信甚至自负的,认为自己的作品理应受到尊重和重视,基本上所有未成名的艺术家都会有怀才不遇之感,波洛克也不例外。

  此时的波洛克,还是一位表现主义画家,但他的画作已经流露出抽象色彩。

  和莫迪利亚尼相似,波洛克也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缪斯——女画家李·克拉斯纳。

  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不久后便结婚。

  所谓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李为了波洛克的事业可谓操碎了心。

  她利用自己的人脉请来著名画商鉴赏波洛克的作品,动用一切关系为波洛克办画展。

  但是纽约的画坛人才济济,波洛克的作品并未受到重视,听着报纸上不疼不痒的评论,波洛克十分沮丧。

  伟大的艺术家通常都有一定的心理缺陷,波洛克性格固执、暴躁,酗酒,不善与人接触,他厌倦了都市生活,和妻子搬到了纽约附近的长岛居住。

  他在这里过起了简陋贫寒的隐居生活,将谷仓改成了画室,在孜孜不倦的创作中,一个常见的小事激发了他的灵感。

  颜料顺着画笔滴落在地板上,形成了简单随意的线条,这吸引了波洛克的注意。

  于是他将画布平铺在地板上,用画笔蘸着各色颜料任意挥洒,让颜料自由地滴溅在画布上。

  此后他如醍醐灌顶,灵感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疯狂的开始了创作。

  波洛克这一前所未有的创新引起了画坛的注意,但真正让他蜚声扬名立万的,还是现代传媒的介入。

  精明的李请来了美国著名的杂志《生活》(LIFE),为波洛克做了一期专访。

  李又鼓励波洛克参与了电台的访谈和纪录片的拍摄,不善交际的波洛克内心虽然很抵触,但还是接受了。

  波洛克和他的作品通过媒体传遍了全美,美国人终于等到了本土开创性现代主义画家的诞生,一时引起了轰动。

  他成为明星般的偶像,画展上人群摩肩接踵,美女们拿着《LIFE》杂志请他签名。

  成名后的波洛克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他和妻子也跃入了富人的行列,但是他暴躁孤僻的性格却愈发显著,俨然成为一个恶魔。

  此时波洛克与妻子貌合神离,争吵不断。情人与酒精成为了生活的依赖。

  1956年,波洛克酒后驾车出事故不幸身亡,终年44岁。

  艺术家在清贫时的坚守固然可贵,但成名后的重负或许更加可怕,保持初心拒绝迷失,并不是每个艺术家都能够做到。

  波洛克的作品,被评论界定义为抽象表现主义。

  波洛克创新了绘画的空间,传统的构图关系消失了,一切空间关系不复存在了,画面没有主题,没有中心,没有主次,漫无边际,绘画仅作为这无边际整体中的一部分。

  当然,也有大量反对者认为他的作品不过是哗众取宠,波洛克的成名无非是迎合了当时美国人的猎奇心理,加之媒体的刻意炒作。孰是孰非无眠不再议论,但是波洛克对于现代艺术的影响不可小视。

  比如我国现代画坛一代宗师吴冠中,他的抽象水墨画就带有波洛克的痕迹。

  波洛克就先讲到这里吧,要说现代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给人的感觉,第一印象绝对是——怪。下面这位画家也是怪咖,但他却有着与一位理性的哲学家相同的名字。

  弗朗西斯·培根这个名字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他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还是科学研究程序逻辑组织化的先驱。他的随笔集中论读书一篇选入过中学课本,深受我国知识分子的喜爱。

  但无眠要介绍的这位,是这位大哲学家哥哥的后裔,但他的性格却和祖先大相径庭。

  他的自画像是这个风格:

  大家可能觉得,just so so 啦,没关系,咱们慢慢说。

  2013年11月,纽约佳士得拍卖了培根的《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三联画),最终以1.424亿美元成交。

  画中人物稍小大家可能看不清楚,他另一幅弗洛伊德的肖像画是这样的:

  没错,扭曲与畸变,是培根作品最为明显的特征。

  除了怪诞的画作,想当年他还有一个受人瞩目特征——同性恋,当然,这在现在的腐国根本不是事。

  1998年英国拍摄了他的传记电影《情迷画色》,鉴于尺度,无眠只能简要介绍一下。

  1963年伦敦的一天,小偷乔治·戴尔鬼使神差的潜入了一户人家,却被房间里各种奇奇怪怪的油画搞得一脸懵逼。

  没错,他很快就被房间的主人——培根发现了。

  乔治吓得半死,但培根并没有报警。原因很简单,培根垂涎乔治的美色。

  就这样,乔治成为了培根的同性情人。

  培根毒辣的眼光没有看错,乔治并不是一个下三滥的小偷,相反他似乎有一种孩子般的温柔和天真,具备那种自古以来艺术家所喜爱的独特气质。

  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现代艺术家,培根根本没把外界放在眼里。他大大方方的和乔治出双入对,把他带到了那个普通人高不可攀的艺术圈。

  从某种意义上说,培根也不是一个“正常”人,他疯狂、残忍、冷漠又理智,喜欢在肮脏的俱乐部游荡,沉迷于酗酒、吸毒、赌博和淫乱。除了圈内少数艺术家,他基本没什么亲戚朋友,而乔治,可以说算是与他保持相当长时间的一位情人了。

  前几期无眠介绍过不少艺术家,他们换情人如换衣服般频繁。培根至少也有5位爱人同志,而乔治可以说是相处时间最长的一位。

  乔治几乎没有受过教育,对艺术一无所知,在这场不平等的关系中,他崇拜培根,如同宠物一般依附着他。乔治酗酒、吸毒,一切都由培根买单,不过乔治也是培根生命中最伟大的缪斯,培根以戴尔为原型创作了大量作品。

  1971年,他们的关系产生了裂隙,电影大胆猜测了部分情节,这里就不再多说。

  乔治的结局很悲惨,1971年10月,培根在巴黎大皇宫举办大型回顾展。开幕式那天早上,人们在酒店房间的马桶上发现了死于药物过量的乔治·戴尔。

  影片最后,培根来到乔治死亡的浴室,幻想着他离去的情境,不知是痛惜还是释怀。

  第二年,培根以乔治死亡场景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三联画:

  培根以强烈暴力与噩梦般的画面,故意把人的丑陋面貌和痛苦挣扎的表情强调出来,他是在反映自己内心的幻象和痛苦,还是社会的黑暗与压抑?

  这几期专题无眠介绍了不少现代主义画家,但培根绝对是最受争议的一个。他的所作所为,如果不是一个艺术家,绝对会被斥责为人渣,所以一直以来他被评论界的“正人君子”所不齿,可以说喜欢他的人数与厌恶他的人数不相上下。

  培根用他的作品表达着社会和人性的黑暗、压抑与恐惧,奇怪的是他自己却深陷其中乐此不疲,而且他对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毫不掩饰,也毫无愧疚之心。

  哎,你们这些艺术家啊!

作者:无眠

公众号:于无眠处终有梦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59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