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旅行为话题的高中话题作文:浣花草堂

析娜 1172分享

  编者按:作者通过以草堂展开叙述,又引申到杜甫这个人物,他是草堂的灵魂,如果只看风景,不看老杜,那么这场旅行是没有意义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浣花草堂。

  浣花草堂

  文|周力

  初识草堂是在黄裳先生的一篇游记中,那是2014年山东卷的阅读理解,做过三四五六遍之后,还是不能领会那种凝重厚实的气息。那时我下定决心:有朝一日,定要去草堂看一看。还歃血为盟似地锤了一下桌子。沈从文先生说:“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开学前一天,我怀着满腹的虔诚和对老杜由衷的敬仰,踏上了一个人的朝拜之旅。

  几番辗转之后,我终于站在了草堂门前,想到一年前奋笔疾书做着那篇阅读理解的自己,不禁无限感慨。在那段不见天日的岁月里,种下了一个奢侈的梦想,如今它竟然触手可及,真是人生一快事。当时内心的激动难以掩抑,竟然有些失态,指着“杜甫草堂”的牌匾大声地用家乡话问一个浇水的工人,”这里就是草堂嘛?”还没等他回答我,我就一溜小跑飘进去了。其实我不需要他的回答,或者说,我更是在问我自己。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这是一座精巧的园林,弥漫着厚重的文化气韵。深吸一口气,沁人心脾,仿佛置身桃花之源,全然忘却了一墙之外就是都市的繁华。草木葳蕤,苍翠欲滴;山花烂漫,渐迷人眼;小溪蜿蜒,静水流深;阡陌交错,四通八达;笛声悠扬,天籁之音……这些人间胜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来自北方的我如痴如醉。此刻我应时地想起了许巍磁性的歌声:“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

  老杜是草堂的灵魂,只看风景,不看老杜,这场旅行是没有意义的。

  从中轴线往右转,我来到了杜诗展览馆,门上悬一块额匾——诗圣著千秋。沿着走廊,我朝圣一般追寻着老杜这曲折坎坷的一生:少年胸怀大志,七岁成诗;漫游齐越之地,科举考试不幸落地;遭宰相黑手,再试不中;逢安史之乱,被叛军抓获;逃出长安,被贬为参军;弃官入蜀,暂居草堂;又踏流离之路,客死他乡。然后再仔细品品课本上那些熟悉的诗句,不禁脊背发凉,更能体会老杜写下那些诗句时的椎心泣血,悲凉无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真实写照,亦是他对广大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他过够了苦日子,所以他更懂穷人。这让我想起了《秦腔》中的一句话“名场利场无非戏场做得出泼天富贵,冷药热药总是妙药医不尽遍地炎凉。”世道如此,他纵有一腔悲愤,又能奈何呢?“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身为一个男人,上不能力挽狂澜、为国尽忠,下不能养家糊口,保全妻儿,愧哉!哀哉!!痛哉!!!身为一个父亲,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小儿子活活饿死自己却无能无力,那种肝胆俱裂之痛,大概无人能懂。“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穷兵黩武,生灵涂炭。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人,边疆血流成河,他也心如刀绞。这是老杜为天下苍生的一声疾呼,贯彻古今,无声地控诉着非正义战争的深重罪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都说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已是君子,那本身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却仍愿意牺牲自己来换取他人幸福的老杜呢?怕是要称为圣人了吧。“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是饱经风霜颠沛流离的老杜对自己人生的精准评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不是他不乐观,是他所经历的一切没法让他乐观。不过也正是这坎坷的一生,铸就了这个千古诗圣,滔滔长河,仅此一人。

  由于我深深沉浸于杜诗的世界,出来的时候竟有些恍惚与惆怅。清醒了一下之后我才明白,我还得去工部祠——草堂的压轴之戏。走到中轴线的尽头,便是工部祠了,外表看上去很简朴的一个祠堂,额匾是叶圣陶先生亲笔。门坎大概有膝盖那么高,我踩着正中间的一块石板,小心翼翼地迈了进去,又小心翼翼地落脚,小心得近乎猥琐。也许是我怕惊动了安详的老杜?走近了看老杜的塑像,不错,确实像黄裳先生写的那样“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他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也看着他,但是我笑不出来。在那一刻,我们是平等的。“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一个河南人,一个山东人,一个讲故事的人,一个听故事的人,跨越了千年的时空,以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相聚在草堂,也算人生一幸事。我们就这样互相对望了许久,走的时候我在心里想:老杜,你保重,我会再来看你的。然后我迈出了门坎,心中静如止水。此刻天已飘下小雨,耳畔传来春游小学生的集体朗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愿历经坎坷之后,初心仍不改

  愿一个人的路途,也不会孤独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公众号:高考作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69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