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那些年为题的高中作文5篇

嘉欣 233分享

  惆怅也好,难过也好,过去的已经过去。那些年,已经消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那些年为题的高中作文5篇。

  那些年

  就是那样一滴雨,从天而降。我伸长手去接,它却顺着我的头发形成细细弯弯的道路,然后跳到脖颈,令我寒彻心底。又有几颗洒落下来,正好在手心里滚动如珠。冷雨,与我不期而遇。

  淅淅沥沥,覆满树枝和草丛,于是黄绿的草尖儿上便像是扣上顶珠玉翡翠的王冠。只可惜这王冠是冷冰的凌做的。我哈着气,仿佛看到草在颤抖。

  噢,秋分已过了。

  我顺了顺乱发,继续行走。拎包侧旁夹杂着细密的水汽,眼镜片上亦有模糊。地面上有厚实的积水,踩着,珠花乱坠。近旁的树枝杈里透出些雨水的凉意来,这想必是极冷的了。

  踮脚深一步浅一步的慢行之中,我突然看到远处一件欢快的夏装校服。那是个双马尾的小女孩。嗒嗒嗒,嗒嗒嗒,不管水多少,顶着轮风雨肆意地飞奔。于是这条校园路,顷刻又静了。

  我抬头看见熟悉的小窗。再向前望时,依旧是冷雨漫天,而几棵路旁被修整的树似乎又回来了。眨眨眼,窗子里透出一个小小的女生的身影:呵!那是我!

  埋着头奋笔疾书,突然瞄一眼手表后起身整理收拾,把书包留在桌上期待地望向窗外,“雨停了没有?”女伴急切地询问,“我可没有带伞!”而我大大咧咧地笑:“雨停个什么啊?雨正大呢!”隔壁班早早地熄了灯,冷雨在窗上击/打音调。推窗,寒气逼人,雨带着冷意侵入窗里。啰嗦的两人战战兢兢要为自己打气,朗诵着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在雨中甩上教室门,奔跑。

  雨是美人,冰肌玉骨,冷面对人。正值十月十一月,雨格外寒冷。看着同伴一头雨水,不由得忆起名句来:“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黎明。”同伴只小声抱怨:“都怪我们太用功,做作业到这么晚干甚!”雨又开始下了,听听吧,像是竹筒中的一粒断珠,像是阴暗天空中的冰冷泪滴,雨美人在翩翩起舞。只一滴落脸庞,便是浑身寒栗。我点点头应道:“我们要成落汤鸡啦!”“怕什么?”一向秀气的女伴背过书包,啪啪地踏水而行,水花四溅。留着冷雨的气息,溅到腿上,小腿在一瞬间就麻木了:刺骨的冰,又奈它何?只得叫嚷着女伴奔去。

  伴着,满耳冷雨。

  长长细细的,哀伤冰冷的,是刺人的零度以下,从发端梳向发梢,产生弧度,冷雨相伴。而九月的雨季,亦是长而不绝。我知道:夜里苦读的孩子,更能体会夜雨冰冷。

  我站在窗前,我只有一窗冷雨。

  在冷雨中,我有勇气大声叫喊,有朋友相互陪伴,有几缕反思。冷雨使我清醒。

  可是……,可是岁月荏苒,当初踩雨欢快时的少年活力去哪里了呢?

  那些年,冷雨相伴。

  那些年

  夜凉如水,皎白的月光悄然入室,屋内的一切仿佛都披上了一层薄纱。我躺在床上,朦胧中有一滴晶莹的液体滑过。我知道,那是对奶奶的思念……

  六岁那年我回到家,第一张映入眼帘的脸便是奶奶慈祥的面庞。她坐在竹椅上,轻轻拉过我的手,把我带入怀中。我开始口若悬河地讲起在学校发生的趣事。奶奶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只顾侧耳倾听,不见她哪怕是一丝一毫的不耐烦。不一会儿,我便讲累了。奶奶就开始发话,回应那些在如今的我看来都觉得幼稚到不值一提的小事。直到夕阳西下,祖孙俩才舍得回屋。

  八岁那年我回到家,第一张映入眼帘的依旧是奶奶的脸。身后却多了一壶热乎乎的马蹄粉。在喝过它之后的某一个假日,我心血来潮,撒娇着央求奶奶教我做马蹄粉。奶奶先烧好了开水,再洒马蹄粉末入碗,她的左手提着开水壶,右手把我的小手包得严严实实。然后教我边加水边搅拌。最后加糖,在我的要求下我动手加了一大勺糖。看到成品后的我因此得意了很久、很久。中途我跑出去玩了,真正做的也只是加了糖而已。但奶奶也没点破,反而称赞我真了不起。

  九岁那年我回到家,第一个看到的,毫无疑问还是奶奶。当时,推开门的我在刹那崩溃,无力下一次呼吸,难过到极点,甚至与之后爷爷的离开相比难过的心情也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做梦也想不到,早上与奶奶对望的那一眼,竟是最后一眼,从此祖孙俩阴阳永隔。这让我的内心世界彻底崩塌,“那些年”就此画上了句点。

  此刻,我关上回忆的门,留一抹夜色深沉,晚风拂过,心依旧沉沦。窗外一颗星在向我眨眼,我想那会是奶奶吗?

  那些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些年陪伴我的规则不计其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规则缘自于我们的生活。

  那一年,我3岁了,扎着两个小辫子,穿着一身粉色的衣服,牵着妈妈的手,活蹦乱跳地去幼儿园上学。幼儿园在马路对面,要过红绿灯。于是,妈妈抓住我的手在等,迟迟还没走出一步。我好奇地问:“妈妈,你在干什么呀?还不走吗?”妈妈微笑着说:“这是一个交通规则,过马路就要走斑马线,走斑马线就要等到绿灯才可以通过。”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记在了心中。

  8岁的时候,我开始懂事了,开始懂得了“规则”是怎样的。有一次,我穿着一件白色上衣和一条牛仔裤,买了一根冰棍,刚打开家门,就听见了隔壁的李阿姨正在骂她的儿子:“要你整天作弊,现在呢?被老师发现了吧?没了高考资格,以后怎么办?你就不可以遵守一下考场最基本的规矩吗?哎呀……”听到这,我才知道,原来考试中,不可以作弊也算是一门很重要的规则。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懂得的越来越多了。我11岁那年,有一次穿着白色衣服、黑长裤和一双白鞋,陪妹妹去商场买东西。排队结账的时候有很多人,妹妹的朋友就在前面,她向妹妹招手示意我们过去插在她前面,妹妹刚想走。我就一把把她拉了回来,庄重地对她说:“不能去插队,这样会破坏了规则,别人都在等着呢。”妹妹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这不禁让我想起了3岁的我,心中燃起了一种自豪之感……

  感谢规则,让我懂得了很多,也感谢规则陪伴我成长!

  那些年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各种各样的规矩约束着我们。那些年的我一直在灌浇着规则之花。

  那一年,我六岁,是天真可爱,灿烂活泼的年纪。爸爸妈妈说带我去广州玩,让我自己去买票。

  开始,我忧心忡忡地扯着妈妈的手不肯去,心想:“那边那么多人,不会有小偷吧?我才不要去呢!”妈妈像猜透了我的心思,对我说:“儿子,不用怕,有爸爸妈妈在呢!更何况你已经是个男子汉了,男子汉天不怕地不怕,怎么连买票都怕?要是你买到票,妈妈就给你买零食买玩具。”听了这句话后,我像喝了迷魂药似的,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大步流星地朝售票处走去。

  我来到售票处,看着眼前那如同长龙一般的队伍,我默默地排在队尾,心急如焚地等待着,心里急得就像一只小兔子在上蹦下跳,手掌已经搓出了汗:“到底什么时候才轮到我啊?到底能不能买到去广州的票啊?我还能不能买零食啊?”我的心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终于快到我了,我看到窗口那里贴着一张告示,白纸黑字:“1米1以下儿童半票。”我眼珠子一转:“我现在1米11了,如果我稍微低一下头,就可以省下一半的钱买零食了。”一个“可怕”的念头浮现出来了,可是,我想起了爸爸的话:“一个人要从小养成遵守规则,遵守法律的习惯。”我心里万分纠结:“到底要不要遵守规则呢?要这样我就是一个遵守规则,遵守法律的好孩子”不要,我就可以买更多的零食。此时,我的心就像一个天平,一边放着规则,一边放着零食,天平慢慢的倾向规则……

  现在,我长大了,规则约束了,也教育了我。我要用时间灌浇规则之花。

  那些年

  我坐在写字台前,手举着书本,紧捏起一张糖纸,回忆起那些年我们生活的记忆,那些回不来,找不到,已经溜走的过去和一个越走越远的你。

  偶尔回首:已经泛黄的,折卷了边的相片,已经安静无语,和布满尘埃的书本。时间总是掩盖了许多东西,而我依然记得记忆中的你,记忆中的我,记忆中的过去,记忆中的糖衣。其实我们早已预料到了结果,却不知如何说起,当你吃着那一块块糖果,我忽然明白糖衣意味着离别与思念。当我看着你那越走越远的背影,忽然间才懂得所谓的缘份真的只是一场回忆——你我那共同的记忆,是那逐渐消逝的往昔。

  你是否还记得那些我们同样喜爱的风景?曾答应我要一起去西双版纳旅行,一起去杭州西湖体味真情。或许我们的骨子里都有着一股他乡风情,即使有的地方我们一生都不会涉足,我们仍存有一份美好的憧憬,将风尘刻画在肩头。

  你是否还记得那些我们同样喜爱的音乐?熄灯后我们躺在床上静听着田一龙的《一定要爱你》,踏着月色幻想自己是那《孤独的人》。仍记得你总是一遍遍轻哼小虎队《蝴蝶泉边》,还有那刘德华略带伤感的《冰雨》,我不知道你到底听懂多少,只明白你一味地享受沉浸在里面。

  你是否还记得那些我们同样喜爱的文笔?我们不读老舍、郭敬明。我们读柳宗元、韩愈,我们的品味或许在大多数人眼里很怪异,但我们是真的喜欢,也许我们看不懂《荒原狼》,对《静静的顿河》也同样不能理解。但我们着实同情那鲁滨逊的漂流,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

  我不知道仍然是否已经忘记了那些曾经,就像你带走我们的记忆那样不留痕迹,在窗口中模糊了那一起欣赏风景的画面,模糊了那共同聆听音乐的日子,在追寻回望中模糊了你的身影。

  别人说世界上还是有朋友的,虽然无须打着灯笼去寻找,却是像沙里淘金,而且需要长时间的洗涤,一旦铸成了友谊,更会金石同坚,永同退转。

  或许有一天我会再次遇见你,你是否会像初遇时那样说声:“你好,朋友!”但愿:青春年华切勿虚度,咱俩的友谊之树常青永驻。

    908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