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观后感800字范文五篇

廷峰 1172分享

  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河》观后感800字范文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天河》观后感800字范文五篇(一)

  “天上的河 地上的河 天地大爱谁懂得 一个是神仙的故事 一个是英雄的传说”关于天上的银河的故事,从小没少听过。但是关于那条地上的河,地上那条不平凡的河的故事,却是在今天才有了些许了解。

  一直以来都不怎么喜欢看这种红色气息浓厚的片子,总觉得是高谈阔论,看着很假,是在盲目的打造英雄。但是今天看完《天河》,这部我以为完全是为了渲染而渲染的片子,我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观。

  《天河》主要讲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些人和事。它不仅讲关于南水北调这项工程,更展现了在这项伟大工程的背后那些牵连着的情。董望川、周晓丹、江浩……这些在国家重任面前,将南水北调工程放在自己的健康,自己的家庭之上的人。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南水北调工程才能如期顺利完成。

  整部电影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镜头,就是周晓丹和乡亲们一同跪在雨中的那个画面。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里,尤其是在农村,祖坟是最最动不得的东西。但是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完成,村子里的人最终同意移民。他们对土地深沉的爱意,最终融在那条地上的河里。

  电影确实会运用一些夸张的手法来描述,但是南水北调工程中所面对的风险与困难,也远远不是电影中几个镜头能表现出来的。1417亿元的投资,42.3万人的搬迁,426个治污项目……这其中让人泪垂的故事,一定讲很久都讲不完。

  空话也没必要说。但那些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英雄和他们英雄的传说,真的值得我们铭记和尊敬。

  《天河》观后感800字范文五篇(二)

  12月4日,公司组织全体党员集体观看了影片《天河》。

  重大现实题材之作《天河》讲述了中线工程从具体规划到竣工通水共11年的历史,从董望川一个总体工程负责人的角度,用“南水北调”这一大背景下的人物与家庭的命运来折射出的工程的艰辛、移民搬迁的痛苦、环保治污的艰难,真实还原出“南水北调”工程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也引发了我关于这电影提出的对“饮水思源”问题的思考。

  身在北京,开头林子彤一段北京缺水的台词立即让我联想到今早贴在门上的阶梯水费的缴费通知。由于用水超标,自家水费单子已经到了最高的第三档,真是贵啊!不过比起没水用的尴尬境地,比起南水北调的巨额投资,理解了!希望今后能喝上北调过来的无污染的“丹江水”吧。尝尝泡出来的茶是不是味道不同。也希望我们的水费也能再低些,享受下南水北调的福利吧。

  南水北调,南字开头,确是一个难字贯穿全剧。我们看到了董望川,周晓丹,岳父周思源这些有社会地位,衣着光鲜的大人物,工作上的难,家庭上的难,亲情上的难,也看到了江浩这样的基层工作者,怀揣梦想,在骨感的现实中,挣扎在生存和理想之间的难,还有乡亲们在故土难移,平静生活,价值观受到事实冲击的纠结与痛苦,就算是一个貌似花瓶,生活优雅的美女林子彤,也存在着“剩斗士”的悲哀!

  中国,当前还不富足,我们还在筑梦,南水北调,就是一个我们正在实现的梦。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水利人十一年的努力,实现了他们的个人价值,谱写了我们的中国梦。

  这里的主角是董望川、江浩、周晓丹,也离不开所有工程涉及到的每个人。他们牺牲了,他们付出了,他们也得到了,董,周得到的是事业的成功,失去了家庭的团聚;江浩得到了价值的体现,完成了北漂对生存、生活的追求,却始终在痛苦中挣扎。千千万万建设者们的“牺牲”,让我们真实的看到了水利人的敬业精神,以及他们为国家建设所做出的贡献,也展示了我们当代中国的价值观。我的理解就是,在什么位置上,做好自己的事!

  如果是江浩,就不需要去权衡各方面的关系,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工作负责,做自己行业的顶尖,要求应得的报酬!如果是领导干部,不论是副市长周晓丹,还是北京的领导董望川,他们必须要做到,罚,不避亲;赏,不避亲;在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站出来,勇于担当,在工作需要自己的时候,舍小家顾大家。

  这部影片感动了当天观影的所有人,带给我的却是厚重和沉思,中国还不富强,中国还没有资格像影片中的德国人那样耸耸肩说声,“我们是唯一”,我们还需要冒着生命的风险,去用made in china的刀片去替代一流的德国商品,我们还需要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饱尝工作、生活中的艰辛和痛苦,我们还需要努力,去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南水北调已然成功,我们北京已经在南水北调中受益,但还有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北京雾霾的问题,难道我们还能实现空气的“西气东输”?节约用水,减少排污,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会珍惜,学会感恩,才不枉这凝结心血的工程,才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天河》观后感800字范文五篇(三)

  在单位统一组织下,我观看了电影《天河》,从影片的片名“天河”之意即可看出,南水北调工程有着多么重大的现实意义:来自丹江口水库的汉江水,沿着1000多公里的干渠,流入京津冀地区的千家万户,帮助京津冀地区解决了缺水难题。

  电影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为背景,记录这项历时11年的伟大工程的真实面貌,通过对老、中、青三代人的理想世界与现实情感世界的微妙表达,用一股接着一股的暖意与温情,诗情画意般的自然释放,最后呈现得如此动人心弦,看得让人意犹未尽!

  其中电影展现的工程之难,令人咂舌,而那些为之付出心血艰辛努力的千万建设者们,是多么的伟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包含2700多个单位工程,不仅包含常规的水库、渠道、水闸,还有许多的超长、超大洞径过水隧道,超大渡槽、暗涵等,是一个超级复杂的巨型水利工程的集群。影片向我们展示了难度最大的穿黄工程的全过程。由段奕宏饰演的江浩在关键时刻向师傅递交辞呈,跳槽到一家待遇好的民营公司,恰恰这家公司中标穿黄工程,他顶着家庭的压力,承担起了最艰巨的核心工程,并且极为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为了修理盾构机,他险些因为缺氧而丧命。从他身上不仅能看到年轻一代工程人的吃苦奉献精神,也展现了他对家庭的牵挂,既是对家庭负责,又是对社会负责,由此更显出此片的人文情怀。

  江浩是新时期年轻人的一种代表,而李幼斌饰演的董望川是老一代工程人的代表,老一代工程人将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不在工地,就在工地的路上”,将工作视为使命一般神圣。但是江浩不同,他缺少了无私的奉献精神,坦言不想像师傅一样,这恰恰是新时期年轻人的典型代表。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为了户口、家庭而奔波劳苦,很多时候已经淡忘了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尤其像我们所在的基层单位,与老百姓打交道较多,是服务百姓的窗口行业,但是在工作中,我还缺少无私奉献的精神,有时候会烦躁,没有耐心。相比于既有家庭责任感,又不忘社会责任的江浩,我还有很大的距离。

  这部电影讲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一些故事,虽然是体制内电影,却并不乏味,讲述的故事温暖、动人,展现的人物理想信念和性格情感复杂而现实。通过这部电影,我感悟了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鞭策自己,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对群众更加用心、耐心、诚心,在工作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天河》观后感800字范文五篇(四)

  我们在12月12日时,去了电影院看了《天河》这部赞扬“南水北调”这样一曲感天动地的奉献之歌的一部影片。我国的南部大部分的水都白白流入了大海,而北方地大水少,又高于南方,所以这项工程是很伟大的。

  令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董望川这个人:董望川和他的妻子周晓丹都是搞水利工作的。他们聚少离多,还有可能在一起时也在各自说着工作。周晓丹老在埋怨丈夫每天在外面跑来跑去、把父母丢给自己、孩子也不管。原本稳固的感情出现了破裂。就在这时,麻烦接踵而来:他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他,跳槽到一家高薪企业。同时住在他老家的亲属坚决反对移民搬迁,反对搬移祖坟。尽管种种压力纷至沓来,但他还是对“南水北调”的工程充满信心,他发誓让北方人喝上丹江甘甜的水。后来他推荐他的妻子干了移民的工作,她也想为丈夫分担,她为了干好这项工作,干好治水治污的工作。

  拿干着污水排放的董亿川(董望川的堂弟)开刀。不顾亲人的唾骂,也坚持工作。最后利用烈士陵园赢得了村民的信任。这样的一对夫妻是无数个水利工作人员的缩影,后来经过千难万险到了北京,就又创了两个史无前例的奇迹:五棵松暗涵只下沉了两毫米,就过了五棵松的一号线,要知道下沉超过五毫米,后果就不堪设想。后来又穿过了只差一米的立交桥。他们对待工作也是奋不顾身的:那些通道在被淹了之后,他们不顾危险,挺身而出,冲进了黑乎乎的通道。他们即使被水冲倒了,也坚持着爬起来,有投身到工作当中了。像这样的奇迹数不胜数。我敬佩那些水利工作人员,他们有坚强的意志也有佩服跌倒了爬起来、有不言败的精神!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放弃。把毛主席的宏伟设想,变成了现实。

  在这项伟大的项目的后面,不仅是千千万万工人的汗和血,也有他们放弃家庭的痛苦:在董望川带领工人们打通五棵松暗涵时,他的妻子突犯心脏病。他却选择了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最后五棵松暗涵工程成功,周晓丹与董望川冰释前嫌相互谅解,董望川是不想去看他的妻子吗,肯定不是,他为了国家的利益,放下了自己家的利益。这样的人多么难得啊!他的徒弟江浩也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要知道他原来是父亲受伤,孩子没有母亲的处境啊。我真替他们感到高兴。各种艰辛苦楚,都是我们应该饱含深深敬意去感激的,更应该以此为信念来指引自己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一路前行!

  我们不仅要节约这来之不易的水,也要学习他们持之以恒、奋不顾身的品质。在将来,人们喝上南水,这部影片就是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天河》观后感800字范文五篇(五)

  上午,我们六年级全体同学观看了一场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电影——《天河》。这部电影生动地向我们讲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艰难不易与水利人的百折不挠,最后,丹江水终于胜利进京!从中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主人公董望川作为主要负责人几乎天天坚守在一线,很少能有机会回家,就算回家也要忙碌于工作,常常过家门而不入,他的妻子也忙于水利事业,一家人聚少离多。董望川的得意门生江浩的妻子已经去世多年,年幼的女儿和年迈的父亲在老家相依为命,他却没能力让他们过上好生活,为了女儿他忍痛辞掉热爱的工作但最终还是带着病重的父亲回到南水北调的一线。

  在中线工程中,困难多如牛毛,水面上升开挖引水渠都需要占地移民,沿线的老百姓不仅要搬家还得迁祖坟,很多卓有效益的厂家因为污染问题需要关停,这一系列问题使得移民问题进展缓慢,董望川的妻子周晓丹来到董望川的家乡主持移民工作,面对父老乡亲,她一面体谅安抚一面又毫不偏袒,甚至大义灭亲从董望川的表弟开始做起。由于移民政策的优厚和周晓丹家人的身先士卒,老百姓们渐渐接受了移民的安排,在迁祖坟还是迁烈士陵园之间,槐树村的村民毅然决定留下曾经护卫过村民生命的烈士之墓而迁走祖坟,他们在雨中跪求政府的画面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为他们的心怀感恩舍己为人而分外感动。

  人的问题解决了,设备和工程又出了问题,进口的盾构机出了故障不能运转了,等待外国专家需要至少半个月时间;暗渠要经过北京地铁,距离一号线五棵松站只有不到四米的间距,如果挖掘时出现误差,地面下限超过五毫米地铁就得停运,地下交通就会瘫痪。这些让人头疼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我的心不觉揪了起来。可是伟大的水利人没有让人失望,江浩带领工人自己解决了盾构机的故障,董望川亲自坐镇坚守五棵松地下暗渠的开凿,江浩等人突遇氧气稀薄险些丧命,董望川妻子突发心脏病紧急手术他却不忍离开五棵松。看到这里,我为他们忘我的牺牲精神深深打动,正是千千万万水利人舍己为公,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才使南水北调工程最终得以成功!

  当丹江水源源不断流进北京城时,电影中的人们沸腾了,观看电影的我们也激动地鼓起掌来,我们感谢那些挥洒汗水的水利工人,是他们造就了南水北调的传奇!我们也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丹江水,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10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