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订制》影评-苍凉视角与爆笑人生

崔莹莹 1172分享

   《私人订制》影评:苍凉视角与爆笑人生

  文/马庆云

  如果说《顽主》、《甲方乙方》这样的“好梦一日游”中,还是中青年王朔对生活的聊侃态度的话,那从《非诚勿扰2》开始,作为编剧出现的王朔,显然已经步入他更加沉稳的中老年时期。当然,在《非诚勿扰2》中,编剧王朔只观照了人对死亡问题的思考态度问题,但在《私人订制》中,我们却可以看到,他对包括权利、艺术、金钱在内的大量事物都报以苍凉。

  与青年对权利腐败的批判态度不同,王朔在“范伟清官梦”一段中,以纪实加讽刺的方式,还原了一段清官如何下水的故事。若以中青年王朔风格来写,这段将更加辛辣,但中老年王朔显然更关注于对权利何以如此的思考。思考的态度,超过嘲弄与聊侃。该段最后以对话方式传递出编剧个人的思考成果,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至于“一腔俗血”一段,则是王朔对艺术的审视态度。与其他段落相比,该段更像是王朔与冯小刚对自身的调侃,或多或少地缺少大众根基。作为艺术工作者存在的王朔与冯小刚,经历过从俗到雅再到俗的过程,俗虽被批评,但却可以大把换来世俗名利,雅虽然被唱高调,但却只能束之高阁、百无一用。《私人订制》以讲故事的方式,看似嘲弄雅俗,实则透露从艺者的迷茫。

  乃至宋丹丹穷人“有钱”一段,正式步入对人生金钱的思考。以有钱人的一天为蓝本,却最后辅之以一句,“那些有几千亿的人,每天一睁眼,想的,不是必须花出去一千多万,而是又要还银行一千多万”。这是对整个商业运作形态的思考,这种思考方式,显然有悲观情绪在里边。青年热衷讽刺有钱人,而王朔却最终关怀起有钱人的生命状态来,也只有中来年人的精神状态,可以实现这种普遍的关怀。

  影片最终以“道歉”结尾,很多观众反应此为环保宣传片,动员大家爱护环境。实则不然。当冯小刚画外音问葛优有一千万、一个亿、十个亿是否愿意捐献给需要的人时,葛优说愿意,当问有一辆车是否愿意捐献的时候,葛优说不愿意。我们或许认为,这是对网络段子的照搬。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个桥段,颠覆了前边的全部道歉——我们善于用不痛不痒的道歉来彰显自身的高尚,一旦关乎本人利益,便畏而不前。

  葛优与冯小刚最后的问答桥段,甚至是对编剧王朔的瓦解颠覆。王朔以剧本形式鸟瞰权利、艺术、金钱,看似高深,实则只是因为事不关己,才能保持“愿意捐款”一样的道德高尚,一旦关乎个人,王朔也只能是凡人王朔。瓦解自己,正是一种成熟的苍老。

  自然,冯小刚拍摄这样一部电影,在技法上,显然离《一九四二》甚远。毫不客气地说,冯小刚只是给王朔的段子打工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王朔段子,以爆笑人生的态度,透露苍凉,进而刺痛现实。

    216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