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2怒汉观后感900字左右范文赏析
《十二怒汉》(12 Angry Men)是一部对美国陪审团制度漏洞提出讨论的经典电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2怒汉观后感900字,希望你会喜欢!
12怒汉观后感900字:平庸的丑恶
《十二怒汉》,一个多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名字,仿佛银幕上即将充斥着暴力与血腥。然而这部美国片的原名就是“12 angry men”(十二个愤怒的男人),却是一部法庭片。若说愤怒,电影中也不是全然没有,3号陪审员作为“愤怒的男人”似乎最典型不过。从头到尾他都在怒吼咆哮,一遍遍强调着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几乎让人以为他想要凭借大嗓门把被告送上电椅。而3号也是最顽固,最后一个同意 “被告无罪”的人。可他的立足点呢?只是出于逃避自己没有教育好儿子的责任。在生命面前,这样的“愤怒”似乎卑微得可笑。
全片剧情开始之前就出现了一个概念: “疑罪从无” :在没有提出完全定罪的证据之前,应当主张被告无罪。大意就是“宁可放过一千,不可错杀一个”。这一点深深地影响了当代美利坚合众国的司法体系,“倒逼”美国的司法人员以近乎强迫症般的苛刻对待案件审理的过程。同时这也构成了本片主题的奠基石,引导出一连串激烈的冲突矛盾在狭小的休息室中爆发。
对证据的怀疑使得8号陪审员从一开始就站在了多数人的对立面。“少数服从多数”,这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种解决分歧的办法。可是美国的法院却要求全体陪审员必须取得一致意见才能做出最终判决。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十二个人的陪审团中,持不同意见者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说服他人;同样地,只要出现一条异议,其他人也就可能需要费尽口舌方可驳回。这样费时又费力的陪审团制度,对大多数国人来说,想必都是“笨拙”而陌生的。然而在我看来,这种做法不失为一种慈悲。《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谈薮》谓:“薛道衡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怒目?菩萨何为低眉?’答曰:‘金刚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好一个“慈悲六道”!
8号陪审员出于对被告生命的尊重,出于对“法治”精神和宪法的信仰,成为了“少数派”,以一人之力对抗十一位“怒汉”。从怒汉们每个人自己的立场来看,仿佛他们才是法律的捍卫者,对违法者就应该严惩不贷!“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当怒火、偏见和从众蒙蔽了人们的双眼,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人往往会失去冷静思考的能力。这样的群众,或者说是“盲流”,将铸就“多数人的暴政”,制造出“平庸的恶”。
12怒汉观后感900字:法律题材经典
美国电影《十二怒汉》是法律题材电影中的经典之作,也是探讨美国陪审员制度和法律正义的经典之作。
该片以表达方式的极简与蕴含思想的极深,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这是一个除片头、片尾几分钟以外,始终发生在一个密闭的陪审团会议室里的黑白故事片,剧情脉络仅以陪审员讨论案件的形式推进;这是一部有着多达12名“主角”的电影,每个人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但直至影片结束时,观众都不一定能记全所有角色的名字,影片也仅在结尾处通过两人礼节性的寒暄,简要“通报”了两个陪审员的名字,这才让观众突然意识到这部影片的“主角”原来是有名字的。但是,我们却能从“不知名”的12位“主角”的“愤怒”中,由衷生发对事实真相、法律制度乃至人性的深刻反思。
他们的理性与成见、公正与自私、慈悲与冷漠、智慧与愚昧、执着与犹豫、醒悟与忏悔……诸多人性构成的复杂因子,都通过个人的言行举止不经意地喷涌而出,并融合、纠结在一起,甚至产生激烈的碰撞,这种碰撞便是“怒汉”的缘由,这种碰撞也非常自然地激起观众内心的涟漪!
而这一部经典之作的引子,竟然是我们法律人非常熟悉的刑事案件,一桩经历过一个星期开庭审理,需要陪审团12名成员对“罪与非罪”作出事实判断的案件。
12怒汉观后感900字:每个普通人
首先作为一部剧情片 情节不拖沓紧凑 有人物情感对抗 12位陪审员对这件first-degree murder 的看法决定了一个18岁男孩的生死 第一次vote 11:1 只有Joror#8 投not guilty 但在投票时可以看出 有一部分人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 只是随波逐流投了赞成guilty 甚至有一个是为了早点结束去看球赛 而且炎热的天气在心理上就给人一种压迫感 这点是我非常admire的一个地方 影片中间vote6:6之后天降大雨 这好像是一个转折点 电扇也开始运转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在故事结束时雨也停了 前后呼应的很好 尘埃落定 细节处理得好
回归正题 投反对票的人也并不是确定这个男孩就没有罪 他只是觉得12位陪审员在没有任何讨论之下就决定一个男孩的生死是非常unfair的 况且那个孩子只有18岁 这18年也是miserable 他想要Talk 我认为这是这部影片想要stress的一个point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桥梁 communi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影片12位庭审 性格各异 职业各异 advertiser watchmaker coach etc 有的从小生活在贫民窟 有的年逾古稀 有的偏见很深 每个人都是普通人 却来到法庭并且要决定一个男孩的生死 这是他们所崇尚的民主 利弊并存 沟通 讨论是能够让他们得出比较正确答案的好方法
生命必须要被尊重 另一个point Joror#8 不断的ask&think 在看上去毫无疑问的案件中发现疑问 发现错误 是人就会犯错误 这就需要我们有怀疑的态度去面对 生命绝非小事绝不能马虎 也绝不能轻易做出判断 虽然电影并没有告诉我们那个男孩是否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但是对生命的尊重让他们留下来必须十二个人达成一致意见
Joror#8 无疑是影片重头部分 他不断的向那些看上去正确的证据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发现漏洞
Joror#9 第一个赞成Joror#8的人 老人睿智的眼神令我印象深刻 也是他在最后凭借细致的观察力推翻了最令人无法动摇的证词
Joror#10一个对贫民窟的孩子对低阶级有着深深偏见的人 认为坏孩子做的一切都是错的 说的一切都是谎言多么大的偏见啊 让我想起来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 多么讽刺和可悲
Joror#3 一直对男孩有罪坚持到最后的人 自身家庭教育的失败让他对孩子充满了怨念 想要与孩子在一起 却对孩子mean 这是我看不懂的一个人物但是他的演技是毫无挑剔可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