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片12怒汉观后感1200字左右范文赏析
《十二怒汉》(12 Angry Men)影片讲述一个男孩被指控谋杀生父之后在法庭上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2怒汉观后感1200字,希望你会喜欢!
12怒汉观后感1200字:指控
影片描述一名纽约青年被控杀父,将被判处一级谋杀的死刑。已经有十一名陪审员裁定疑犯有罪,只有一位(陪审员8号)觉得事态可疑,坚持已见提出异议,并且凭耐心与毅力逐一说服其他陪审员推翻原意,终于为这一宗几乎已成冤案的判决平反。故事本身并无新意,但是该片选择极其特殊的方式展现:场景单调得离奇——全片只有一个场景,就是一间陪审团的休息室,把旁边的小厕所计算在内都不会超过40平方米!全部电影一个半小时候的情节几乎全部发生在这里。担任此案陪审团的12个人要与案件结案前在陪审团休息室里讨论案情,并要一直通过嫌犯是否有罪,才能正式结案。这部电影就是从11比1认定嫌犯有罪到12个人全部认定他无罪讨论的全过程。出色的演技,精彩的对白,巧妙的切换,一气呵成,丝丝入扣让人看的心潮起伏,畅快淋漓。
“这部电影试图向人们展示:(在理性的条件下)各种观点可以经过充分的讨论和论证而达成共识,并切中客观真相。” 八号陪审员从对一个人到十一个人的绝对劣势到最终全面的其它人的这一过程,靠的不是武力,不是权威,而是规则。两个规则,一是逻辑规则,二是制度规则。
其它的这十一个人各自背景不同,开始的时候还让观众觉得他们中有些是“讲理的”,有些是“不讲理”的,看到最后仔细想想其实那些“不讲理”的人也还是讲道理的,最起码在讨论的时候遵守基本的逻辑规则,通过论据论证论点。你要证明我的论点不对,可以指出我的论据与事实有出入,我的论证推理不严密,我的论点总结不科学,如果这些你都反驳不倒我,那么你就只该认同我的这一个论点,不能先搞偷换概念歪曲我的论点,再东拉十八扯去说别人的其它论点,到最后说不过了再死活不认账或者顾左右而言他。八号陪审员提出一个又一个合理的假设,置疑一个又一个控方提出的证据,每次他提出一个假设的时候先都一定有人会反驳他,但是当他证明他的假设合理,对方又再找不出反驳的时候,对方就会放弃之前有罪判决,从而倾向于无罪判决。这难道不是“讲理”吗?
第二个规则是制度规则,在这里具体的是投票制度。要确定有罪或无罪,必须是全票通过,“一票都不能少”。投票的过程,是每个陪审员履行陪审职责的具体表现。这个电影之中,好多陪审员的观点都在改变,有的人甚至来回变。但表达他们的观点的方式始终没用变,投票!刚开始讨论摸底,投票,1:11。说服一个,再投票:2:10。提出一个假使,证明一个,再投票,3:10……一直到最后11:1,12:0,唇枪舌战不停在发生,但是大家对每人一票的尊重是贯彻始终的,不会说从数量上讲,现在我们是11:1,你的那一票就不算数;从质量上讲,我觉得你比我傻,你的一票就只该算半票,甚至0.1票。一人一票,每票相等。这是另外一个规则。
逻辑和制度,正是这两个规则保证了少数可以说服多数,一个群体可以从各持己见到达成共识,接近客观真相。
12怒汉观后感1200字:明显
十二怒汉很明显是如今的这些《疯狂店员》们的鼻祖,用最少的场景讲最精彩的故事,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不足十平米(注:本人数学不好,数字上难免有落差)的一个法院陪审团会议室里诞生了影史哪个排行榜都能进前十的伟大电影。
精彩之一:用一句流行的话叫最牛逼的就是影片百分之九十七的故事和镜头全部在一个陪审团会议室里,还是个没有空调风扇出了毛病的会议室。剩下的百分之三中的百分之一是来会议室的路上,百分之一在会议室旁边的厕所,还有百分之一是离开会议室。除了几个相同的镜头的切换和中景近景的推进,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大幅度调配,而我们看到的成品却是如此的具有张力,你让那些只会拍大场面和狂轰乱炸的导演们无地自容。
不知道大家看过一部百万字的小说叫《尤利西斯》的,这部小说最让我难忘的是它用百万字只讲了几个人几十个小时内发生的事情。故事每个人都有,没个人都会讲,不过用这么短的时间写出这么长的篇幅,方是最大本事。放到《十二怒汉》,就是用这么小的场景拍出这么情节紧凑张力十足又扣人心弦的影片,才是最牛比的。这对于几个镜头间的切换,演员的表演,尤其是对白和心理活动的要求实在是太大了。
精彩之二:十二个伟大的人物。既然不换场景,就等于失去了故事推进的辅助器材,只能靠演员的口述来讲故事,同时靠十二个人不停转换的内心世界还增加张力。很明显十二个人都做到了。在故事中的案件分析展开之前,十二个人就通过各自的小动作和表情语言小露了一把各自的性格,除了第一男主角的隐忍和超强洞察力外,一个害羞不敢太多说话,一个广告公司的废话联翩自以为很幽默,一个很有活力急着要去看比赛,一个老迈,一个很强硬却不懂尊老,一个头脑清楚说话条条名列一看就是个财务工作人员,还有因为自己的儿子的问题而对整个案件有偏见的,等等等等。
十二个人性格鲜明各有特色,让人过目不忘,而跟着故事推进每个人不同的性格语言都是设置故事G点的重要手段,越发丰满的人物影响着整个故事案件和观影者的心,
12怒汉观后感1200字:法律概念
这部美国片的原名就是“12 angry men”(十二个愤怒的男人),却是一部法庭片。若说愤怒,电影中也不是全然没有,3号陪审员作为“愤怒的男人”似乎最典型不过。从头到尾他都在怒吼咆哮,一遍遍强调着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几乎让人以为他想要凭借大嗓门把被告送上电椅。而3号也是最顽固,最后一个同意 “被告无罪”的人。可他的立足点呢?只是出于逃避自己没有教育好儿子的责任。在生命面前,这样的“愤怒”似乎卑微得可笑。
全片剧情开始之前就出现了一个概念: “疑罪从无” :在没有提出完全定罪的证据之前,应当主张被告无罪。大意就是“宁可放过一千,不可错杀一个”。这一点深深地影响了当代美利坚合众国的司法体系,“倒逼”美国的司法人员以近乎强迫症般的苛刻对待案件审理的过程。同时这也构成了本片主题的奠基石,引导出一连串激烈的冲突矛盾在狭小的休息室中爆发。
对证据的怀疑使得8号陪审员从一开始就站在了多数人的对立面。“少数服从多数”,这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种解决分歧的办法。可是美国的法院却要求全体陪审员必须取得一致意见才能做出最终判决。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十二个人的陪审团中,持不同意见者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说服他人;同样地,只要出现一条异议,其他人也就可能需要费尽口舌方可驳回。这样费时又费力的陪审团制度,对大多数国人来说,想必都是“笨拙”而陌生的。然而在我看来,这种做法不失为一种慈悲。《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谈薮》谓:“薛道衡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怒目?菩萨何为低眉?’答曰:‘金刚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好一个“慈悲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