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27小时的观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赏析
《127小时》是由英国和美国联合制片的经典灾难电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27小时的观后感2000字,希望你会喜欢!
127小时的观后感2000字:失去了什么
这部电影,一如其名,主角身陷险境缝隙,达127小时,都是真人真事的亲身经歷。Danny Boyle 自《迷幻列车》(Trainspotting)到《一百万零一夜》(Slumdog Millionaire)都重视影像色调和剪接节奏,《127小时》也不例外,配上 A. R. Rahman 的音乐,甚有迷幻 feel。
《127小时》所需 budget 不太多,主要就是一个人和一块大石头,大石头压着 Aron Ralston(James Franco 饰)的右手,在动弹不得的情况下,他求生,终于知道中国製造的军刀品质低劣,也回想前事、幻想翩翩。人被困,但意识是绑不住的。意识本质上份属虚妄,但 Danny Boyle 将意识显现,视觉化并具体化处理一些场景,而他有时更採用微观的手法,从物质的角角度出发,将人的意识推延到物的意识。
《127小时》展现了主角肉身被困、意识自由的状态,除了意识,影片更关乎意志,这在一般登山遇险的影片中常见的主题(例如去年的《冰峰36小时》[Frozen]),然而 Danny Boyle 更胜一筹,塬因是他在生存意志之外,还加入了许多细緻感情,从童年回忆、家庭小事、青春岁月、爱情挫折到几天之前偶遇两个年轻女子,这些生活片段迴光返照,终于集中到个人的生存意志、一个小孩的天真形象、我要活下去的信念。
生存意志相对于荒谬处境(主角说:This is ridiculous! ),那一块压着右手的大石头,犹如薛西弗斯背负的石,受罚的他每一次推石上山,快到山顶的时候,石头就会滚到山脚,薛西弗斯又要重头再来,无休无止。石头压着手,而石头永远不动,怎么办?就在一个足以致命的荒谬情景中,主角的生存意志才能够体现出来,本来他是一个令人发笑的有趣人物,终于成为一个死过翻生的「英雄」。
《127小时》除了关乎意识和意志,主角也有一些独特的意念,这一段说话是影片的点睛之句,而且不是想出来的,是体验而得的,再一次引证了肉身有限但思想意念可扩展至极限──这大石一生都在等着我,我一生也等着它……我的一生就向着它走,我的DNA带我到这裡,从我一出生,每一口气、每一个动作都领我至此,这地表的缝隙。
《127小时》是 Danny Boyle 比较偏锋的作品,血腥可怕的程度教人咋舌,不少场面会引起哗然,及后求生疾走一段配上了冰岛 Post-rock 乐队 Sigur Ros 的 Festival,先前场面的血腥却与当下情绪的亢奋触动混合如一,充满戏剧性矛盾对立。而影像方面,分割画面不单令视觉元素目不暇给,更重要的是上面提到的戏剧性矛盾对立──相对于城市日常生活的重复,及其不可动摇的必然性,主角的特殊的致命旅程,就充满意想不到的偶然性;相对于市民大众追求的娱乐刺激,及其万众一心的集体性,主角的孤独、失落、记忆、寒冷、口渴,是彻头彻尾个人的,像他的生命,谁也不能够轻易夺去。
127小时的观后感2000字:光芒
在《127小时》里,丹尼·鲍尔又以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新奇的创意,完成了表现登山爱好者阿伦·拉斯顿断臂求生的传奇。真实的人物和事件、戏剧化的剧情、真实感的表演,使积聚了两年能量的丹尼·鲍尔再次迸发出智慧的光芒,完成了拍摄惊险片的全新尝试。正如《洛杉矶时报》所云:“即便没有骇人的刑具与鬼魂的侵扰,一部传记视角的影片将大自然的狰狞步步呈现时,依然可以让你忘记唿吸。”
毫无疑问,英国影片《127小时》讲述的是一个勇者顽强地坚守生命的故事。美国福克斯探照灯公司以徒步旅行爱好者阿伦·拉斯顿在无人的峡谷探险时遇到意外并且成功自救这一真实故事为题材,用先进的电影手段详尽再现了这段传奇经历。着名的英国导演丹尼·鲍尔以逼真的山野环境,再加上逼真的血腥场面,将这一由真人真事改编的影片诠释得非常具有震撼力。作为英国知名导演的丹尼·鲍尔不是那种喜欢做深沉思考状的文艺导演,他不像昆汀·塔伦蒂诺那样将镜头当做秀场,他喜欢用酷酷的电子音乐,飘逸空灵的镜头画面,还有那些在故事的最后总不忘给人留下希望的讲述风格,来表现他的那种深受宗教主义影响的浪漫主义情怀。另一方面,丹尼·鲍尔乐于尝试各种类型的题材:惊悚片、青春片、冒险类、丧尸片、科幻类、励志片等,所以丹尼·鲍尔总是试图不断地挑战自我。在《127小时》里,他又以强烈的兴趣完成了表现登山者阿伦·拉斯顿断臂求生的传奇,真实的事件和人物、戏剧化的剧情、真实感的表演,使拍摄完《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又积聚了两年能量的丹尼·鲍尔再次迸发出智慧的光芒,将一部富有震撼效果的影片呈现于世。正如《洛杉矶时报》所评价的那样:“即便没有骇人的刑具与鬼魂的侵扰,一部传记视角的影片将大自然的狰狞步步呈现时,依然可以让你忘记唿吸。”
就像丹尼·鲍尔于2008年所拍摄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片给处于经济危机中的人们送去励志的启迪一样,《127小时》中“断臂求生”的真实故事带给人们的是平民英雄的励志传奇。当一个人独自被卡在岩石中多达五天,面临身体的痛苦和可能被饿死的极限环境,审视一个人的意志力和价值观的时机也出现了。正如男主角弗兰科所说的那样:“拉斯顿感动他的,除了坚强的意志之外,还有支撑这份意志的内在动力。他在被困后,首先想到的是给自己摄像,希望给他的家人和朋友留下一段最后的影像,而正是这份对家人和朋友的眷恋,使他最终创造了奇迹,一个值得观众在影院去共享的奇迹。”因此可以得知,在这艰难的127小时里,真正支撑着阿伦·拉斯顿完成对生命坚守的,正是他对亲情和美好未来的眷恋,而导演丹尼·鲍尔在这部没有多少动作和过多场景转换的影片里所要传递出的,也正是一个勇者对生命本身的守望。所以,对英国影片《127小时》的赏析,也要从评价登山者阿伦·拉斯顿的生命价值观入手。
《纽瓦克明星纪事报》在评论《127小时》时云:“丹尼·博伊尔导演的作品,从来不缺少看点,这部电影也一样,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同样也让你如痴如醉。”正因为影片把拍摄环境放置于一个过于狭小的空间里,使影片里的人物没有过多的动作和与他人交流的机会,所以导演丹尼·鲍尔在影片里介入了大量的回忆与想象的元素,来填充着故事情节,拓宽着故事的内在空间,也使处于石缝里,进煺两难的阿伦·拉斯顿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充分细腻的展示。在这个进煺两难的困境里,阿伦·拉斯顿想得最多的是他的家人:父母、妹妹、未来的妻子、未来的孩子。阿伦·拉斯顿满怀温馨地回忆起少年时代和妹妹一起弹琴玩耍、捉迷藏的情景,阿伦·拉斯顿特别牵挂的是未成年的妹妹,他很遗憾地想到自己不能参加妹妹未来的婚礼,再也不能与妹妹分享新婚的快乐和未来的美好生活。阿伦·拉斯顿甚至逼真地看到了他未来的妻子和儿子,在阿伦·拉斯顿的幻觉里,山洞里出现了一个沙发,上面整整齐齐地坐着他的家人和同事,大家都在等待着阿伦·拉斯顿的归来,这样的想象让他心碎。一想到自己的死将会给亲人们带去巨大的伤害时,阿伦·拉斯顿无论如何不能接受。
这时,阿伦·拉斯顿才发现自己有那幺多对亲人的遗憾需要弥补,比如他常因为妈妈的唠叨而故意不回妈妈的电话,比如他老是忘记通知家人他已经出门旅行,比如他上路时没有给家人留下字条,比如他还没有来得及向心仪的女孩表白爱意。当想到这些缺憾都无法弥补时,阿伦·拉斯顿感到了最彻底的心痛。在夹缝之中,阿伦·拉斯顿通过自我调侃和乐观的心理暗示以及对自己人生中重要时刻的回忆来鼓舞自己生存下去,阿伦·拉斯顿一一回想起自己的父母、妹妹、同事、爱人,用这些在他生命中地位最重要的人来让自己坚持下去。阿伦·拉斯顿明白,今后的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生命这个塬点上,有了生命的支撑,才有机会回报父母,才有可能重建生活,才有可能在未来的日子里修正这些遗憾。正是这些回忆支撑起了阿伦·拉斯顿的生存信念,使他不肯轻易地放手生命,他一遍遍唿喊着“我在坚持,我在坚持”,想要把生命抓得更牢,好有机会再回到亲人的身边。生命面临困境之时,阿伦·拉斯顿却完成了他的一次人生的洗礼,他明白了生命的本质是什幺,生命不是一片空虚与毫无牵挂,自己也不是烂命一条,每个人的生命都与许多人的幸福相关,每个个体的存在对他的亲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活着,可以做很多事情;死了,就什幺都没有了。当然阿伦·拉斯顿也想到如果发生了意外的话,他要让亲人们了解在最后的时刻自己对他们的牵挂,所以阿伦·拉斯顿抓紧时间录下了一段段录像,这一切,恰是他对亲情眷恋的明证,也恰恰表现出他对生命的执着。此时缓缓浮现的“我看见你,慢慢成长,生命之火,小心嗬护”歌声,把阿伦·拉斯顿对亲情的眷恋衬托得更加深沉,更加诗情画意。
127小时的观后感2000字:生命真谛
看这部电影,很难不让人联想另一同类题材的影片《荒野生存》,但是与《荒野生存》中展示的唯大自然论和极端虚无主义不同,《127小时》反应的心态是顽强积极和无上限乐观的。
影片中的主角Aron Ralston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他被困时在自导自演的访谈节目中说自己曾经是救援队志愿者,并一直自认为是一个"忒操蛋的大英雄".他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所以一个人外出冒险,从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去了哪儿。他不接妹妹和妈妈的电话,也从不回,即使他们恳求。他喜欢音乐,喜欢野外,喜欢一个人,所以特别喜欢周末一个人听着音乐在大自然尽情疯狂。总而言之,他像风一样自由,它只管向前,不在乎自己从哪里来,不在乎曾经抚过的山岭树叶,一路风尘,无法挽留。"我便是我自己,我走自己的路,并且放声大笑"——这便是Aron对自己的定义。
我们真的可以成为风,舍弃一切而拥有自由吗?导演丹尼。保尔在片头曲中抛出了整部电影的主题:there must be some fucking chemical,
that makes us different from animal.如果说生命是一个洋葱,那幺时间就是把剃刀,将身外之物一刀刀剃去,留到最后的才是生命的真谛。我们往往要终其一生来褪尽铅华,而Aron Ralston用了濒死的127个小时和一只手来剥开他的洋葱,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心理学将人的死亡分为四个阶段:拒绝,愤怒,沮丧,接受。我们在Aron被卡在石缝中的127个小时里看到了所有这一切。从最初的惊恐失措,愤怒而徒劳的试图用蛮力搬起石头,到本着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的愚公精神用made in china的小刀刮石头,做个滑轮拉石头,然后幻想着各种可能获救的情形:被公园管理员发现,天降暴雨水漫金山借着浮力将石头抬起…Aron一次次的尝试,直到十八般武艺无一幸免的被上帝驳回,人类的乐观与坚持到此为止,愤怒与拒绝也随之消煺。我们可以看到Aron逐渐开始为自己的离开做准备,用DV机拍下遗言,在石壁上为自己刻墓志铭。
然而上帝从不会同时将所有的门关上,他总是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打开一扇窗。虽然我们都知道Aron最后会活下来,但上帝不会仅仅因为你比较乐观而对你网开一面。究竟是什幺一直支持着Aron已经虚脱的肉体和已经磨灭的希望?丹尼。保尔在影片里不停映射的,又最容易被忽略的便是答案。影片开头和结尾分画面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无论是地铁站,朝圣还是体育竞赛;Aron去往canyon途中擦身而过的自行车队,结伴而行的女背包客;时时闪现在脑海和幻觉里的父母,妹妹,前女友,所有这些都在表达着丹尼。保尔对于"人是什幺"这个问题思索的答案: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承载着这些关系的是爱。人是社会动物,从我们降生那刻起就已经离不开别人,是亲情,爱情,友情支撑着Aron度过127个残酷的小时,是人与人的接力将Aron救出了canyon.
Aron在127个小时的自救过程完成了他对人生真谛的领悟,生命的蜕变。这种蜕变用最残忍的方式向我们表明它的深入骨髓和坚不可摧。用一把钝得都削不了苹果的小刀将自己被卡在石头里的右手割下,而这是个真是的故事,相信看到这里无人不会震撼。上帝将Aron带到这里,不会简简单单的让其全身而煺,也不会简简单单的只开死路一条,上帝要求某种仪式来证明生命的蜕变和升华,这就是牺牲。Aron断臂的过程便是他重生的过程,
丹尼。保尔对影片的镜头和配乐运用都十分出彩,将每一分钟都刻画得生动饱满,而主演詹姆斯。弗兰克的表演也丝丝入扣令人赞叹。他们用这种方式向影片背后真正的主人公——Aron Ralston致敬,向生命致敬。
时间应该是最好的老师,但是遗憾的是----最后他弄死了所有的学生。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学会该如何kill time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