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电影1492哥伦布传观后感1200字左右范文赏析
《哥伦布传》是讲述哥伦布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传记电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492哥伦布传观后感1200字,希望你会喜欢!
1492哥伦布传观后感1200字:后果责任
我一直很怕看根据历史改编的影视作品,因为很怕看到真实美好的事物被撕裂被粉碎。我知道悲剧suppose把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人看,所以震撼,但与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历史剧不同,戏剧观众能够意识到一般的play不是现实,离自己很遥远,所以震撼之余还有知道自己safe and sound的满足感。
几年前看蔡少芬主演的《洛神》,看到甄宓答应嫁给曹丕就弃了,因为我已经知道历史上甄宓本人的悲惨结局。知道美好的事物被打碎已经很sad,何苦再眼睁睁看着她是如何一步一步被粉碎。就如英雄Jason和Medea的故事,我总是更愿意看他们的相遇故事,而不愿直视后来的背叛与复仇。
所以当我看到哥伦布第二次抵达美洲大陆的时候,发现一个死亡的西班牙人的头骨,我就意识到悲剧已经展开,就很不忍再看下去了。(所以愣是把一部电影看成了电视剧,历时两个星期才看完。。。)
OK,先disclaimer。我浏览了下本片IDMB和豆瓣的影评,有几个非常尖锐的批判电影美化哥伦布的评论,此处不讨论该问题,因为这是历史学家们的事情,我无力评判,昨天和我的商法教授提起,教授说历史上欧洲人杀死的印第安人没有因为疾病死亡的,和印第安人互殴伤亡的多,但我完全不了解这些历史,所以按下不表。这里只讨论电影里展开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塑造。
电影里的哥伦布被刻画成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dreamer,也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这样的品质有助于其发现新大陆完成梦想,却注定无法成为好的总督或者统治者。科学发现偏爱那些单纯,执著,不相信既定事实的人;好的统治者却需要妥协,平衡各方利益,并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哥伦布在一开始不被人相信,无机会出海印证地圆说而大发脾气大吵大闹时就展现了其性格中无法妥协的特点。无法妥协,又speak his mind,这就已经是politics的反面了,贵族对其评价:你知不知道你真的很擅长在短时间内得罪一大片人?
探险的时候人心总还是单纯的,因为目标是确定而统一的,所谓“打江山易坐江山难”,尘埃落定后,纷争四起。和平是短暂而且脆弱的,因为彼此利益的不同,对世界的认识不同,而且地位的显然的不平等。欧陆的人看待印第安人与哥伦布不同,哥伦布以为这是lost paradise (事实上,这段故事的确像是弥尔顿《失乐园》的情节),西班牙人以为这就是原始人,是猴子未开化。语言文化的隔阂和对资源的争斗,几乎是一切战争的起源。当看到第二次抵达新大陆,好战的贵族终于难以忍受找不到金子又天天挨蚊子咬的生活,而手起刀落砍下一个印第安人的手臂时,我心里哀叹一声,这不就是今时今日的以巴冲突吗?你砍伤我一人,我射杀你十个,血肉横飞,炮弹四射,这样的战争,不似指环王的情节,正邪分明,双方似乎都有一万个理由报复与回敬式报复,这样的战争,有什么意义?
有一些人责备哥伦布的探险,认为所谓的“发现"新大陆根本就是入侵新大陆,如果不是他,印第安人可能就不会像今天这样了。这样的指责其实是不公正的。没有他,也有别人去”发现“美洲大陆,只要有资源需要争夺,就有杀戮。哥伦布无法为这之后这么多的后果负责任,这是他难以预料的,或者是即使他知道这种发现也许带来的是对新大陆的干扰,他就只能乖乖呆在家里什么都不做吗?人类的很多行为在直接间接的影响着他人,外部世界,该怎么做,谁知道呢?
1492哥伦布传观后感1200字:一生
影片上映时间为1992年,刚好是哥伦布航行美洲500周年,完全可看作是纪念献礼片。 1492年,不仅对于西班牙,更对于整个世界,都是极为不平凡和重要的年份。 就像影片进行到23分钟处显示的“伊斯兰弯月被基督十字所取代”的那样,这一年年初,即1月2日,摩尔人占据的最后一个城市格拉纳达陷落。至此,发生在伊利比亚半岛上长达7个世纪的_对摩尔人的“再征服运动”结束。随后,西班牙建立了统一王权,并因新大陆的财富成为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崛起的大国。 同样是这一年的8月份,哥伦布率领三条船只向西展开未知命运的航行。 片头三分钟红底黑线绘成的图画,雄浑磅礴大气的配乐直击观众心底深处。就像有评论指出的,影片配乐是一大亮点。 “500年前,西班牙是一个迷信和敬畏神的国家,统治者和残忍的宗教裁判所惩罚敢于梦想的人。但是,有一个人向这个发起挑战,穿越未知的海域去寻找黄金和荣耀,为了使上帝更加光芒四射。”“人类发展中的每一次进步都有反对的异议者,那些先驱们,必须坚忍不拔地追求,而不管这些干扰。” 影片中,航行途中竟然做到了船员零损失,断无可能。对发现陆地这场戏处理很好,先是哥伦布拍死吸血的蚊子,然后是看到围绕船灯飞虫,清晨时分,海上升起大雾,散去后,是满是绿色植被掩映下的陆地岛屿。这一幕,在2005版《金刚》中骷髅岛的出现以及《亚维隆迷雾》中的的。哥伦布第一个跳下船只,迈向新大陆土地的脚步稳健有力,堪比:阿姆斯特朗踏足月球。哥伦布命令众人对对面的土著示好的场景类似《玛丽·布莱恩特》中英国移民初次踏足澳洲大陆时。 临近结尾:哥伦布从狱中出来觐见女王,哥伦布承认“现实超出了预料”。女王允许其再进行一次航海,随后说:“那个新世界,是一场灾难。”(女王是站在己方立场而言,事实是对于印第安人是一场灾难:《西印度毁灭述略》、《征服新西班牙信史》。)哥伦布反问:“但旧的世界,是一个功绩(achievement)?” 在把发现新大陆的荣誉授予亚美里哥维斯普奇后,哥伦布站在人群里,丝毫不起眼。这时,两个贵族的对话颇有意思。“真是一场悲剧,一生的浪费。”“浪费?如果你我的名字能被后世记住的话,也仅仅是因为他。” 《亚当斯一家的价值观》中,小时候的克里斯蒂娜里奇饰演的女儿在夏令营的一次有关感恩节的舞台演出中说了一番话,大意是:如果印第安人预见了后来发生之事,就不会信任新移民,会烧毁他们的村庄,等等。看此片不禁有同感。假如:印第安人一开始就让哥伦布一行人有去无回,新大陆的发现究竟会晚上多少年?又不禁慨叹:假如郑和的航行是以寻找金银财富、开疆拓土为目的就好了。 推荐《玛丽·布莱恩特》,同样是有关海上冒险,女主人公凭借一条只能载五个大人两个小孩的小船沿着澳洲海岸线从现在的墨尔本一直漂到东帝汶。
1492哥伦布传观后感1200字:第一次登陆
我们会像记住其它历史考题一样记住哥伦布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历史的残酷性往往如此,它大部分时候只是用一句话概括你的一生,尽管在你的一生中充满了数不尽的苦难和挫折,痛苦和煎熬。1492年哥伦布41岁了,在中国已属不惑之年,在这之前他分别到达过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请求国王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但无不遭到拒绝。他出生于意大利,热爱航海和冒险,在这之前的13世纪,17岁的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和叔叔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到达过当时的蒙古帝国,并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行记》,这对之后的哥伦布和其他的航行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电影《1492》里的开头,哥伦布和他的儿子费迪南德坐在海边的礁石上看着一条船渐行渐远直到消失不见“它告诉你什么,地球是圆的,就像这橘子”,当时地圆说已经开始盛行,但还没有确切的理论依据,人们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推测,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但是和大部分的人不同,他想去证明他:假使地球是圆的,一直向西航行,最终有一天会回到出发的地点。但航行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他需要丰富的财力和物力,如果没有当权者的支持他不可能实现这一梦想,于是他四处游说,历时十年终于于1492年得到当时西班牙女王亚莎贝拉的支持,开始他人生的第一次航行。
在电影《1492》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在哥伦布第一次航行之前他来到神父面前忏悔:神父,我背叛了我的家人,我背叛了我的手下,背叛了你,旅程要比我说的长,我也不确定,谁也不知道。如果我告诉他们,他们就不会和我走了。他是多么渴望这一次旅行,他清楚的知道未知航行的艰难却依然能战胜内心的恐惧,为了梦想,为了神的存在。他们乘“圣玛丽亚号”、“平达号”及“尼纳号”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杨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开始了第一次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