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3宗罪观后感550字左右范文赏析
《13宗罪》是由Daniel Stamm执导美国恐怖电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3宗罪观后感550字,希望你会喜欢!
13宗罪观后感550字:沦为
很多时候成功已经沦落为如何披着道德和理想的华丽外衣,干成肮脏甚至残忍的勾当。正如片中男主所面对的游戏规则,你的银行帐户的数字取决于你有多坏。
13宗罪由表入里,由浅及深,就象鸦片一样,一旦上身,让人欲罢不能。正如片中所说:Everyone could be a monster,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可以变得有多坏,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的底线。不管是道德的底线,还是人性的底线,在欲望的冲击波前,都苍白而且无力。事实上,在形式上,片子中参于过这个游戏的人们,包括男主,他的父亲,他的弟弟在形式上都成功地完成了游戏,包括那个激男主的哥们,我觉得他也会完成游戏。而所有的这些参于者,男主的父亲,得到财富,失去挚爱,在寂寞潦倒中了却余生。男主的弟弟,失去了生命。至于男主,失去了完整的家庭。即使那个截肢的哥们,无论最后结局如何,至少失去了一条胳膊吧。No one wins。
里面有个细节,截肢的哥们开宝马,穿名牌夹克,显然不是男主这样的失业男。导演很清晰地传递了一个理念:恶不是穷人的专属品,更不是Loser的专属品。恶是与生俱来,植根于人性深处的东西,Everyone could be a monster。
13宗罪观后感550字:消费主义社会
游戏高层隐喻的是我们身处的这个金钱至上、人情味淡薄的消费主义社会。现实中,社会跟我们玩着同样的游戏,那些不易觉察的微妙互动,一旦以规则鲜明的游戏形式呈现,其中的龌龊便一目了然。比如付出与收获的不等价,拍死苍蝇就能有1000的报酬,犹如初次消费的大让利,照这么算,吃苍蝇怎么也得给个10万,要挑战司法,最起码要得到盖茨比的身家才公平。原本对参加者有利的游戏,不知不觉转变成不公平交易,还限于霸王条款无法退出——注意霸王条款并非一开始就声明,岂不是“最终解释权归XX所有”。
随着游戏进展,操纵者一面不时给出甜头,某几关任务简单到举手之劳,一面又不断施加压力,比如突然揭露出另一位游戏者,巴掌与甜豆并行,乃是商家维持长期客户的典型伎俩。电话里的声音指责主角“太在乎别人怎么看你”,意在说要赚钱,只能不要脸。而主角偏偏是个很要脸的人,要脸到业绩飙升都会被公司开除,所以只能从金钱动因上反复刺激他,不断强调失败的惨痛和胜利的美景,直到他为了妻子的幸福破坏婚礼现场,踏进一个因果颠倒的滑稽怪圈里。其弟弟是智障,更容易被洗脑,一边声明要送结婚礼物,一边拔刀刺向哥哥,多矛盾,多荒唐,可想想那些盲目疯狂的消费者,不也被这样本末倒置的逻辑主宰着。
13宗罪观后感550字:迷失的初衷
2007年,我还在念大学,一部泰国电影《13骇人游戏》把我骇得不轻。作为亚洲出品,这部看剧情简介一点也不恐怖的恐怖片卓尔不群,既不照搬岛国无节操的变态恶心,也不拘泥亚洲人热衷的鬼神宗教题材,专注于普通人的阴暗面做文章,主旨是通过将拜金主义极度放大,构成荒谬的游戏局面,深入浅出,直指金钱社会对人性的腐蚀,由于对泰版印象深刻,美版给我的冲击力因边际效应递减而没有那么强烈,但仍属于一部佳作。片中最点睛的台词由一个戏份很少的目击者说出:“任何人都能被诱使成为恶魔”,这和泰版一脉相承。美版很强调的一点是,游戏诱人入套、使人迷失初衷的秘诀,实乃现实中的商品销售技巧。
和泰版一样,游戏的幕后操纵者没有露面,“地狱男爵”扮演的警察只是个小傀儡。游戏高层隐喻的是我们身处的这个金钱至上、人情味淡薄的消费主义社会。现实中,社会跟我们玩着同样的游戏,那些不易觉察的微妙互动,一旦以规则鲜明的游戏形式呈现,其中的龌龊便一目了然。比如付出与收获的不等价,拍死苍蝇就能有1000的报酬,犹如初次消费的大让利,照这么算,吃苍蝇怎么也得给个10万,要挑战司法,最起码要得到盖茨比的身家才公平。原本对参加者有利的游戏,不知不觉转变成不公平交易,还限于霸王条款无法退出——注意霸王条款并非一开始就声明,岂不是“最终解释权归XX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