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800字左右范文赏析

李季 1172分享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的小说曾被改编翻拍成多部电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800字,希望你会喜欢!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800字:贵族阶级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首句便提到了这句话,在看完此书以及电影之后,我真正走进了托尔斯泰的内心,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安娜是不幸的,她的悲剧来自她的性格,在19世纪的欧洲,尤其是贵族阶级,她性格上的大胆与躁动,感性与狂热,无疑为她的悲剧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悲剧形成的根本原因。

  安娜拥有极其动人的美貌,丈夫卡列宁是政府高官,膝下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衣食阔绰,生活无忧。在其他人看来,她的家庭是幸福令人艳羡的。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卡列宁对她并无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他只是觉得,拥有一位这样年轻又貌美的妻子,在社交场合会为自己带来颜面和声誉。或许在我们今天看来,这样的婚姻不会幸福,但是在当时的俄国贵族阶级,很多婚姻都是如此,华丽的表象之下掩盖着赤裸裸的虚伪与做作,真正的爱情只会被耻笑和鄙夷。

  安娜的心灵是纯粹的,正如她对于爱情的向往与憧憬。当她遇见了渥伦斯基,这个与她年龄相仿,兴趣相投的青年。她无可救药地陷入了对他的爱恋。以至于让她抛弃了一切,她的家庭,她的名誉。可以说安娜是自私的,她口口声声说爱自己的儿子,但是,相比之下,她更爱的还是自己。她将个人幸福凌驾于道德束缚与家庭责任感之上。这样的做法,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注定要受到排挤和唾弃的。

  安娜也是缺乏理性的。她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作为筹码去换一个男人的爱情。然而这个赌注让她失去了本应有的一切。从此以后,她的世界里便只剩下了爱情。渥伦斯基便是她的整个世界。他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都成了她情绪的转折点。

  对于渥伦斯基而言,虽然他也深爱着安娜,但是作为男性,在他的世界里拥有着太多的东西。安娜只是一部分。他的职业和社交等方面让他回归现实,让他不得不面对这风云变幻的社会。再加上外部对他的压力,使他无法面对安娜的感情。在这份不对等的爱情之下,也就酿成了最后的悲剧。

  当安娜发现支撑自己生活的最后一根柱子轰然倒塌之后,自己的世界也跟着破碎了,因而不得不选择一种惨烈的方式结束生命——卧轨自杀。

  托尔斯泰在这部作品中对当时的封建社会给予了极大的讽刺。在19世纪的俄国,贵族阶级拥有情夫或情妇是一件不罕见的事情。安娜的丈夫卡列宁亦是如此。然而如果一旦将这种婚外恋发展成真正的爱情,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并被指名为不光彩的,受人鄙夷的,不贞的情感。然而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中世纪,在现代社会亦是如此。

  最后我认为,现在是21世纪,女性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应该做到独立,放宽自己的眼界,永远不要把爱情视作自己的全部。对于爱情,应当审慎而理性,不要把自己完全展露给对方,不要把爱人看做支撑自己的全部力量。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个独立的个体,其他的一切因素都是附属物。希望安娜的悲剧不要在任何一位女性身上重蹈覆辙。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800字:羡慕人生

  这是个被压抑的充满勃勃生气的女人,安娜因为羡慕光明,爱上了外表俊美,内心空虚的伏伦斯基。对爱情,对幸福的无限渴望是她忘却了一切烦恼和恐惧,在幻想之中只为了爱情而活。而一种虚妄的狂热也笼罩了伏伦斯基,他对安娜一见钟情,沉迷于她的美丽和独特气质,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与安娜的特殊关系带给他有一种征服感,荣辱感。这种虚荣之心决定了他对安娜的爱情十分肤浅。而安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伏伦斯基对她来说,就是她所有的希望和寄托,就是她的一切。这种纯洁无暇的爱 使 伏伦斯基自惭形秽,推动着他不得不重新认识与安娜的关系,对自己的肤浅和轻率表示自责,并在精神上强迫自己进一步爱这个女人。

  安娜和伏伦斯基的爱情如同燎原之火,熊熊燃烧起来,情感完全控制了理智。 道家说,无为而为,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当在爱的纯洁之中涂抹上其它色彩的时候,这种爱就不再是完美的了。但此中没有是非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理智和情感不懈的抗争。 安娜是另外一个人的妻子,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是社会希望她恪守道德的人。在爱情的对面,是长期的宗教情结和大众意志。这种大众意志有时表现为道德,有时表现为法律。 而伏伦斯基是一个始终属于世俗的人,他没有勇气与他过去的世界完全断绝,他无力反抗来反对这种宗教情结和大众意志,也就无法帮助安娜摆脱极度危险的精神危机。伏伦斯基和安娜的灵魂属于两个不同的精神世界。他们虽然一见钟情,但他们貌合神离,相距遥遥,根本不可能融合在一起。当安娜孤独无助的时候,伏伦斯基选择了逃避,他想要回到他以前的那种花花世界里。 对生活和理想彻底失望的安娜选择了自杀。她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中,已承受太多的悲哀与不幸。她需要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干扰。她用她的方式寻求到心灵的完全宁静。 安娜最终没有与现实妥协,她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人。很难说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能够容纳安娜这样的女人,我们都企盼着理解、宽容、仁慈,我们都希望我们的世界和平、安宁、充满人性。但悲剧总是一天天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如果我们不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能宣扬纯洁的生活,我们的世界不知将会走向何方。当邪恶在社会中横行的时候,纯洁和高尚的东西反而显得愚昧可笑。这是我们的现实。而文章的作者托尔斯泰和他的安娜一样,直到生命终结,都不与不合理的现实妥协。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800字:三角人生

  安娜是一个有夫之妇,而伏伦斯基的出现,我觉得是一个小三在干扰他人的生活。虽然说卡列宁缺乏情调,不懂爱情,可是在电影中卡列宁始终包容安娜,在那个社会,他知道安娜的出轨是一条不归路,在这条路上一定是困难重重的。卡列宁对安娜说自己没有一点错误,他的宽容曾经 使 伏伦斯基陷入苦恼,一度想放弃对于安娜的爱情。为了追求爱情,安娜抛弃了自己的家庭,虽然想念儿子,但是却选择离开。安娜的爱情并不能走远,偷来的感情总会有累了的一天。伏伦斯基开始追求安娜的时候是狂热的,不顾世人的眼光,而得到安娜的时候,却开始考虑到自己的地位与面子了。伏伦斯基拥有帅气的容颜,他没有矜持,而是和其他贵族女性调情,达到自身内心的满足。他总是不顾后果的,伤害到的是喜欢他的女子们。是伏伦斯基给她们许多幻想与痛苦绝望,朝秦暮楚的。书中批判卡列宁虚伪,而伏伦斯基不是伪君子吗?在世人的谴责下,伏伦斯基开始畏惧了,安娜可以为了他放弃一切,而他不能。他累了,他对安娜越来越冷淡,一次吵架,伏伦斯基愤然离去,她觉得一切都完了,安娜准备自己坐火车去找他,她想象着正和他母亲及他喜欢的小姐谈心,她回想起这段生活,明白了自己是一个被侮辱、被抛弃的人,她跑到车站,在候车室里接到了渥伦斯基的来信,说他10点钟才能回来,她决心不让伏伦斯基折磨她了,起了一种绝望而决心报复的心态,最后安娜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过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爱情和生命,这段为道德和世间所不容的婚外情最后的结果由安娜独立承担,留下了无限感伤。

  对于安娜和伏伦斯基的爱情,我始终无法送上祝福。因为爱情需要感性和理性相结合,不能为了一时的欢愉而不顾后果,那种结果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悲剧。爱一个人需要考虑对方的家庭以及将来的生活,敢于爱,但也不要过分自私。如果没有伏伦斯基的出现,安娜会一直陪伴这卡列宁到老,而且他的儿子谢辽沙也会有一个爱他的母亲、一个完整的家庭。唉一个人并没有错,但是如果爱错了,不但是恋爱双方的悲剧,也是自己家庭的不幸。“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不要爱错一个人而遗恨终身。当然,也希望一些人不要为了个人私欲而破坏其他人的家庭,小三的行为是可耻的,是令人深恶痛疾的。偷情者可以表现出自己的无比钟情,可是那也是一种矫情而已。

    5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