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观后感450字左右范文
泰坦尼克号是一部经典的美国电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泰坦尼克号观后感450字,希望你会喜欢!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450字:寓言
虽然制作于1997年,《泰坦尼克号》足以成为邮轮电影中的“原文本”。就福柯的意义来说,作为象征物的泰坦尼克号则是一个“异托邦”(Heterotopias)。相对于幻想的美好乌托邦和阴郁肃杀的“敌托邦”(dystopia),异托邦是在地化、被搬演的乌托邦,却在同时抵制和倒转乌托邦的想象图景。在《泰坦尼克号》中,20世纪初的英国社会被浓缩进了一个封闭空间。在这艘孤立于大西洋之上的宏大叙事载体上,甲板、楼层和警察严格定义了不同阶级的活动空间,而那些狭小的走廊、过道和楼梯却为阶级鸿沟的松动和窜流提供了可能性;如果说前者乃是现实社会的一种翻版,那么杰克和罗丝之间跨越阶级的爱情竟也提供了针对前者的乌托邦式解决方案。不过,在巧妙的文本编织中,这种禁忌的爱情一方面被视为惊天地泣鬼神的行为,另一方面却又是“人神共愤”的:难道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不正是发生在这对恋人做爱之时吗?
无论卡梅隆让作为无产阶级代表的杰克披上了多少迷人光晕,其所歌颂的仍然是美国梦和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最终降临。对于杰克和罗丝的故事,我们仍有另外一种解读方式:这是一个资产阶级代理人脱离繁文褥节的资本主义文化,从地下的反文化中偷取火种,再次点燃资本主义生命的故事。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前,生存于船底的贱民以劳力支持着船顶贵族的糜烂生活;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后,贱民的文化血液将流淌在资产阶级的血脉中。这是《泰坦尼克号》的寓言。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450字:爱人
当时就只有两个字能形容我的心情:震惊!为船上 的小提琴手在生命危急时刻能自如的拉小提琴而感到震惊,为当时那生死关头船的制造者抛开良知在最后一刻上救生艇而感到震惊,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杰克•道森还在嘱咐自己的爱人萝丝要好好活着,也为船上的那些水手的冷静而感到震惊… …
在刚开始,我看着杰克赢到那张珍贵的船票而欢喜不已,看着他狂奔向那死亡之船,我为杰克既感到欢喜又感到惋惜,欢喜他得到了一段难忘的感情,惋惜他将要带着担心而死去……
片中,我对杰克和萝丝那段感情感到欣喜,看着他们欢笑着一起我的心中莫名感到一阵痛。看到杰克在基本上不可能的情况下誓死要将萝丝脱离险境,看着他们通过一道又一道关卡,遇到一个有一个困难,我的心也随着那情景上下波动。我仿佛就是那萝丝,在想尽办法逃生……当看到救生艇的号令员奋力将哨子吹响时,20多艘救生艇只有一艘赶赴现场,又是那一艘救了萝丝,我对剩下没有赶赴现场的救生艇上的人表示谴责,难道他们的内心就没有深深的谴责吗?如果他们去了,可能会就更多的人,哪怕一个人也好,一个人也是人啊!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450字:为了活着
人在死亡面前如此渺小,极度的恐慌和因此产生的种种丑恶的行为便全都表现得一览无遗。为了存活,有人在海面将别人的头往水里溺,自己靠此浮在海上;为了登上妇女、儿童优先的救生船,一个男人用钱买通了船员;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可以乘坐70多人的救生船字只承载了十几人,而船上的人因担心自己的性命,竟不愿去救客轮上众多患难的人,包括亲人在内。这些现象那么的可恶而又现实。然而,人性中的美好总是多于丑恶的。大多数的男人们遵守着制度,将妻子、儿女送上希望之船后,自己留在泰坦尼克号上;沉着冷静的船员们作好了殉职的准备,安排着乘客有序登上救生船;当船身倾斜,人们纷纷向后滑去时,有人紧抱着柱子,另一只手去拉别人的手;当影片中两位主角被席卷而来的海水追逐,却看见一个无人照看的孩子不知所措地大哭时,毅然抱起那个孩子,带他一起逃亡,这些,都是面对生死抉择时,崇高的精神与高尚的做法。还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无不表现着对待死亡的从容与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