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观后感范文见证中国40年春华秋实
我们沐浴着改革开放带来的雨露,同时我们也应该时刻牢记使命,看清祖国发展的现状和肩负的责任,努力奋进。下面就跟大家分享关于改革开放40周年的心得体会,一起来看看吧。
一梁一柱总关情 春联里见证40年春华秋实
从1978年到2018年,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我们开启了全球最快的经济增长,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翻阅起家里的老照片,最鲜明的变化就是居住的老宅以及贴在门前的春联,从瓦房到平房再到楼房,一梁一柱都蕴含着几代人的勤劳与智慧,春联年复一年的更替记录着改革开放的轨迹与成就。
起步瓦房:艰难处境夹缝求生。“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这幅对联是姥爷写好贴在门前的。当时的姥爷家住的还是瓦房,每逢台风来临,瓦顶上的瓦片总是咯咯响,啪啪落地,屋外大雨,屋内小雨。在当时那个年代,中国面临着内外双重夹击,一方面,十年“浩劫”使国家的经济蒙受了巨大的创伤;另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快速发展。中国当时在经济竞争中明显处在劣势,只能依靠原始资源以及廉价的劳动力换取一点生存的空间。家家户户的百姓还过着十分艰难的生活,用水要去河边挑,用大缸存;做饭要搭建灶台,烧柴取火;夏天去热靠蒲扇,冬天取暖靠棉被……
初建平房:执着追求忘我奋斗。“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春”。这幅对联粘贴在我们家第一所新建的平房上。当时在邓小平同志的带领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父亲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顶着来自家庭内外的巨大争议和阻力,勇敢地走出了小村庄,奔向了五湖四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到的:“改革关头勇者胜,气可鼓而不可泄。”感谢父亲当时的执着与睿智,我们家很快就赢得了第一桶金,分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平房初建,感受最深的就是铺天盖地的科技产品涌进了我们的平房,尤记得爸爸的第一部手机大哥大像板砖一样,但因其能移动通讯功能让大家瞠目。电视机、电话机、电冰箱、洗衣机……科技让我们的生活获得了质的提升。
拔地高楼:几经磨砺保持初心。“四海笙歌颂狗年,九州日月开春景”。我们家楼房内的春联,每年都根据生肖变化,光景也是一年胜过一年。如今庄里庄外,家家户户都建起了楼房;城里城外,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里,我们家楼房内所更新迭代的已经不仅仅是家具电器,还有我们品味生活的态度。在自家楼房内,年过半百的父亲购置了健身器材,闲来无事小练一把;布置了属于自己的茶室,午后沏壶好茶细品袅袅茶香。经过了几代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通过科技进步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活水平、缩短了我们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如今,我们迎来了新时代,站在了新起点,肩负了新使命,踏上了新征程,中华民族的奇迹还在继续,我们这一代青年还需要接力奋斗,一往无前。
祖孙三辈的“四首歌”
“我们的心儿飞向远方,憧憬那美好的革命理想”。70年代,奶奶生活在鲁西南一个偏远山村,村民世世代代读不起书,过着面向黄土背朝天的清贫农耕生活。那个年代,还是定量配额的年代,内陆偏远乡村,缺水少电,村民食不果腹,生活非常不方便。那个年代,人们在“生产队”劳动,靠着“工分”计酬,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那个年代,还是没有手机、电视的年代,一首歌通过口口相传,唱遍了大江南北,后来她才知道,那首歌名叫《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80年代,是一个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年代,人们的思想得到初步的解放。那个年代,能读书是每个孩子的梦想,他们喜欢读书,这也是能改变命运的一个重要的途径。那个年代,是“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年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效果初显,社会逐渐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氛围。那个年代,爸爸做梦都想走出去看一看,看看家乡外的山山水水,村里“大喇叭”放的这首歌,名叫《外面的世界》。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90年代,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基本普及,上学不再是一种奢侈的梦想。那个年代,BP机就是很珍贵的通信机器,更不要提一万多块的“大哥大”。那个年代,市场经济极大了繁荣了物质生活,人们甩脱了必需品,享受着消费品。那个年代,“万元不算富,十万刚起步,百万才是真正富”的流行语成为中国人拥有财富的真正写照。在哥哥记忆中,电视播放的这首歌名叫《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时间快进到21世纪,世界给了中国一个机会,一个让经济发展跃上新高度的机会。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7年,中国有了第一辆开向未来的“和谐号”,2008年,奥运会首次在北京举行……无数个“第一”敲开中国在历史长河中紧闭的“大门”,伟大的祖国沐浴着改革春风,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我倾听着智能手机缓缓流出的音乐,这首伴随着祖国前进步伐的歌名叫《我和你》。
如今,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祖孙三辈坐在电视机前,一起观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一首首歌勾起老人们对往事的回忆,一个个笑容见证着改革开放的非凡成就,我不禁畅想另一个40年,不知又是怎样一副翻天覆地的变化。
家门口的那条“小”路
观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听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大家都热血沸腾,纷纷感慨改革开放40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变。同事问我:“小徐,谈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这时,老家门口的那条坑洼小路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我的老家在鲁西南的一个小乡村,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著名的南巡讲话后,我出生在了这里。前些年,在我们村里,只有一条小路连接到附近的省道上,从1999年我上学前班开始,一直到2017年大学毕业,那几乎都是我上学的必经之路。
小学时的泥巴路。1999年8月31日,也就是我上学前班的前一天,爸爸给我买了一双绿色的小雨靴,当时雨靴对于我们村上小学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必需品,因为一到阴雨天,我们村通向邻村学校的道路便会泥泞不堪,就连我们的小靴子有时也会被泥水淹没到一半,低年级的学生只能站在学校门口等父母来接。那个时候的泥巴路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出行,也影响着大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一年抢收花生的时候突降大雨,父亲开着家里的拖拉机帮邻居运输花生,就在这条小路靠近村头的地方,拖拉机陷进了泥坑,几名壮汉折腾了半个下午才将拖拉机拖了出来。
初中时的石子路。六年后,我开始到镇上读初中,也正是那一年,我们村的这条小路上铺满了石子,石子路虽不像原来那样泥泞,但也总是坑坑洼洼。那时的初中只能寄宿,每个星期才回家一次,吃厌了学校食堂的饭菜,总想着家里的美食。每个星期六上午放学后,我便骑着自行车狂蹬回家,经过村口的这段小路时则像坐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有时赶上雨后,就只能推着自行车步行,因为骑过去的话肯定要溅一身泥水,回家后准得挨批。
高中时的水泥路。2010年,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要去县城上学了,回家的频率也变成了一个月一次,每个月回来的时候都要从省道的路口下车走回去。有一天,我一下车便感到眼前一亮,原来是村头的这条小路修成了水泥路,路边上还有两排整齐的路灯,当时我兴奋极了,走在结实的水泥路面上昂首挺胸,背着重重的书包回到家里竟然没觉得累。回家以后,听母亲说镇上正在实施“村村通”项目,周边村都已经通上了水泥路。过了不久,城镇公交也开通了。镇上到县里,从八块钱的公共汽车变成了两块钱的新式公交车,让村民们感觉与县城的距离一下子就变近了。
大学时的柏油路。2013年6月,我迎来了最美的高考季,顺利被苏北的一所大学录取,不过每年只能寒暑假回家待一段时间。大三前的那个暑假,母亲给我打电话说镇里正在招商引资建设蘑菇生态小镇,为了全面提升形象,已经将村头的小路扩修成了双车道的柏油路。原本准备直接到企业实习的我决定先回趟家,坐在全新的新能源公交车上,从崭新的柏油路上经过,看着路两边修好的人行道,还有整齐的绿化带,真的不敢相信这是曾经那条坑坑洼洼的小土路。
工作后才知道,村里的路已经四通八达。大学毕业后,我考上了江苏省委选调生,成为连云港沿海小镇上的一名基层干部,工作比较繁忙,回家的频率就更低了。今年中秋节假期,我开着自己的小汽车回家看望父母,临走时父母送我出门,我刚要启动车子,父亲跟我说:“不要再往那边走了,从村西头穿过去就到京福高速入口,都是新修的柏油路。”这时我才知道,村里的道路早已四通八达了,就连田间地头都修成了水泥路,以便大型农机出入。
家乡这条小路虽说仅有几百米,展现的却是改革开放背景下乡村道路基础设施的巨变,透过这条“小”路,我们看到的是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走上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并且步伐越走越稳、路面越走越宽。
改革开放40周年相关文章:
1.2018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作文 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
相关文章
-
08-04|关于央视主题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观后心得体会
> -
08-04|观看《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纪录片心得体会范文
> -
08-04|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观后感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
> -
08-04|关于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心得体会-重温光辉岁月
> -
05-17|《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观后感优秀作文
> -
05-17|2018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观看《我们一起走过》纪录片心得体会
> -
05-17|《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
> -
05-17|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纪录片观后感-站上新起点步入新时代
> -
05-17|2018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观后感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体会
> -
09-15|2018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优秀作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观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