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观后感作文-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碧瑶 1172分享

  改革开放四十年值得自豪,但绝对不是自满的理由,这只是中华民族实现历史复兴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下关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以测绘之名 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40年前,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掀开历史的新画卷,浙江测绘事业也迎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从模拟测绘到信息化测绘,从测绘到测绘与地理信息,从传统装备到自主创新研发,改革开放的40年,见证了浙江测绘服务理念的变迁和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的大发展大跨越,也见证了浙江省第一测绘院在历史变革中的服务担当与创新发展。

  服务社会 勇担当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佛神州大地,经济建设风起云涌,测绘从小笔尖到计算机辅助制图,从单一纸质地图到“4D”产品为代表的数字化测绘产品,从人均生产能力每年4幅左右1:10000标准图幅到“3613”数据准实时全面更新,成为助力东风的强劲力量。早在1994年,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李泽民为测绘工作题词中就写道:“发展经济,测绘先行。”因此,上世纪90年代初,浙江省第一代全省1:10000地形图在这里完成,“江浙第一高峰”黄茅尖的高程在这里测定,省内第一条高速公路“杭-甬”线首次采用1:2000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这里测绘,全省第一个长度检定场在这里建成,第一幅采用计算机地图制图技术制作的《浙江省地图》也在这里完成。还实施了国家一、二等水准网测量与复测,并布测全省三等水准网,全面建成了浙江省高程基准体系;完成浙江多个地区的基础控制网布测,参加了全国GPS A级网厦门、南京等控制点的联测。这些都对当时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进入新世纪,应用航测新技术完成了全省国家投资的全部高速公路的测量,线路总长约3000多公里,面积约2400平方公里,并编制了第一张公开出版的《浙江省交通图》,首次向社会公众全面展现了当时浙江的交通全貌。利用1:10000地形图缩编成浙江部分1:5万地形图150余幅,完成部分县市城市1:5000地形图。首次建立全省统一的浙江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ZJCORS),还为浙江多个市建立了基于ZJCORS的GPS/水准基础控制网及市县级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此外,从我国自行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的秦山核电站到三门核电站建设,从广东虎门大桥变形监测,到当时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的首级控制网测量,再到舟山连岛大桥工程首级控制网测量与复测等等,都洒下了浙江一院测绘人的辛勤汗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加速推进。2015年实现了1﹕10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全省“3613”准实时动态更新。每年完成浙江省5个设区市约5万平方公里1:10000 3D产品的更新;完成全省陆海统一基准框架建设和2轮全省海岸线测绘共计4000公里、全省部分岛(礁)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水下地形图测绘,并编纂浙江第一本海洋图集;对全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进行了兼容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改造,提供了高精度全天候的实时2000国家大地坐标基准和1985高程基准的位置基准测绘服务。建设国家GNSS基准站9座,一等水准测量700千米;完成全省约34000平方千米的国情、省情普查任务,为秀美浙江约二分之一的土地绘制了精准的“地情图”,并编纂浙江第一本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地图集,深入挖掘普查成果的应用价值,推进成果应用,还被授予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劳动竞赛先进单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基础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浙江一院正在加速推进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集群处理等高新技术在基础测绘工作中的应用,参与构建以技术手段“新”、工作内容“新”、成果形式“新”、生产服务模式“新”为特点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地理信息保障服务。

  创新潮头 善作为

  “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赴山林。”改革开放之初的测绘人用脚步丈量山川,用责任扛起脚架,用执着担负起国家社会赋予的使命。如今,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引领的智能化新时代,地理信息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对地理信息数据也提出精度更高、更新更快、覆盖更全面的新要求。浙江一院立足时代新要求,以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第一动力,在浙江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互联网地图服务、海洋测绘、电子政务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以需求为导向,以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服务为动力,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全面推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和成果的推广应用,以测绘的力量建设服务新时代。

  拓展北斗应用,为新时代时空位置精准定位。基于浙江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数据获取快、精度高、覆盖范围广,全天候、全天时为用户提供高精度时空位置服务的特点,浙江一院积极探索其在数字城市、应急救援、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服务能力日益提升,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在应急指挥中,基于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应急调度指挥综合平台可以对整个城市的公安、消防、医疗等相关部门的分布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精准及时处理紧急突发事件;在智慧农业中,应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和智能化驾驶辅助系统可解决农机自动化作业、高精度定位等精细化作业技术难题,提升农业精细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在智慧港口中对港口生产要素的精确定位、动态跟踪、可视化管理,在智慧旅游中导游助手、数字景区、景区搜救等等,浙江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高精度的位置服务都成为开启智慧模式的一把钥匙。目前,基于北斗卫星导航技术,浙江一院联合阿里千寻位置服务等高新企业正积极探索研发高精地图,为联合国首届地理信息大会无人驾驶试验提供精准定位。

  天地图·浙江,打造互联互通的浙江模式。2009年由浙江一院建设的浙江地图网正式开通运行,成为国内最早的省级专业地图网站之一。2012年,在浙江地图网的基础上,天地图·浙江正式上线运行。2015年,浙江一院主导完成了天地图·浙江省、市、县三级公共服务地图网站建设,并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天地图互联互通和全省“一张图”建设。2017年还开通了天地图·浙江微信公众号。在全国天地图省市级节点服务评估工作中,连续五年被评为五星级。天地图·浙江自上线以来,在政务服务上,主导完成了浙江19个县市的数字城市建设,并为全省各县市打造唯一、权威、精准、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最多跑一次”等重大决策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服务。在深化拓展应用上,天地图·浙江更是展现出了数据鲜活的生命力。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在推动“普惠金融”工程、“数字港口”建设、“智慧交通”“智慧三农”等经济建设中,天地图·浙江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另外,“机构改革后去哪交税”“党建活动该去哪”“浙江精品旅游线路有哪些”,天地图·浙江结合社会热点和浙江特色开设的“每月一图”“图行浙江”等都已成为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专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地理信息成果广泛应用的背后是技术人员日积月累的探索研究和脚踏实地的创新实干。为更好地方便用户使用,浙江一院对浙江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放宽了准入限制、搭建了政务注册服务平台,实现用户注册审核“零跑腿、无纸化”,应用单位也不再限于测绘资质单位,而是面向全社会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需求的法人单位与个人开放。为解决大批量用户接入受限问题,还联合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武汉大学,开发了“格网化”处理软件,提升访问速度,实现万名用户同时在线“不堵车”。此外,自主研发的“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引擎系统软件”成为“天地图·浙江”及各县市天地图节点的基本支撑软件;“矢量瓦片地图技术”将全省的数据更新效率从1个星期提高至2个小时之内,同时可配置多套地图可视化风格,实现动态绘制、3D建筑物仿真等效果,交互能力实现质的飞跃;云架构、云迁移技术的应用又为天地图·浙江提供了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

  初心不改 谋新篇

  40年光阴流转,时过境迁。那支曾经伴随着1975年秋日钱塘江畔的第一缕晨曦起航的测绘队伍已由几十人发展为现在的几百人,当年扛着脚架跋涉在测量一线的青衫少年如今已青丝渐灰。倏忽之间,一切在悄然改变,而历久弥新的是一代代测绘人献身测绘终不悔的初心。“坚守测绘半生,初心仍是少年”,从事测绘工作30余年的老职工余功华说。“奉献青春,脚踏实地。”援疆测绘队员之一80后王攀说。“诚为人,实干事,勇担当,进以恒。”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浙江一院职工蔡志刚说。“逆流而上,海阔天空。”90后新职工朱亚敏说。初心不改,矢志奋斗,已然成为浙江一院测绘人的共识,建院40余年来他们三次获得全国测绘系统先进集体称号,4人获得省级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还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杭州市文明单位等众多荣誉。

  当前,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浙江一院整装待发,砥砺奋进,提出了“建设国内领先综合性强院”的奋斗目标,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将党的建设贯穿各项工作始终,积极将党组织的力量化为推动事业改革创新发展的源泉动力。无论是援川测绘、援疆测绘中的党员先锋队,还是科研攻关、重大项目中的临时党支部,亦或是工作在一线的党员示范岗,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凝聚力量的坚强堡垒,党员干部成为冲锋在前的模范典型。党的十九大以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浙江一院开展了以一年一主题、一季一讲堂、一月一活动、一周一故事、一日一图文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思想文化建设活动,全面全员全时段加强党的思想文化建设,展现出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新气象。

  如今,浙江一院正紧紧围绕“六个浙江”和“四个强省”战略目标,积极做好测绘与地理信息服务工作,支撑好测绘与地理信息强省建设,为满足全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努力把强院建设和保障自然资源管理的目标蓝图绘到底。

  “走家婆屋”的路

  “走家婆屋”是老家的风俗,每年正月初二和端午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都要带上孩子“走家婆屋”,回娘家“送节”。改革开放四十年,纵时光流转,“走家婆屋”的风俗一直流传下来,“走家婆屋”的路也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舒畅。

  弯曲的泥巴路,似乎怎么也走不到头。小时候,我最喜欢“走家婆屋”,但是却一点也不喜欢那段“走家婆屋”的路。到外婆家只有10里路,路程并不远,但全程都是颠簸的泥巴路。那时候我家的交通工具只有父亲的“凤凰牌”自行车,我坐在前杠,母亲在后座。载着三个人的“老凤凰”“哐当哐当”,晃晃悠悠一个小时才能抵达。坐前杠的我早已被颠得全身僵硬、双腿酸麻,落地的时候总也站不稳,得缓半天才能重新“找回”双腿。遇到下雨天,那条泥巴路就变成了泥浆里的“泥鳅”,滑不溜秋,“老凤凰”像是进了滑冰场,左一脚,右一脚。我只能紧紧抓住车把,尽力保持平衡,一不小心就会摔成个小泥人。那条弯弯曲曲的泥巴路,似乎怎么也走不完。

  笔直的水泥路,似乎一眼可以望见“家婆屋”。“要致富,先修路”,政府牵头把泥巴路改建成了笔直的水泥路。村干部们看着欣喜,提议由村里集资、由村民出力,把水泥路延伸到家家户户,外婆和舅舅们喜上眉梢,热火朝天地加入了修路的队伍。泥巴路不见了,“走家婆屋”的路顺畅了,我家的“老凤凰”也正式“退休”,换上了当时流行的“125”摩托车。“轰~轰~”,载着三个人的“125”一路疾驰,20分钟就到了。新修的水泥路上车来车往,载着忙忙碌碌的人们奔向富裕的方向。笔直的水泥路,似乎一眼可以望见“外婆家”。

  宽阔的柏油路,把“穷乡僻壤”变成了“世外桃源”。时光从指缝间悄悄溜走,2017年,我也迎来了自己的小宝贝。每到周末,我便带上孩子,去走她的“家婆屋”。水泥路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柏油路。小汽车在柏油路上飞驰,远处的稻田在车窗上不断后退。孩子欢呼雀跃,看看天上飘过的白云、指指头顶飞过的鸽子,瞧瞧道旁盛开的鲜花、隔窗拥抱人行道上快乐奔跑的小姑娘。到了“家婆屋”,孩子就拉着父亲去塘边钓鱼、捉虾,拽着母亲去地里摘菜、摘果,饭桌上全是自家种植的健康菜肴。柏油路修通了,农民的小日子蒸蒸日上,农村再也不是人人嫌弃的“穷乡僻壤”,已然成为现代人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的“世外桃源”。

  “走家婆屋”的路在不断变化,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微小侧影,更多的变化隐藏在老百姓的闲话家常中。

  《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观后感

  2018年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日益强大繁荣,人民富裕安康。作为这个时代的过来人也是见证者,我目睹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祖国的成就由衷地自豪。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一次划时代的会议,也是我国现代历史上一个极为重大的事件,之后我国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实现全国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上来,经历四十年来的艰苦奋斗,我国由一个工业落后、技术底子差、发展速度慢的国家现在成为了经济强大、国防强大、工业强大的世界经济大国。

  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第二年也就是1979年入党,1980年底从部队转业进入定陶城关粮所工作,当时装卸、出入库粮食等都是我们全体职工自己人工来干,自装自卸,大家凭着一股子热血和干劲完成所有工作,大家被评为先进集体,我也被评为模范党员。承蒙组织和领导的信任,我在1986年任粮所所长,1993年任定陶粮食局副局长,期间经历了整个改革开放的历程,也见证了粮食业务方面的工作从全人工到现在的机械化操作,工序更加正规和规范,更加注意生产安全、仓储安全,业务流程规范制度化运行,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保障了当地的粮食流通市场长久的稳定。

  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现在年轻人的成长环境和我们当初经历的岁月有着天壤之别。我们中国的很多家庭都有车有房有存款,每年还可以出去旅游,不止在国内,甚至走出国门,增长了眼界,生活愈加地丰富多彩,年纪大了还可以上老年大学,大家在一起学习交流各种兴趣爱好。我们的祖国强大了,我们不止生活富裕了,还赶上了信息化的时代,原来国内国外的大事还需要通过电视或者报纸来了解,现在通过互联网不出家门就可以实时的了解国内外的事情,信息交流十分的便捷。我们除了学习电脑,还学会用手机进行移动支付,出门不用带现金和银行卡,带个手机就可走遍全国,这在改革开放前想都没法想。

  中国这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无论从规模跨度还是成就等方面,都是史无前例的,我们经历了2001年加入世贸、2003年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2008年胜利召开北京奥运会等等的喜悦,也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的苦难,祖国人民众志成城,砥砺奋进,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正在一步步从梦想走向现实。

  中国人民是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民族,是他们的奉献创造了伟业,创造了历史。也感谢我们的党、感谢我们的祖国,带领我们前进,带来今天的幸福生活。十九大报告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信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必将再次以更加强大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中央。

  《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观后感:改革不停顿 建设不止步

  12月3日晚,绿城兰园项目部全体职工观看了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该片以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基础,选取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迁故事,充分呈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靠着一次次解放思想突破了一道道难关险阻,靠着一桩桩变革创新书写了一部部壮丽史诗。

  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承前启后的基本国策,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调整和深化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了生产力的全面提升,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实现了各族人民从贫穷走向富强的共同愿望,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0年来,中国的国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建设跨越发展、综合国力全面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改革开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是一条路使人民有穷变富,使国家由弱变强的康庄大道。

  作为一名青年团员,现今的我,已经很难再去想象国家社会当年的境况,因为我们成长的环境,已经站在了祖国富强的肩膀上。改革发展的前40年我们参与贡献不多,但在现在和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建设上,新一代的团员青年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改革开放40周年相关文章:

1.关于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的观后感范文2000字

2.改革开放40周年观后感作文

3.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一起走过观后感 观看改革开放40周...

4.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手抄报内容-四十年的沧海桑田

5.关于《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年》的心得体会

    767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