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800字

张洪 1172分享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虽然是历史题材,但它的参照系始终是现实生活,是用历史来关照现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昨天,单位组织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于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实在不抱多大期望。。

  电影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好几次,都忍不住擦眼泪。谁说主旋律就不好看了,关键得看谁拍,怎么拍。电影讲的是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周恩来到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白天黑夜里和当地村民之间发生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建国伊始,新中国遭遇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一边是鞠躬尽瘁的好总理,一边是朴实心诚的好村民。我想,这个电影主要还是给领导,给党员干部们看的,看看当年总理是怎么下基层调研的,不作秀不敷衍,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实事。

  不过,我的感动并不是来自于此。歌功颂德的故事看得太多了,搀着老太太,抱着胖小子,吃得少,睡得晚,干得多,这些在新闻联播里天天都能看见,不算新鲜。倒是老百姓们的无私让我感动。重病的汪老师脚肿的穿不上鞋,坚持给孩子们补课。八旬老太太宁愿把自己的棺材板卖了,也得让总理吃上碗自己扯的面。养了四个孩子的单亲父亲宁愿再苦再累,也不愿总理带走最小的孩子。还有那些肚子饿的咕咕叫,却千方百计告诉总理千万别为这点事费心的老百姓们。他们的身体趴在泥里,如黄土一样的卑微,心里却有坚定屹立不倒的信念。肚子咕咕叫,心里却满满的。

  总理在邯郸伯延公社的四个昼夜,走街串巷,深入群众的田间地头,屋里屋外,和老百姓吃在一起,打成一片,包含了多少对老百姓的深情厚爱,总理把招待自己的红烧肉分给壮劳力吃,自己和百姓一起喝菜汤,吃窝头。总理没有高高在上,没有发号施令,却赢得了百姓最真挚的爱。总理即将回去时,连弟奶奶用自己的棺材换来一碗拽面,把当政者与老百姓之间爱和权利的平衡推向高潮。总理含泪吃了这碗拽面,私下却安排工作人员把连弟奶的棺材送了回去。这碗面是老百姓对总理爱的最高回馈。

  影片中总理走了,群众哭了,那是真心的泪流,群众此时此刻最有力量的东西就是向内的力量,向自己的内心发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这么依恋周总理?

  影片看完了,忽然想起一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以此来纪念人民的好总理,并借来自勉!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影片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来到公社,在四个昼夜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这部影片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给毛主席电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一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着甘为儒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宗旨。

  周实事求是,一丝不够的精神和作风不但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深刻的启迪。周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公社的。村干部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尽快回去的时候,周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正是周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通过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也真的感受到,在那个特殊年代,我们的党和人民群众鱼水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当今时代,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800字

  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始终处在激动中,细节之处,眼眶发热。一部主旋律影片,有如此强烈的精神感染力量,让人意外,堪称近年来重大题材创作的新突破。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1961年5月,正值我国遭遇严重困难时期,周来到河北伯延公社,在短短四个昼夜里,夜以继日,深入群众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特别是影片中,周恩来为了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掌握群众真实意愿,所体现出的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让我深受感染。

  影片以领袖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为精神切入点,紧紧抓住周恩来通过调查研究后决定停办公社大食堂,以解决群众挨饿问题为中心叙事线索,在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上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自然灾害、苏联逼债和中央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导致三年困难,为克服困难中央领导同志几乎全部出动,分路赴农村调查,在多路调查的基础上作出了停办公社食堂的决定,全片在确保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围绕着领袖和人民的关系来营造故事,围绕着真话与假话、好与更好之间设置矛盾与悬念,使人犹如身临其境,在被深深吸引感染中已分不清,也不想再去分清哪些是历史真实,哪些是艺术虚构。特别是结尾处随行记者拍摄“定格”手法的使用,更有效地强化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艺术震撼力。

  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真诚道歉,“我是,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听得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第一反应也是羞愧和反思。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了解真相和群众呼声后,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后,我认为,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务工作者,更应该将群众路线教育的精神实质真正落到具体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牢固树立“求真务实”工作理念,实事求是地做好本职工作。

相关文章:

1.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2.小兵张嘎电影观后感作文

3.傲慢与偏见电影观后感

4.2018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心得体会范文8...

5.榜样周恩来的故事观后感 观榜样周恩来的故事有感

6.傲慢与偏见电影观后感300字

    77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