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影片《黄大年》观后感范文5篇
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做祖国的栋梁;即使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这就是新时代海归科技报的楷模——黄大年。大家观看电视剧《黄大年》有什么感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大年》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电视剧《黄大年》观后感:学习黄大年,交出精彩人生答卷
反映“时代楷模”“杰出科学家”黄大年先进事迹的6集电视剧《黄大年》,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黄大年回到祖国,带领团队投身科研的真实经历,感人至深。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学习黄大年忘我工作、忠心报国的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评价黄大年“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准确概括了黄大年短暂而精彩的一生。再优越的生活也抵不过祖国一声召唤。黄大年立下“一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的铮铮誓言,信仰之光照亮了他一心报国之路。海漂18年,黄大年一家已经生活优裕、事业骄人。然而我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却让他毅然辞职回国。看在眼里的是很多人的不理解,埋在心里的是他对祖国的热忱,对祖国科技进步的渴望,以及他深深的爱国情怀。
浓浓爱国情,深深报国路。黄大年为我们树起的是一面人生旗帜,给我们留下的是他的精神明灯。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到底肩负着怎样的责任和使命?如何才能真正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
爱国贵在行动,报国就要实干。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各种问题和矛盾依然纷繁复杂。从深化改革的硬骨头,到脱贫攻坚的硬任务,再到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等方方面面的艰巨工作,都要求我们迎难而上、发愤努力、毫不松劲。每一个人都要拿出自己的担当,在各自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合力发展难题,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美好,圆梦的脚步才会越来越坚实。
鞠躬尽瘁兴邦梦,赤胆忠心爱国情。让我们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汲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力量,不忘初心,奋发进取,向祖国和人民交出精彩的人生答卷!
黄大年人物观后感
人的一生都在抉择,去留、取舍,处处闪现着我们的智慧、情怀。“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的发展。”这是黄大年同志青春时代的热血。在海外,他功成名就,拥有顶尖的合作团队,但他仍旧不忘初心,在受到祖国召唤之下,义无反顾坚守着他的“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报国之志。回国以后的他,夜以继日,无时无刻不超越着自己的身体极限,在哪儿都想着工作,在哪儿都想着祖国的发展。
黄大年,一个平凡的科学家中的普通一员,但为什么他就做到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这八个字呢?我认为,他的身上体现出了我们缺乏的也是正在丧失的一种精神,执着的信念和时不我怠的使命感。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回家不需要理由,因为国家需要。繁华落尽,叶的经脉才得凸显,名利淡泊,人的情操才以致远。这就是中国的科学家,就是中国科学家的精神!
作为当代青年,生于盛世,风华正茂,理应学习黄大年们“胸含大志,笃行于微”的精神,弘扬中国科学家“心有大我”的情操,恪尽职守,无惧困难、无畏拼搏,做好每一件事情。以身许党,以身许国,承担起振兴中华的责任。
黄大年事迹观后感800字
黄大年,男,汉族,1958年8月生,中共党员,2017年1月8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58岁。黄大年同志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国家“__”专家,曾担任国家“__”专家联谊会第三届执委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学部长、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大年同志始终坚守爱国主义精神,矢志不渝实践科技报国的理想。无论是在读书求学、国外工作还是归国任教期间,都始终把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作为最高追求。他时刻把祖国的需要放在首位,2009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母校吉林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作为国家“863计划”“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的负责人,在短期内突破国外严格禁运和技术封锁瓶颈,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心系祖国发展和吉林振兴,以战略视野和高尚人格凝聚培养人才,多次受邀赴全国多地指导地方科技建设和经济转型,深入吉林省部分地区推动和协助产业转型,牵头筹划在吉林省建立“无人机产学用基地”和“吉林大学留学生报国基地”。他因材施教,鼓励和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悉心指导的44名研究生(其中18名为博士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4人次,主动担任本科层次“李四光试验班”的班主任,所带班级被评为长春市“十佳班级”。他关心学生,默默资助生活困难的学生,热心帮助患重病的学生家长解决治疗问题。他目光高远,为学生和团队成员创造接触世界最前沿科技和最先进设备的条件,提供与院士等国内外顶级专家交流的机会,支持和资助26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培养了一批“出得去、回得来”的人才。他无私忘我工作到生命最后一息,为实现强国梦想奉献全部,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几乎没有休过寒暑假和节假日。平均每年出差130余天,最多的一年出差160余天,3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他不计个人名利,只想把自己掌握的国际最前沿科技成果和经验全部奉献给祖国,在国内外学术领域和海外归国人才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科研人员和学生的爱戴,得到各级组织的充分肯定。曾荣获中国侨界贡献奖、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大学“三育人”标兵等荣誉称号。
黄大年同志是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爱国报国的先进楷模,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他用毕生努力实现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统一,把个人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篇章之中,充分展现了一名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格。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省委、省政府决定,追授黄大年同志为“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并在全省广泛开展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活动。
省委、省政府号召全省干部群众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学习他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全部的炽热情怀,学习他创新创造、不懈追赶国际前沿科技的可贵担当,学习他恪尽职守、为国家培养凝聚人才的高尚风范,学习他忘我拼搏、为实现中国梦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开展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活动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同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吉林新一轮全面振兴结合起来,同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努力拼搏、撸起袖子加油干,激发汇聚全省干部群众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加快推动新一轮全面振兴的强大正能量。
黄大年时代楷模观后感
国外媒体对他有过极高的评价,说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很多人评价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很多人评价他是“另类的科学家”,因为他对待科研只一句“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2017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对他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指出该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讲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谁了,对,他就是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在短短8年时间里,以报效祖国的情怀、以热爱科学、忘我工作的精神,为我国科技事业、教育事业、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大年。他通过兢兢业业、刻苦专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今年1月8日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他的逝世是国际地球物理学界和吉林大学的重大损失,但是他的精神永存,英名永恒,全国人民不会忘记这位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时代楷模。
人来到世上总免不了有一天要走向死亡。有的人死了却没人会记得,也没人会在意,但有的人死了却留后后人无尽的精神财富,让人们用各种方式去怀念、去追忆、去学习。黄大年就是后者,黄大年的爱岗敬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全国上下都在以各种方式学习他的先进事迹。黄大年从事教研和科学工作,他完全只要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就行,但是他却用平凡的身躯践行了什么是敬业、什么是忘我、什么是科研、什么是不懈奋斗,仅就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所有人点赞和引以为荣,所以尽管他的生命短暂,但他所留下来的精神却永垂不朽、永不磨灭。
黄大年的精神,告诉着我们每一个人,人人生来都是平凡的,但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当前在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繁荣中国,我们更需要这样兢兢业业、勤于奉献、开拓进取的人才,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走在世界前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近期一个响亮的名字再次响彻在我们内心,他朴素,辛勤刻苦,衣着简便,一生剩余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是无私的爱国者;他固执,执着科研,心无旁骛,一心只在实验室;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一生的平凡铸中国科研的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谈起老一辈科学家,他说“看到他,你会明白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当你面临同样选取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是的,他义无反顾了,他就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深探专项装备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首席科学家,他就是黄大年同志。
很多人评价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很多人评价他是“另类的科学家”,因为他对待科研只一句“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
“不专则不能”“科研需要疯子,需要拼命”“唯痴迷者成大业”――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用58年的人生证明了这些成功经验。这两天媒体的追忆中,他的一句话尤为令人动容:“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坚守岗位,追求梦想、不知疲倦,争分夺秒、唯恐落后,这是黄大年给人的印象。“把科研当作‘情人’”“每年出差130多天”“经常吃了速效救心丸搞工作”……这就是黄大年的真实生活写照,黄大年成就了祖国在科学技术上的多处“弯道超车”。7年间,黄大年和众多科学家一齐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以前,钱学森回国时,一位美国海军将领说,“一个钱学森抵得上海军陆战队5个师的兵力”。7年前,黄大年归国时,有外国媒体评价,“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但当我们惊叹那些科技英才的过人之处,羡慕他们成功的荣誉,感慨他们的神奇时,却可能忽视他们身上的执著精神,无穷毅力。
如今世界多极化发展,发展迅速,科技竞争乃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核心潜力的竞争,一旦落后,可就是国家潜力、军队实力的落后。这就要求科技人才务必有一股“拼命劲”,勇于争第一。正所谓,“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则文必正,艺痴则技必良”。钱学森钟情于导弹研究,终成为一代巨匠;宋文骢醉心于国防重器,终成为“歼-10之父”;黄大年痴迷于前沿攻关,终成为科技巨星。无数科技英才的事迹证明,钟情专一、埋头苦干的人,才有期望登上科技的峰巅。
中国要建设科技强国,不是一句口号,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离不开一大批像黄大年那样的“科研疯子”,离不开他们身上的“拼命劲”。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大批海外英才群众回国,他们认为,“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凭着这样的家国情怀,很多人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为中国创造了“两弹一星”。这天,我们正走向民族复兴,而民族复兴的支撑在于科技振兴,在于众多科技人才凝心聚力科技兴国。在黄大年心中,“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外的事业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强大。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只有中国强大了,他们的内心才更为强大。正是拥有一颗“祖国高于一切”的初心,让黄大年这样的科学家隐忍克己、朴实包容,只讲奉献、不图回报,不求名利。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不进则退。在科技兴国的战场上务必有“一招鲜”。这个“一招鲜”就是颠覆性技术,有它我们才有发言权。然而,“在科学的竞跑中,任何取得的成绩都将立刻成为过去,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总会有极其强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就是这种“不安全感”、这种“本领恐慌”,让黄大年这样的科学家,兀兀穷年、玩命工作,为国家和军队发明了核心技术,创造了科技战场上的“一招鲜”,成为中国有利的武器。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这是完美的人生。很多科学家之所以成果丰厚,就在于以出世的态度做学问、搞研究,超然物外;以入世的态度爱国家、爱科学,殚精竭虑。黄大年就是这样的人,“参加学术会议或讲座,他能一口气准备十几页的材料,但要让他填报个评奖材料,半页纸都写不满”。反之,名利心盛,耐不住寂寞,只看重科研资金,不聚焦科研攻关,就很难有大的成就。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个黄大年一样的人燃烧自己、照亮未来,铸就起了民族脊梁,中国的脊梁,每名科技工作者都应以“黄大年们”为榜样,大力弘扬“冷板凳”精神,始终持续一股不回头,拼命劲,在科技兴国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华美篇章,树立高大形象。
黄大年观后感相关文章: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影片《黄大年》观后感范文5篇
相关文章
-
08-04|关于央视主题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观后心得体会
> -
08-04|观看《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纪录片心得体会范文
> -
08-04|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观后感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
> -
08-04|关于观看改革开放40周年纪录片心得体会《我们一起走过》的观后感
> -
08-04|改革开放40周年观后感学生作文
> -
05-17|《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观后感优秀作文
> -
05-17|2018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观看《我们一起走过》纪录片心得体会
> -
05-17|《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
> -
05-17|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纪录片观后感-站上新起点步入新时代
> -
05-17|2018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观后感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