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经典电影《活着》观后感初中生
《活着》是跨越年代较长的一部影片,历史浓缩为个人的命运,同时个人的命运也反映着社会的命运,让我们更加看清历史的面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活着》电影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张艺谋电影《活着》观后感
我是在教室和班上同学们一起看《活着》这部电影,可以从同学们的不同反应中看出他们对于这部片子的一些看法。或是笑,或是哭,或是一种不屑,或是一种震撼,我觉得这部电影教给我很多东西。
电影是根据余华的小说《活着》改编的,但是相应地减轻了一些伤感的让人觉得很沉重的情节,以使看的人不会对生活失去希望。故事选择了40、50、60三个年代作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抗战、内战、大跃进。 40年代,主人公徐富贵赌博输掉了祖业,从地主家的阔少爷沦落为了一个佃户,气死了父亲,随后被抓去当壮丁打仗;50年代,富贵一家经历了大跃进,生活艰苦,但是却在挤牙缝一般的日子中存活了下来,富贵的儿子有庆因意外事故夭折,可谓白发人送黑发人,其痛可知;60年代,在动乱中人们的生活生命毫无保障可言,富贵的战友春生被批斗致死,女儿凤霞在生孩子时因大出血也惨死了。电影中故事到此便谢幕了,结尾是富贵夫妇和女婿外孙一起活了下来。之所以说电影的改编减轻了悲伤的情节,是因为原著中,结尾只剩下富贵一个人活着,带着一头他梦寐以求的老牛。他的妻子、女婿、外孙都相继先他而去。面对这样的影片,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伤感,又怎能不让人震撼。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姑且不去说,人只有先活着,才能去实现所谓的生命的意义。
富贵的母亲教育他只要活着高兴,穷也不怕。少爷时代的他只知玩乐,生活颓废。穷了以后,他反倒找到了家庭的快乐,妻儿的幸福。赌博时他没想过回家,当被抓去打仗,每天踩在死人尸体上,不知道能否活着归家时,他又是如此地想家,想着家中的妻儿老母。在那种孤独绝望的时刻,人才会如此深切地想着一定要活着,一定要活着回家去。
他们往后的日子很艰苦,生活拮据,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死。我看到当富贵和他的妻子为死去的一双子女号啕大哭时,教室里的部分女同学也禁不住地抽泣起来,这就是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对死者的惋惜以及对弱者的同情吧。电影完了,我心中想着的竟是要好好活着,莫名地想起了家中的亲人。每个人都要好好活着,因为身后都会有惦记他希望他活着的人。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家人负责,活着不只是自己的事,而是关系着很多人的感情和命运的事。
《活着》这部电影,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向人们讲述一个凄婉悲惨的命运。人们在自己的笑声中思考着生命这种东西,同时也在想着应该怎样活着。如同我,是无论如何不想过与片中人一样的生活,但是我却赞赏富贵面对打击面对挫折的勇气以及他在生活中勇于改过的精神。富贵的贤惠妻子或许在他人眼里有点儿傻,但是她的坚强却是我们都应该具备的。活着有很多的意义,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我们不必去苛求他人与自己趋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好好活着,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去追寻自己活着的意义。
永远不抛弃,不放弃,珍视生命,创造价值。
张艺谋电影《活着》观后感
中国有句古话:“好死不如赖活着”,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这是一种很消极的人生观,甚至我会鄙视这种没有志气的人。而很多人也跟我一样都比较崇尚那种英雄般的壮烈的牺牲。看完《活着》这部影片后,对于这句话我却有了不同以前的理解,其实,不管怎样活着、活得怎么样,可以活着,便是一种幸福。
《活着》这部电影给我最深刻地印象是它跨度的时间之长,人物的经历和遭遇都深深的刻上了时代的印记。那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动荡的30年:从40年代的小赌场、国共对峙的大战场,到50年代的祖国山河一片红,再到60年代末的浩劫结束。无论是小到一盏茶杯、一本赌帐,还是大到战场上的军车、大炮,都给我们留下了很真实可信的印象,从这印象中很自然的衍生出来了一种很切合电影主题的沧桑感,一种有些悲伤、有些凄凉,还有些怀旧的沧桑感,这种沧桑感是微妙的、不易察觉的萦绕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过程中,很自然,却给人很真实、很深刻的感受。
虽然电影《活着》在原着的基础上改动了许多,但是我觉得这部电影不但很好地符合了原着的精神,同时也不缺少导演独特的理解。这也是使得电影同样感动人的一个关键之处。可以说导演张艺谋很深刻地理解了余华这部小说的内涵,他用他自己的方式演绎了他心目中的活着。看着电影,我不知不觉地被感动了,我开始思考什么是人,什么是活着,为什么要活着。
电影里,故事主人公福贵是一个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把家底儿全输光了,老爹也气死了,怀孕的妻子家珍带着女儿凤霞离家出走,一年之后又带着新生的儿子有庆回来了。福贵从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戏的营生,却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后来又糊里糊涂的当了共产党的俘虏。他们约定,一定要活着回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平安回到家中,母亲却已去逝,女儿凤霞也因生病变哑了。
一家人继续过着清贫而又幸福的日子。在“大跃进”中当上区长的春生不慎开车撞死了有庆,一家人伤痛欲绝,家珍更是不能原谅春生,她说:“你记着,你欠我们家一条命。”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杀,一天半夜他来到福贵家,把毕生积蓄交给福贵,说他也不想活了。这时家珍走出来对春生说“外面凉,屋里坐吧。”春生临走时,家珍嘱咐他,“春生,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哪,你可得好好活着!”
后来凤霞认识了忠厚老实的二喜,两人喜结良缘。然而不幸总是不肯放过福贵一家。不久凤霞生下一子,自己却因难产而死。凤霞的儿子取名叫馒头,聪明可爱。影片结尾,福贵对馒头说,“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就越来越好了。”
而从原着来讲,作者是通过福贵的回忆来叙述的。作者在一个穷极无聊的下午,碰到了福贵和他的牛。然后一段故事从这个看似平凡的老农嘴里讲出来。国民党抓丁,疾病,死亡。福贵的亲人一次次离开他,最后只剩一头老牛。凤霞先聋哑,然后有庆因输血过多而死,凤霞大出血死了。女婿也被砸死。老婆家珍是被饿死的。孙子苦根是被豆子撑死的(太饿了)。经过一次次死亡的考验,老人以一种超脱的姿态活在世上,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寻死觅活,他心里的亲人没有死,都陪伴着他,他在回忆,继续努力快乐地活着。他把他的一生,讲给作者听,竟然有些像一个哲人,但他的的确确是一个普通德再也不能普通的农民。
可以说电影里的活着远没有小说里的凄惨,但是张艺谋加入了一些讽刺的东西,却同样让人看了心寒。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电影最后讲到凤霞生孩子的情节,那些没有经验的小红卫兵变成了医院的主治大夫,而真正有经验有技术的却被判为“反动学术权威”而关进牛棚,最后凤霞大出血,而小红卫兵却不会处理,会处理的王教授又因为被馒头噎着而不能动手术,而福贵一家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凤霞死去。这种讽刺性的情节还有很多,例如,大跃进期间,镇长到福贵家收铁,福贵的儿子有庆把福贵心爱的皮影箱拉出来,说要把那木箱上面的几根铁钉还有皮影上面的几根铁丝都拆出来。还有有庆那一句“那不解放台湾啦”,连天真无邪的孩子说的话都印上了时代的烙印。
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在琢磨“活着”这两个字,其实不管怎么活着,只要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只要活着,对家人、对朋友就是一种安慰、一种支撑。电影中,有好多个情节都让我深深地感觉到只要活着,能见到自己的家人、朋友,就是已经很幸福了。
第一次觉得活着好是在福贵被国民党捉丁后,在一次战役上战友们都死光了,吃的穿的什么都没有了,福贵只想快点回家,看看自己的母亲、老婆和孩子。他把手高高地举起的时候,我是多么地替他担心,心里不禁替他祈祷,只要能活着就好,不管怎么活着,都要回家看看。
第二次心里被活着感动是在龙二被枪毙的时候,听到那响彻街巷的五声枪响,福贵吓得尿了裤子。要知道当初如果他不是把家产都输给了龙二,那么那五枪就是福贵的了。虽然福贵那时候活得很艰苦,但是能活着看到老婆和孩子对他来说就已经很好了。
第三次是在有庆被区长的车撞倒的墙压死了。福贵看到血肉模糊的有庆时失声痛哭,家珍悲痛欲绝。区长春生也因此无法原谅自己的过错,后来春生受到迫害,老婆也自杀了,他把毕生的积蓄交给福贵,一来是当作补偿,二来他觉得在世上已经没什么好留恋了,他想把钱交给福贵后就自杀。这些都被家珍听到了,她最后原谅了春生,并叮嘱春生说“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你要好好活着”。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质朴的感情啊!虽然儿子死了,但是善良的家珍和福贵却不希望看到自己的朋友也死去,春生能好好地活着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安慰啊!
电影《活着》没有告诉我们悲惨的命运,里面的一次次死亡和不幸,没有使我们看到绝望,去控诉那个社会或者命运,相反每一次都告诉我们一定要好好活着,认真的活着,因为这两个字很重要。
苦涩的浪漫(电影《活着》观后感)
王欣欣 5月28日 有人曾说,人生正因这逆境与苦难,幸福才来的更有意义。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残酷的事实如何打压你的内心,更在于愉快地去尝试各种苦难。因为在这苦难之中,总有幸福,也总有浪漫。
而《活着》的 男主人公福贵也正是因为这点才更让人感到坚强。他作为一个地主少爷,原本满身尽是浮华之气。整日沉浸在赌场之中,外表看似光鲜亮丽。却因染上的恶习,他不仅失去了所有的财富,还失去了自己惟一的父亲和妻儿。
很多人都会觉得福贵可能会一蹶不振。可是并不是这样,经历了这第一个苦难之后,他渐渐褪去全身的浮华之气,开始持家养家。这是一个多么坚强的男人啊。而他的妻子后来也对他不离不弃。仿佛不幸的生活一刹那之间消失了一般,这些许的浪漫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细微的体现。可苦难却并不会如此轻易就放过他。
余华在他的自序中写到:“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中国社会几十年的变革,折射在福贵身上,仿若那个时代许多小人物的共同写照。从地主到无产阶级,却又因社会的背景和一次次的意外,他与他的亲人
经历一次次的生离死别。一家八口在几十年中几乎已全部死尽。这是怎样的凄楚,这近乎将一个人的全部摧毁。
《活着》是当今现代小说中,对生命意义有着超高解读的作品。电影在一定方面减少了小说中的悲剧气氛。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便可发现,原著中将这压抑的气氛描写的细致入微,可电影中却将这浪漫之感渐渐烘托出来。事实上,小说中看似冰冷残酷的风格,却从侧面向我们传达了幸福的真谛,那便是活着。
活着的意义,在这一冷一热之中,作者以自身的主观感受想要缓解苦难带来的伤痛。作者认为,对待苦难的办法是放弃挣扎,努力用一切方法忘却苦难。因为乐观的人认为在这苦难的转角,总会有值得自己活下去的价值。难道这不是苦涩的浪漫吗?学会在苦难中坚强的活着,这同样也是浪漫,同样也是幸福。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灾难随时都可能降临身边。但与其整日提心吊胆地过日,莫不如将意外看作小事,用乐观的心去对待。世界,说穿了,不过一粒灰尘罢了,有时真的很渺小。诚如余华所说:生命其实是没有幸福或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
这浪漫掺杂着苦涩,却来之不易,守之不亦也不易。愿枯苦之甘甜,澄澈吾心,吾能终身受用。
电影《活着》影评
电影《活着》被称为张艺谋作品中最贴合时代和丰富的影片,故事发生在动乱时期,黑色幽默贯穿其中,有泪有笑,令影片具有温情和悲悯的胸怀。这部影片以中国内战和新中国成立之后,两次政治为经,男主人公福贵一生的曲折命运为线,以时间为明线,一皮影戏为暗线,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彰显了人性的光辉,生命的延续。
时代命运缩影为主题
《活着》是跨越年代较长的一部影片,历史浓缩为个人的命运,同时个人的命运也反映着社会的命运,让我们更加看清历史的面容。
主人公福贵的遭遇异常凄惨,他几乎经历了那个年代所有的风雨,仿佛在他的身上或多或少的看到了我们祖辈的影子。影片透过一个人的一生遭遇,涵盖了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生死之间的苦笑。命运的无情和生命给予我们的苦笑。在福贵的一生中,最初当少爷时纸醉金迷,为赌钱舍妻弃子,气死父亲,十足的纨绔子弟,到五颗子弹的恐惧,打倒地主豪绅,龙二的子弹本应打在他身上,到儿子夭折之时的悲痛控诉,如此多的不幸却戏剧般的降临到他身上,像是命运的使然,无可奈何,只能承受!由此揭示出个人命运往往与时代命运相结合,由时代大河所袭卷。
独具匠心的一场皮影戏道具
在《红高粱》中,观众是不会忘记青纱口那一望无际的高粱地;在《菊豆》中,观众的视觉中反复出现杨家染坊里自房梁上悬挂而下的红黄布条,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陈家大院里的大红灯笼以及灰色的高墙更是电影故事的主线。无一例外的,皮影戏是是电影《活着》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但增添了观众的视觉享受,更是把电影的主题,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境地。
皮影戏在这部影片中是一种关于艺术与传统的象征,是人类生存中较高层次的需要。最初的时候,当福贵是个二世祖时,皮影戏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追求,到后来输光家产后,这既是艺术,又是谋生的手段,关系就更为微妙了,那既是他“干革命”的本钱,又是他需巧妙地保护以免于被扼杀、毁灭的“传统”。后来皮影戏还是给“灭”了,但在片子最后,我们发现那箱子还在,只是用于装小鸡。小鸡是新生命的象征,箱子曾经装过代表艺术的皮影戏道具,如今又承载着新生命,这就使艺术、传统与新生命有着相通与联系,则“活着”的意义又有了更深远的内涵。
音乐是影片气氛和情感的催化剂
音乐是一部影片调动气氛、渲染情感的主要道具。本片也不例外,影片始终贯穿着一段安静的旋律。无论是喜的高潮还是悲的高潮,背景音乐都是这段曲子。导演将曲子精心编排进不同的环境中,赋予曲子不同含义,给观众不同的感觉。如在福贵从部队回到小镇上时,一年没有见到爹的凤霞开心的拉着爹在石子路上奔跑,乐声缓缓响起。通常,在影片中表现欢乐的场景,背景音乐往往节奏明快,而在这里,导演大胆采用安静的旋律,反而更能显示出人物内心的安详、幸福,这样的快乐只当是苦中作乐吧。
《活着》具有一定的史诗性,很成功的用叙事的方式做出了自己的探讨和诠释,这也许就注定了作品的经典和不朽,面对这样的话题,我们是渺小的,语言是苍白的。或许,活着的过程中有太多的阴差阳错和机缘巧合,太多悲惨和苦难,活着本是不易,那么,就让我么更加珍惜这份活着的幸福吧。
《活着》电影观后感
《活着》张艺谋导演 巩俐 葛优主演
相对于电视剧,我一直更喜欢电影。很少有让我从头看到尾的电视剧,却一直对电影有期盼,一部电影,一段人生,在闲暇时,虔诚的打开一部电影,专注欣赏,很享受的一件事,跟着电影哭哭笑笑,把自己代入,仿佛就是我的故事。
我比较懒,经常看完电影,暗自发呆,沉浸剧情,自己反复感慨,有时候想着不如写下来与人分享,但是,好累,哈哈。可能今天勤快了一下,或者确实触动大到不写不行的地步。(虽然差不多就是写给自己看的)
看这个电影前,我是隐约有预感的,一部好电影,但这仅仅因为评分,我甚至不知道主演,我想说说,观影全程,我的心里路程。
电影一开始,一个赌场取景,四个人;福贵少爷,在旁边侍候的春生,与福贵赌博的貌似谦卑的龙二(我感觉很有心计的人),赌场里的记账的吧。福贵是有家底子的,葛优把他身上的气质表现的不可挑剔,会玩,有钱人,输的钱写了大半个账簿,签收画押满不在乎,看到这,我隐约觉得,在他身上要发生点什么。处理赌场回家路上,竟然是被仆人背回去的,有钱人真会玩,到了家,另有仆人专门掸灰,父亲骂骂咧咧,这个家早晚让他败光,一语成截。回到屋里,镜头切到女主,竟然是巩俐,我的天,更加期待。。此时的福贵身子骨可以说很虚脱了,站着摇摇晃晃,感觉要不行了的那种,日子过成这样,好像可以不过了,他对巩俐的关心,让我感觉他的人情味,原来也不是完全麻木,还有救。
戒不掉赌博,骂走前来相劝的媳妇,这让人看着可笑的嘴脸,无可救药;在老房子彻底输给龙二那晚,他难以接受的,他从来没想过这个结局,也在此时,媳妇带着闺女,怀着儿子要离开他,他站在街头,接受这一切,他明白自己现在好像一无所有了啊。他哭喊着,都没有了。我也莫名心酸,不管怎么样,人生中,体会这种失去所有的心情,每个人都是无助的。
但是,恰恰因为此,他活了。没错,父亲气死,母亲病倒,妻子离去,失去住所,但是,他的生命,他的生活仿佛开始了。他觉悟了,戒了赌,在街头当成了小贩,举着手,变卖一些物件,让人嘲笑,又让人怜悯,又让人感叹。拥有的时候,要懂得珍惜。
当巩俐牵着闺女,抱着儿子回来,女儿在街上找到他,牵着他往家跑的时候,我哭了。最难得不过共患难之人,这个家完整了,这就是爱情吧,她说,我就想跟你老老实实过日子,我把家里带来的首饰卖了,先给娘治病,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她一脸的无所畏惧,朴实又不平凡的她。
当福贵对生活重燃希望,去龙二那借来一箱皮影,拉上春生搭起班子,唱出第一句的时候,我觉得很欣慰,很心酸。赌场上的露那一手,就暗示着,这一生,皮影戏离不开他了。劳苦奔波,四处唱戏赚钱,身子因为劳动,越来越壮实,越来越健康,日子越来越好。
但是,他跟春生被抓去当壮丁了。生死不定,心里惦念着老婆孩子,他明白,什么都不如老婆孩子好。在终于回到家的那天早上,我看到,她背着孩子,带着女儿在街上挨家挨户送热水。她果然做到了,没有福贵的日子,她的日子多艰苦,不得而知,但是有一句话我一直知道,为母则刚。她是中国女性的浓缩,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
当他看到街头突然出现的福贵时,她无限的委屈化成泪水,她哭的多响,此时就有多幸福。我为她感动,苦尽甘来,这个家又一次变得完整。
女儿因为发烧失声了,所以即使被调皮使坏的小男孩拿着弹弓射石头,也无法言说。当弟弟在隔壁街听到动静,反应过来,疯狂往家跑的时候,我眼眶就发酸了,这就是亲情,弟弟在保护亲爱的姐姐。弟弟化身为愤怒的战斗,像个骑士。事后,又把一整碗放了很过辣椒的面全部倒到那个小男孩头顶。。。我其实是很感动的,这就是单纯的小男孩在帮她姐姐出气啊,且不管方式是否恰当,但是对于一个孩子,哪有那么多大道理呢,这是一个单纯护短有勇气的男子汉。这让我想到了我亲爱的弟弟,曾经也因为保护我,跟别人打架,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因为那个男孩对背着我说了一些不尊重的话。这让我也很感激我的父母,让我有了除了他们之外的以血缘为纽带的我的弟弟。
所以,当这样的弟弟出了事故,血淋漓的出现在镜头时,我像他的父母般哭的难以自抑。有一个细节,镇长引来福贵,到被血布覆盖的儿子面前,当听到远处妈妈传来的呼喊儿子的声音时,急忙让人把孩子抬走,说,不能让他妈看见,快,快抬走。我其实疑惑,为什么?是因为孩子是母亲怀胎十月,扎扎实实从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血肉吗,还是母亲更加软弱,父亲到底刚强一些吗。我想不清楚,却对这个妈妈,更加同情。
后来 ,女儿就这样长大了,有了好归宿 ,除了儿子是永远的痛,埋在心底,日子过的蒸蒸日上。女儿怀孕了,剧中出现了下一代,我感受到时间的痕迹了,一代又一代。或许人生就是那么的不可预测,女儿遇到年轻,不懂医术的医术,难产去世。福贵与巩俐就这样失去了两个孩子,上天总是在考验人心接受厄运的底线,仿佛没有心一样。
春生是与福贵撘班子唱戏的搭档,是与福贵一起被抓过壮丁,共患难的兄弟,也正是撞死福贵儿子的区长。兜兜转转,他的老婆最终自杀了,或许无形中应了那句话,他欠着一条人命,如今,老婆帮她还了。他也失去了活着的欲望。最终,巩俐终于打开紧闭的房门,让春生进屋坐,她心里的结,也在此刻放下了,我感动于宽容的力量,可以融化万物,是时间最大的美德。
故事的结尾,姥姥。姥爷。女婿。与孙子相聚一堂,姥爷给孙子讲,曾经给儿子讲过的故事。。。
生活从来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停止一分一毫,总要抗住,活着,就有希望。或许眼前尽是绝望,未来遥遥无期,日子总会越过越好,毕竟,还会差到哪里去,眼前已经这幅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