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初中生观后感1500字作文

小妹 1172分享

  大力推荐《火星救援》,它3D效果强烈、水晶般清晰的顶级画面、唯美恰到好处的音效,不得不说是一部完美的科幻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火星救援》初中生观后感1500字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火星救援》初中生观后感1500字作文

  其实在《移动迷宫2》和《火星救援》之间,还看了完整的《007幽灵党》和10分钟的《情剑》。从小喜欢看武侠片,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点开了《情剑》,看着谢霆锋的面瘫脸实在是坚持不下去,所以放弃。《007幽灵党》倒是看完了,看完之后有个感觉——我刚看了一场2016的春装发布会,整场就是詹姆斯邦德的西装秀,不过还是比较养眼的,然后就木有然后了。正式开始《火星救援》,故事梗概就不写了,豆瓣都有,况且自己也写不好故事梗概(说得好像别的能写好一样)。就分点写写我的感受吧。

  拿什么拯救你——Matt Damon!

  其实我无意于拿《火星救援》和《星际穿越》做比较。但当男主Mark Watney身着宇航服在火星上独自醒来的时,我瞬间想起《星际穿越》里伪造数据召唤队友来救的反面博士。电影看完后一百度,果然都是Matt Damon扮演的,并且还有《拯救大兵瑞恩》也是他。网友们都在调侃,美国到底花多少钱才能拯救你——Matt Damon?《星际穿越》我给9.5分,就像一个诺兰粉说的,“有星空,有诺兰,夫复何求”,那0.5权当是对新片寄予更高的期望吧。《火星救援》我也给9.5分,真实、朴素、幽默,不黑化、不矫情、不圣母。

  所谓3D效果。

  大多数3D电影我都感受不到效果,除了感觉画面暗一点。唯一一次深刻感受到效果的是《疯狂原始人》的悬崖。而这次男主被天线击中的镜头我感觉特别真实,仿佛要击中的是我,出于本能我甚至闭眼了3秒钟,然后才慢慢睁开。这种吓到闭眼的情况在3D影片中还是第一次,以前多发生于观看鬼片时。正是这根天线穿透了男主的宇航服,使得队友搜索不到他的生命体征信号认为其死亡,才有了“火星救援“这个故事。按照天朝的传统,这部剧应该叫做《一根天线引发的血案》。

  美国强大的医疗科技。

  男主带伤回到基地,自己完成了取出天线,取出天线碎渣,止血缝合的全过程。然后用一个“订书机”样式的神器进行了缝合。我对这个神器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不知道美国目前这类医疗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天朝目前我所知道的最多也就是缝完针不用拆线,但屡屡出现“不用拆线”的线与人体不亲和导致伤口愈合缓慢和反复。网友说淘宝啥都有,我准备去搜搜看,有的话我也买一个。

  自嘲幽默又意志坚定的植物学家

  男主Mark Watney在处理完伤口,意识到自己被遗留在火星上之后,就开始了火星生活记录。他的记录充满了吐槽和自黑。比如他必须用自己的粪便来种植土豆让自己存活下来,比如吐槽中校留下的怀旧disco等等。不过可能大家觉得并不好笑,我只能说笑点低的人处处都是点。有些网友质疑说,孤独会把人逼疯,男主怎么能一直那么理智呢?还质疑说男主独自一人的唠叨使得片子魅力大失。我不想反驳什么,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儿。我只说说我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荒野生存独自一人确实很容易把人逼疯,但是男主一直没有放弃被救援。他积极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人在有目标的时候就会少一点胡思乱想和消极堕落。况且他成功种植出了土豆并且和NASA取得了联系,这使得回家更加有希望。当然你说他是主角有“主角光环”我也完全赞同,毕竟这是电影。另一个问题是男主的吐槽唠叨,我恰好认为这正是这部片子的一个闪光点,非常写实。很多人独处的时候都会有偶尔的自言自语,何况他要一个人独处那么多个太阳日。翻找队友留下的东西时对队友的吐槽,因为意外土豆全部冻死时的悲愤,面对全美直播骂出了脏话,这些都是一个人最真实的反应。男主在最后救援时刻又开了一次大,扎破宇航服利用空气推力变身钢铁侠,惊险刺激啊。差点忘了我必须提一下种土豆这件事,看到男主的土豆幼苗破土而出,真的是很开心,让我想起我第一次种拟南芥长出幼苗时的心情。观察植物幼苗破土而出真的是一件能够让人敬畏生命的事!因为意外第二批幼苗被冻死枯萎时,是男主最失控的时候,愤怒地用拳头捶打,这个场面很朴实也很无奈。手动给我们的植物学家点个赞。

  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配角。

  第一个是美丽的中校船长。为什么对她印象深呢?因为她在乎每一位船员,因为她的团队精神让我感动。好吧,我承认前面那句是我瞎编的,我只是因为她长得美所以对她印象深刻。第二个是一直和NASA负责人唱反调的黑人大叔。我猜想NASA负责人一开始有放弃男主的想法,因为救援这件事的代价很大而且难度很高,为了其他人的生命安全和大局考虑,他可能认为一个人的性命没那么重要。但他内心一定也是想救的,只是局面不好掌控。黑人大叔就不同,他坚定地要救男主,如果没有他的奔走坚持男主无法和NASA取得联系,退一步说至少没那么快和NASA取得联系。在大叔灵感乍泄,发现男主要去阿瑞斯谷寻找早已被遗弃的探路者号时,他让NASA早期工作人员找出了那个探测器的接收器,然后和男主取得了联系。在那一刻,我认为他们的是心有灵犀的。在这种牺牲个人和保全大局的选择上,黑人大叔告诉我们,其实是可以双赢的,就看大家想多少办法、做多少努力和有没有勇气承担风险。第三个是提供了拯救男主计划的印度天才小哥,体现了一个真正的科技工作者对所从事领域的热爱,他的概念里不怎么有领导,他为NASA高层解释自己方案时,把人当作星球,拿一个订书机来回比划,简直太萌了。这个片子没有坏人,当他们花费那么多努力挽救一个人时,真的温暖了每一位观众。

  火星救援观后感作文

  先简单介绍一下本片的剧情:在一次人类登陆火星的任务中,宇航员马克·沃特尼(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经历了一场恶劣的风暴后,与他的机组成员失联,所有人都认为他在这次任务中丧生。然而,马克却幸运地活了下来,然而他发现自己孤单地置身于异星球。面对贫乏的生命补给,马克必须用他的聪明才智和顽强的精神存活下来,并找寻向地球发出“他还活着”求救信号的方法,而地球上的人也面临着是否前往火星去拯救他的分歧。影片改编自安迪·威尔的同名科幻小说。

  电影里,马特·达蒙滞留在火星上时,他非常乐观,像个话唠一样不断展示着一个中青年理工宅的个人才艺,作为植物学家的他,一个人在火星上造水、造空气,发电,甚至还用自己的便便种土豆。同时达蒙还吐槽不断——不是对着摄像头吐槽队友的disco舞曲老土,就是吐槽NASA的行动迟缓如老头,又或者自嘲自己是横行火星的宇宙海盗,天天在火星上看风景。可以说,幽默是《火星救援》与其他科幻片最大的不同,马特·达蒙的“呆萌”再次得到展现。

  另外,中国著名影视女演员陈数的加盟让本片又多了一份看点。在《火星救援》里,因为有了中国的无私奉献和高科技技术,马特·达蒙才最终回到了地球。陈数就在戏中出演了这样一位重要角色——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Zhu Tao”,别以为这是为了讨好中国观众加的桥段,在安迪·威尔最早写作的同名小说里,中国国家航天局就已经是救援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

  总的来说火星是一部质量不错的偏向写实的硬科幻电影,虽然3D效果很一般,但是一部适合一个人观看的电影。

  火星救援观后感800字

  赶趟看了呆萌的《火星救援》,真是最近在影院上映最好看的作品了~除了get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原来是条宇宙定理外,还对一路把我看懵逼的各类专业词汇留下一点好奇,原因是本片对普通受众非常友好,呆萌同学不仅话痨逗逼而且行动力惊人,简直是人类正能量和智慧的集大成者,让人完全感受不到来自硬科幻一贯碾压观众智商的恶意。

  虽说整部电影到处是可以开整堂课的科学细节,不过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有这么两处,一是呆萌同学饿的皮包骨头还有力气想海商法对于自己的意义,他一个堂堂理工男居然有功夫研究这个,而且那位拯救他的印度基友立刻就能get他的脑洞说明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了?据此细节可推,莫非今日的理工男早已不是一心只泡实验室的书呆了?嗯...这很有可能...

  二是呆萌同学不远万里拉回来一个古早的卫星之后与地球通信了,当然整片充满了“要是一个普通人死一万次都不够”的细节,只是这个点尤为让我反省自己,没错虽然我啥都不会死一万次不足惜,但我的点既不是种土豆也不是造水,就是这么一个找回失落破烂的小事件。完成这一事件,首先得知道有这么一个卫星,其次得知道这东西确切的位置,再次得排除万难把它拉回来,最后得有这么一个基友和你心意相通,把这俩只会摇脑袋的超延迟照相机用上,看到这里我膝盖已碎,词穷。

  仅以上两点给我的启发就是,无论进行哪个方向的知识探索,对人类整体科学、文化、政治进程的了解都是不可或缺的,对单一学科的历史进度也是要深入研究的,站在人类集体智慧的肩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手里的土豆、屏幕上的代码。

  《火星救援》观后感

  昨日上午闲着无事,就拿手机翻看一些电影,突然看到我一向期盼的电影《火星救援》大促,就赶紧预定了座位,等待着这一次的视觉盛宴。好容易等到了晚上,早早的来到了电影院,这个时候的人还不是很多,可能是正因这寒冷的天气,也可能是正因这郑州的交通。还好,我喜爱这种氛围。到了电影开始的时候,当巨大的荧幕切换到浩瀚宇宙的时候,我知道这部电影不会让我失望。昨儿晚些的时候,我也写了一个简短的评价,拘泥于微信的字数,这天抽个时刻系统的去评价下这个电影。当然,这一切只是个人观点,你无须在意,更多的需要你亲自去电影院观看。

  刚开始,故事似乎有些俗套。一次意外让队友误以为马特·达蒙已死,然后几个人乘坐宇宙飞船离开火星。但,这刚开始的几个镜头,就让我眼角湿润。在浩瀚的宇宙星空中,人类只是一个渺小的存在,你无法抵挡火星上突起的风暴(当然,现实中不可能),你无法阻止队友的“死亡”,你不得不放下生死未卜的队友……好在这一切都已过去。但是,新的问题来了,马特被独自留在了火星上,距离地球最近距离到达5500万公里,这可不是用地球上的距离能够衡量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吧,你在火星上发个信息,用光速传播,还需要12分钟才能到达地球。好吧,在这荒无人烟的火星上,马特要如何生存呢?

  幸好,马特是个植物学家,也懂一些化学知识。

  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水循环,马特采取的是氢气点燃法,这个我们高中学习过。但是,氢气点燃的剧烈爆炸也让马特尝了苦头。至于氢气,那是马特从火箭燃料中联氨在铱催化下分解出来的。还有要解决的就是食物和氧气循环的问题,马特选取种植土豆。在火星上是不适合种植植物的,原因有很多,温度啊,湿度啊,务必元素啊等等。这一点,马特选取在居住舱种植,营养元素是用粪便解决的。当然,在火星上种植土豆,就应是一种不错的体验。解决了这些基本的问题,马特需要更近一步,选取与地球联络,并需要去到下次计划登陆火星的位置。这其中,当然历尽千辛,我就不剧透了。个性当居住舱正因气压爆炸的时候,土豆瞬间死亡的时候,我看的流泪了。

  下方说说,影片用到的为飞船加速的方法,就是《星际穿越》中同样用到的“弹弓效应”。“弹弓效应”又叫“引力助推”、“拉扯效应”等,是很常见的宇宙飞船加速(减速)方法。

  下方用一个图形象的表示下加速过程:

  如上图,地球高速向右户外,而飞行器呢,它逐渐向地球靠近,然后贴着地球飞一段时刻,最后离开——这就是引力助推的过程。为什么飞行器经过这种飞行后,相对于太阳来说,速度就会增加?原来,地球的引力十分大,对于靠近地球的物体,地球就像吸铁石头一样,会把那个物体吸过来。整个过程就好像是地球抛出一根长长的隐形铁链——引力。铁链的一端系在飞行器上,当地球不断向右户外时,铁链也在拉扯飞行器,不断地改变飞行器的方向和速度。在地球的这种拉扯下,飞行器相对于太阳的速度就大大地改变了。能够看出,飞行器相对太阳的速度增加,是以牺牲地球的角动量为代价的,而地球质量巨大,牺牲的这点角动量对地球不会有什么影响。另外,正因距离越近,引力就越大,因此我们能够得出,引力助推时,飞行器越靠近地球,所获得的助推就越大。

  好了,整个电影结束了。以马特的获救结束。这真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一次科学的胜利。在科学的帮忙下,我们人类最后有机会脱离地球,去征服一个又一个星球。也很好的诠释了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全片没有反派主角,也许最大的反派就是——宇宙!

  火星救援优秀观后感

  花了接近一周的碎片时间(好吧,我承认,不完全是碎片时间,还有很多晚饭后嗑瓜子的时间)在电影上映前看完《火星救援》,虽然小说详尽的描述让我对剧情倒背如流,但仍然丝毫抵挡不住我对电影的期待!

  小说以马克.沃特尼(男猪脚)的“火星日记”开头,第一章可以说有点无聊,因为马克在日记里罗嗦了诸如MAV/MDV如何工作,以及Ares计划,这个扩展人类地平线的计划是如何实施的,马克所在的团队(一组6人团队)执行的是Ares3计划。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他们临时终止计划立即撤离,队友以为马克惨遭意外且已无生命体象征,才不得不撇下他撤离,但幸运的他居然幸存下来,死里逃生,不仅在寸草不生的火星上种出了

    915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