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观后感400字作文

小妹 1172分享

  《金陵十三钗》影片以一个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的小姑娘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金陵十三钗观后感400字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400字作文

  周末带着我的助理一起看了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心灵受到很大的撞击。非常震撼的一部电影,有深度。影片以一个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的小姑娘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故事,南京的十二个妓女和一个小男娃代替十三个女学生去给日本人庆功的故事。战争的场面很让人震撼,日本人在中国的烧杀抢掠 无恶不作,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暴行,鲜血淋漓的展现在每个人眼前。我是四十岁的人,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全场的观众几乎都是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很多人不知道抗日战争的严酷,竟然还有男性观众发出笑声,这是多么无知的笑声!我感到中国教育的失败!年青的一代,他们太需要这种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影片了,他们一味的享受着今天的美好生活,不知道这样的美好生活是一代代的先人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看完了这部影片,带给我的更多的是思考,1。我们一定要强国,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不被外族入侵,才能让我们的老人儿童过上平安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要加紧工作,为自己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 2。战争中,人性的光辉出现了,贝尔有一个普通人变成了神父,战争激发了他作为男人的正义感 责任感,他不顾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护教堂里的女学生。在所有人眼里很不屑的妓女,也真情流露,牺牲自己的性命来保护小女学生。看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3。要在年轻人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现在很多人只想享受 ,得到,不想着奉献,这样下去很可怕的。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作文

  怀着一丝不安走进电影院只为看一场名为金陵十三钗的电影,看看张导演的大制作,在脑海再重复一遍日军侵略南京的悲痛影像,我们要记得些什么,要做些什么,感慨一下现在的幸福生活真的是不容易啊。

  一种沉重的素材,虽然历史已经远去,可是当你看见被复活的历史一幕幕出现在眼前时,心情是悲衰的。虽然短短的两个钟,却是浓缩时间来表现出当年日军的残暴冷血,是如何对待国民,正所谓杀烧抢奸样样齐,看得心是怦怦的紧张,在每一个镜头下,多么害怕又会死掉一个人,不管出于剧情的安排还是在当年日军侵略的时候,死一个人在侵略者的眼里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因为他们要做的是扫平,霸占他国的国土和国民,在用高科技的军备里,侵占一个国家不仅是土地的占有,还包括人在内的一切,此时南京城里的一切只能是肉板上的肉等待的是任人宰割,当时的国军又去了哪里呢?国需要有人保护,家亦是需要有人保护,当进入视野的一群学生面临危险时,这就俨然成了一个家,保护他们的人竟然是一群女子——秦淮河歌妓,她们无力抡大刀不会发射枪,但是她们却是用生命去守护一个小家,人与人之间的命都是可贵的,没有人会说自己不怕死,在特定的时间里上升的责任感不是因为一个人要为国家牺牲,在她们看来只是用生命做一点有价值的事情。

  坐在舒服的凳子看坦克隆隆的前进,机关枪不停的扫射,眼泪不停的流,虽然编剧只是用了严歌苓说的“只有一点儿南京大屠杀里的影子”,可影子的存在是为了提醒我们在教育我们青年的一代勿忘国耻。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看完了,心情很低落,中日战争给我们的印象总是沉痛的,8年的抗战胜利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不管是电影《南京,南京》还是电视剧《亮剑》、《雪豹》等,都是以日本侵华为素材。

  中国成立前,就是处于一个战争年代,很多家庭被迫分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例子频频不断。《金陵十三钗》一个简单而又意义深远的抗日题材,抗日战士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护女学生的安全,他们没有什么文化学问,但是一旦遇到外敌的时候,都会展现出一种爱国精神,一种军人无私的勇气。人肉炸弹保女学生,镜头中的他们也只是一闪而过,但他们的作用却是伟大而不可磨灭的,没有他们女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撤离。

  最后一名士兵也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秦淮河的女人们,没有人愿意一生下来就从事这种职业,他们也是被逼无奈。整理发型后的他们,也是一样充满孩子气息,他们心底也是保有一份纯洁的。

  牺牲自己救赎那些孩子,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从这里也反应一种崇高的人道主义,中国人的血性、不屈不挠的精神。不把一颗子弹留给敌人。

  每个人都有一颗无私的心,一旦触及不管是什么岗位层次的人,都会爆发出来,拾荒的老人会抱起小悦悦,过路的行人会跳下水救困在公交车的同胞等,希望每个人多奉献一点无私的心,让社会充满爱,让国家充满温暖,那么这个冬天我们就不会感到寒冷!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5000字

  《金》片正如火如荼在全国各地上演,从上演前的宣传,到上演后的评论、争议,都对观众的吸引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怀着好奇心,本人也走进了影院,一睹为快,观后心得如下:

  应该说,与历来反映中国战争题材的影片在制作上是有很大的突破的,在音响、色彩、拍摄角度、道具、场景诸如此类方面都给人有一种震撼和冲击力。比如激烈战斗带来的残垣断壁、神秘深遂的欧式教堂、二战时的日本坦克、以及惨不忍睹的血肉横飞、爆炸掀起的断臂残肢等等,对渲染侵略者的暴行与兽性都起到了极大的批判和谴责效果,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和平的重要。然而人们关注得更多的似乎不完全在影片的制作上,而是在事实的真相与作者向观众传达一种什么意图上。本人愚见如下:

  首先,中国军队确确实实是战败了,南京城失守了,然而影片却并没有着意去描写这个不争的事实,而是用了一小队中国士兵的顽强抵抗,以及最后一名战士没有苟且偷生,而且在危急时刻仍然挽救了青年女生惨遭蹂躏,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壮举,给人以虽败犹荣的强烈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作者的独具匠心。当然,某些细节有待磋商,比如用狙击步枪在几十米开外引爆手榴弹,不说准确度难以置信,即使打中了手榴弹,也不一定就能引爆的。

  其次,作者要把一群从事人肉生意的妓女,经过手上的妙笔,将她们一步步转化成具有大无畏牺牲精神的英雄,不能不说是有点勉为其难,费尽心机了。既要写出妓女们丑陋、猥狎的一面,如衣冠不整、出言粗俗,又要写出她们人性中善良、有侧隐心的一面,如为了让临死的伤病员能听一段秦淮唱曲,不惜以生命的代价回花楼取琵琶弦,最终十二位妓女集体替代学生前往魔窟无一而返的英雄壮举。固然,妓女行当是丑陋的,然而妓女本身却不乏沉鱼落雁之人。为了烘托其正面,推出了一位绝世佳人,且一口流利的英语,也是作者的良苦用心、画龙点睛之笔。正因为如此,引起部分有心观众的争议也就在所难免了。

  其三、那位冒牌神父同样存有争议。他不是来传教的,也不是来行善的,仅仅只是一位殡葬师,给死人化化妆之类来赚钱的。他并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他酗酒、好色、想占妓女的便宜,然而在特殊的环境下,他于危难而不顾挺身而出,更有意思的是,他不仅会开车,竟还能将一辆报废的卡车给修好,最终将一群女学生带出了南京城。这种人性的跳跃性显然会让人产生怀疑,但作为一个故事听听,也不乏有令人感动和佩服的一面。

  其四、女学生们是让人揪心的,在战火中她们是那么地无助,如同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随时随地都有被蹂躏的可能。试想如果没有士兵们的相助,没有假神父的呵护,没有妓女们的牺牲,她们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她们开始对妓女们是不屑一顾的,不和她们搭话,甚至不和她们共用洗手间,然而在最危难的时刻,她们又相互掩护,这唯一的动力大概就是民族感了。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在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上,不管其人其事,中国人这三个字都会让他们团结起来呢?还有那位为了救女儿出魔窟委身当汉奸的爸爸,最终还是死在日本鬼子的枪下,都说明了难分难解、血融入水的骨肉情,民族情。

  宣传中将《金》片冠以史诗之作,这一点我倒不敢苟同,说来说去也就是南京事件中一个片断,更何况是以妓女为题材,有小题大做的嫌疑。倒是在电影创作与制作上,与以往相比有一定的突破。至于争议,现在就是一个争议的时代,不说谁都难创作出十全十美的史诗之作,即使你写得再好,演得再妙,也是一人难称百人心。更何况我们的创作者们同样面临着浮燥、利益趋使、黔驴技巧的尴尬时期,能拍出这样有突破的片子,已经让人看到一线希望了。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000字

  《金陵十三钗》紧紧围绕“南京大屠杀”中,为拯救十几名教会女学生而展开的故事。国军残余士兵,为拯救被日军追逐的女生,浴血奋战,顽强抵抗,让女学生们逃进了战场上唯一残存的外籍教堂;美国殡葬人士约翰.米勒(贝尔饰演),为阻止追逐进教堂对女生施行暴行的日军士兵,假扮神父,正气凛然,惨遭毒打;最后的国军英雄李教官(佟大为饰演),为分散教堂里日军的兽行,一人对付几十个日军,直到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一群逃难躲进教堂的秦淮青楼妓女,目睹女学生们为保护她们而引开日军注意力而惨遭欺凌,在看到女学生们为了不再遭受欺侮而准备集体跳楼自杀的时候,在头牌妓女玉墨(倪妮饰演)的提议下,顶替女学生们前去“赴日军庆功宴”;接受神父遗愿保护女生们的陈乔治(黄天元饰演),在最后差一名额(因有两名妓女之前死于日军之手)的紧要关头,男扮女妆顶替女生前赴死亡之邀;女生书娟(张歆怡饰演)的父亲(曹可凡饰演)为了能让女儿离开血腥的南京,不惜倾家荡产并遭受亲生女儿的歧视,假作汉奸在日军中周旋,最后时刻没有暴露妓女顶替女生的真相,恍惚中也惨遭日军枪杀;最后,假神父约翰终于成功把十三名女学生用自己修理好的卡车送出了南京。

  整个电影的场景真实性再现,让观众是在精神极度压抑中看完的。从而,也让观众对那场人为灾难怀有极其沉痛的深思。更让观众对战争中人性的认识得到一种别样的感知。

  可是,剧情场景的真实掩盖不了故事情节的虚假。首先,南京大屠杀时外国人的“安全区”都没有安全可言,何况一个小小的教堂。特别是日军士兵已经对教堂侵犯,并遭受了“一个人的重创(李教官的打击)”之后,更不可能有日军军官假惺惺的致歉。其次,清纯女学生与堕落妓女之间的矛盾开始是水火不容,格格不入,后来却能和平共处,相互救赎,令人难于信服。再次,人的天性“大难临头各自飞”,却被《金陵十三钗》演绎成了“大难来临,舍命救他人”的壮举,这能让人相信吗?!虽然这样的主题是应该提倡,也必须提倡的,可体现在对社会、对人生都“看破”的妓女们身上就更难以让人信服!

  《金陵十三钗》最大的败笔是没有交待清楚妓女们顶替女学生们“赴日军庆功宴”的最后场景。她们的结局最终如何成了一个让观众自己去思考,也是画外音里书娟的“迷”,更让观众产生这真是个“壮举吗?”的疑问。已经花费六个亿,难道就舍不得多点场景让观众感受到妓女们“真实的悲壮”?!从而让观众更多相信她们的“伟大”?!

  好的电影必须具备三大条件:一是故事真实感人,二是场景艺术逼真,三是主题正派具有广泛社会教育意义。而《金陵十三钗》欠缺的正是第一条,故而,本人觉得《金陵十三钗》算不上好的电影,也不具备进军奥斯卡的条件。不过,《金陵十三钗》比起张艺谋前几年的纯娱乐“商业大片”来已有很大进步,特别是他又一次推出的这新一批第一次上银幕的年轻演员就给观众留下了非常震憾的深刻印象。


相关文章:

1.金陵十三钗观后感800字优秀作文

2.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作文800字

3.金陵十三钗观后感小学生作文

4.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作文 

5.中学生看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作文

    92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