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赵亚夫》观后感优秀范文
电影《赵亚夫》讲述的是赵亚夫同志几十年如一日,不计个人得失,不求任何回报,帮助农民致富的真实感人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赵亚夫》观后感优秀范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赵亚夫》观后感范文一
近日观看了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赵亚夫为原型创作的同名电影《赵亚夫》,电影以穿插叙事的方式讲述了赵亚夫同志的两个人生阶段:一个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赵亚夫40多岁时,把草莓从日本引进回来;另一个是他60岁退休以后,却仍坚持来戴庄带着农民种植越光水稻,兴办农业合作社。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就算是退休后,依然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发展农业,带领农民致富,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电影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亚夫精神”的内涵。赵亚夫同志一心扑在农村工作上,一干就是五十多年,他将一生奉献给了农村和农民。有人问赵亚夫,“是什么力量使你在农业的道路上走了半个多世纪?”赵亚夫说:“因为农民太苦了。”从在农村工作以来,他就一直把将农民脱贫致富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不管是意气风发的青壮年农科学者还是退休后两鬓斑白却仍不忘背着背包往农村跑的老主任,赵亚夫同志没有一天懈怠过自己的农村工作和作为党员的政治信仰。他将没能给予儿子的耐心给予了辖区内的每一个农户,他跑坏了一双双的鞋子,双手沾满泥土,实地考察研究每一寸农田土壤,思考科学种植方案;他跑闪了腰,依旧一家一户蹲点指导,提供技术、产销方案,耐心做着思想工作,帮助穷怕了、穷惯了的农民乡亲们,放下负担和怀疑,勇敢接受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模式。
电影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赵亚夫对年轻村官张伟明所说的一句话。赵亚夫说:“选择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自己的选择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是啊,赵亚夫同志选择了农业,并且身体力行的将论文写在了土地上,帮助偏僻穷困的戴庄村成为一个现代化高效生态农业村庄。赵亚夫同志不仅仅是共产党员,更是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楷模。他也是千千万万优秀共产党的缩影和典型。“亚夫精神”突显出了共产党员们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做实事的本质!考量一名共产党员优秀与否,最重要的不是他的政绩,而是他工作中面向的人民群众,心中的那一杆秤、那一把尺。
我们要学习“亚夫精神”,不管身份如何、岗位在哪里,都拿出刻苦钻研的态度、勇于奉献的精神。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勤勤恳恳、保持初心,认真学习并乐于奉献,将艰苦奋斗、投身祖国建设作为一生不变的信仰和目标。
《赵亚夫》观后感范文二
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广大党员学习榜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集团党委的组织下,市政公司党支部全体党员集体观看了优秀主旋律影片《赵亚夫》。
电影讲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赵亚夫同志扎根农村的不平凡事迹。赵亚夫同志几十年如一日的不计个人得失,致力发展现代农业,改变农村面貌,真正的心系农民生活,将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农村工作看似简单却很复杂。影片中,赵亚夫同志带领一班人从意气风发做研究的年轻农科学者,转变成深入农间挨家挨户精准帮扶的扶贫领头人,他们迷茫过、低落过,遭遇困阻甚至举步维艰,但他们的信念始终坚持,并未改变。平凡的工作,带来不平凡的成果,“实在是太难了……”这样朴实的话语才是他们竭尽所能的力量源泉。
电影让我们几度热泪盈眶,也让我们内心充满力量。我们要学习“亚夫”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信仰,不忘初心,勤勤恳恳,乐于奉献,立足本职为城市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赵亚夫》观后感范文三
电影《赵亚夫》讲述了时代楷模赵亚夫的两个人生阶段,一个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赵亚夫40多岁时,把草莓从日本引进回来,另一个是他60岁退休以后,来戴庄带着农民种越光水稻。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服务农民,退休后,依然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发展农业,带领农民致富,他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是毕生惠农兴农的“大地活雷锋”。
一份担当,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赵亚夫作为镇江农科所的原所长,上世纪80年代,他去日本学习水稻种植技术,将自己节省下来的外汇换成了农业书籍和20棵宝贵的原种草莓苗。回国后,他无偿带领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供种苗服务。退休后他在句容带领村民种植越光水稻等新品种,推广有机种植,并主动帮助农民开拓寻找市场。他开辟了农村经营制度新实践,用实践创造了“戴庄经验”,在江苏省广泛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颗真心,一心为民的朴实情感
有人问赵亚夫,“是什么力量使你在农业的道路上走了半个多世纪?”赵亚夫说:“因为农民太苦了。”赵亚夫从宜兴农林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镇江农科所工作,当时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深深刺痛了他的心,激发了他投身农业科技的责任和改变农村面貌的志向。50多年来,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始终心系“三农”,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农村。他与农民一样在地里一脚泥水一身灰尘,在他的帮助下,如今的茅山老区,已是田野风光如画,村民安居小康。
一个榜样,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
赵亚夫被电影《雷锋》中展现的雷锋精神深深打动,被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所感染,对党的崇敬和向往,坚定了他为党工作、奉献农村的决心。从那时起,苏南丘陵山区最贫穷、最落后、农民最需要的地方,都有他忙碌的脚步和奉献的身影。他先后在武进、丹阳、宜兴等地常年蹲点,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哪怕退休后,在看到茅山老区还尚未脱贫、农民还没真正富裕起来的景象,他不顾年事已高、疾病缠身,坚持到贫困落后的戴庄村,完成自己多年的夙愿,努力帮助农民脱贫奔小康。
一种品德,淡泊名利的价值追求
作为一个农村科技推广工作者,赵亚夫有很多专利,以他的知识和技术,随便入个股,都能成为富翁,但他没有这样做。他把农民富裕当作自己最大追求,把“三农”兴旺当作自己最大的理想。他从不求个人升迁,不图个人名利,他主持、经手的项目经费以千万计,但从不谋取私利。50多年来,江苏丘陵山区的风霜,染白了他的双鬓,但不变的是他为农民服务的心,他说,为农民服务,说高一点,是我的人生目标;说平一点,是我的兴趣爱好。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为农民服务到老。
赵亚夫的经历看起来很平淡而精彩,看上去似乎只是抱定了一个信念,认准了一个目标,默默努力劳作。而实践中,他为了推广草莓,冒着风险,与农民打赌,结果致富一方。他选择句容最穷的一个村,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组建合作社,帮助村民走上小康之路。他既平凡又伟大,既可敬又可学。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只有那些对理想和目标坚持付出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像赵亚夫说的那样,“人既然下了这个决心,就一定要做出点事情来,不可虚度了生命。”
《赵亚夫》观后感范文四
最近有幸观看了主旋律电影《赵亚夫》,在观影的过程中,自己渐渐被剧情深深吸引,并几度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祖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发光发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样在党建工作中,群众和党员的作用也同等重要,党员同志在工作中要做好带头和表率,带领大家把握大方向,而我们群众也要在生产工作中全力支持党员的工作,积极配合、在他们的指导帮助下,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赵亚夫是个将一生奉献给了农村,将论文书写在大地上的优秀共产党员,作为农业科技的专家,他将没能给予儿子的耐心给予了辖区内的每一个农户,不管是殷切期待他帮助的贫困户们,还是一些一次次怀疑抵触他的“老顽固”,他跑坏了一双双的鞋子,穿过田间、走过农户,双手沾满泥土,实地考察研究每一寸农田土壤,思考科学种植方案;他跑闪了腰,一家一户蹲点指导,提供技术、产销方案,耐心做着思想工作,帮助穷怕了、穷惯了的农民乡亲们,放下负担和怀疑,勇敢接受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模式。
赵亚夫一心扑在农村工作上,一干就是48年,让他一直坚持的,不是“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仅仅就是因为他是真正地心系农民生活,将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作为了一生的奋斗目标。农村工作一直以来就很艰难和复杂,从起初意气勃发的青壮年的农科学者,到后来两鬓斑白、退休后还背着简陋背包一趟趟往农村跑的老主任,赵亚夫的工作也经历过低谷、迷茫甚至举步维艰,可他从来没有一天懈怠过自己的农村工作,和伟大的政治信仰。影片中他在向后辈传承自己的思想信念时提到:让他坚持至今的动力很简单,就是他太了解农民的生活,他们的生活真的太难了!所以他要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然而就是这么简单的对白,突显出了赵亚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平凡”和“伟大”。如何定义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个最好评价的标准,就在于群众对他的口碑和对他工作的反馈。
“我认得你!”不得不承认导演对于这个“傻村民”角色表现得别具匠心。赵亚夫多年来奔波在农村基层工作,每户人家、每个村民都熟识他,亲切喊他一声“赵主任”,这些已经不足为奇。最为深刻的就是:一个在生产中因为意外而砸伤了脑袋,变成一个迷迷糊糊的“傻子”的青年,忘记了很多很多的人和事,却偏偏没有忘记赵亚夫,影片中赵亚夫多次来到戴庄开展工作时,“傻子”都激动地指着赵亚夫嚷嚷:“我认得你,我认得你!”
影片刚开始的时候,“傻子”的嚷嚷和赵亚夫略微内疚责难的表情,还有些让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随着剧情发展,反复的“我认得你!”终于让我恍然大悟,“傻子”的执着恰恰也体现了,赵亚夫48年农村一线科研脱贫工作的艰苦执着。每个农民都记得他的无私奉献,每个群众都感恩他的帮助让他们脱贫致富。
赵亚夫同志不仅仅是共产党员,更是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楷模。他也是千千万万优秀共产党的缩影和典型。一句“我认得你”,突显出了共产党员们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做实事的本质!考量一名共产党员优秀与否,最重要的不是他的政绩,而是他工作中面向的人民群众,心中的那一杆秤、那一把尺。
我们要学习“亚夫精神”,不管身份如何、岗位在哪里,都拿出刻苦钻研的态度、勇于奉献的精神。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勤勤恳恳、保持初心,认真学习并乐于奉献,将艰苦奋斗、投身祖国建设作为一生不变的信仰和目标。
不管是谁,只要坚持“亚夫精神”,都可以做到我们力所能及的优秀,成为“我认得你”所体现的人民群众的赞许和期待,为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赵亚夫》观后感范文五
工作后,面对日复一日的生活,我时常会迷茫困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一次随心所欲的冒险?还是一场循规蹈矩的演出?直到有幸观看到电影《赵亚夫》,在这位优秀共产党员、农业科技工作者身上,找到了答案——人生就如同行走于旋转楼梯上,看似兜兜转转,实则是不断向上的攀登。
电影采用穿插叙事的方式,描述了赵亚夫二十年前在解塘村推广草莓种植、二十年后在戴庄普及大米技术的历程,一前一后,相同的窘境、相同的问题、相似的工作,他却越做越有信心、越做越有恒心。以小见大,50年来,赵亚夫恪守“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卖,实现农民富”的承诺,坚守在农技推广的岗位,跪着传授技术,以土地做伴,以农民为亲,把农民丰收的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实实在在的效益装进农民口袋。正是这种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性工作,才孕育了如今的“亚夫精神”。这就是一位先进典型向我们呈现的人生,兜兜转转50余年,工作没变,热忱没变,初心没变,但人生却愈发熠熠生辉。在广受赞誉的时候,赵亚夫始终认为:我真的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这个回答真给我这年轻又浮躁的心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让我学会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心存信念,是向上行走的催动剂。“我觉得农村太穷,农民太苦了”,他心里念着三年自然灾害死去的农民,一张张面黄肌瘦的面孔,正是有这样强大的精神动力,他才能忍得住常年的腰疼病跪在地上检查桃树病因,才能放弃悠闲的退休生活奔波于乡间土地。
从每个台阶寻找经验,是向上行走的助力剂。二十年后帮助戴庄村脱贫,赵亚夫吸取了在解塘村的经验,农民思想抗拒,就逐个击破,以少数带动大多数;二十年前草莓、葡萄滞销,二十年后他就鼓励戴庄兴办农业合作社,抓营销,市场多大就生产多少,直接与市场对接。无数个日夜匍匐于案桌前、土地上,搞创新、因地制宜,才能保证每个村庄成功脱贫。
生活就是在既定的轨道里,敢想、敢做,做好、做透,心存信念,积累经验,不断创新,热爱本职工作,专心于一事,通过日常的精进,精神自然得到升华,形成厚德载物的人格,我想劳动的尊贵体现于此,人生的价值也彰显于此吧。
“亚夫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一种踏实奋进的精神,于我,是一种指引,更是一种动力。作为测绘新兵,更应当学习发场“亚夫精神”,找准定位,在测绘事业转型期担当好本职工作,在地理国情监测领域用好数据、搞好应用、做好创新,才不枉内外业同事们的通宵达旦、风吹雨淋,才能把多年求学的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测绘苏军”建设、测绘强国梦、美丽中国梦。
《赵亚夫》观后感范文六
电影《赵亚夫》的原型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赵亚夫40多岁时,把草莓从日本引进回来,60岁退休以后,带着农民种越光水稻。他一心为农,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只要是农民的电话,他的线路从不“占线”。在探索现代农业的道路上,他不断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让农民利益最大化”。
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学习“赵亚夫”精神,不做“面子”工程,让群众来评判工作的成绩。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深入体察群众民情,让群众利益成为工作最根本的出发点,真正做到把群众的事儿挂在心上,知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急,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践行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向赵亚夫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多年来,赵亚夫无论何时何地,始终坚持在农村田间工作,为了帮助农民脱贫而不断奋斗,为此“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在茅山老区广为流传。作为党员,我们要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发扬“老黄牛”精神,勇挑重担,任劳任怨,全身心地投入。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用锲而不舍的精神,攻克工作中看似不能战胜的难关,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向赵亚夫学习敬业实干的精神。爱岗敬业苦干实干是每个人在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这样的思想。赵亚夫长期扎根农村基层,真正实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卖,实现农民富。多年来,他的爱岗敬业精神让老百姓对他产生了发自内心的信任和佩服。作为党员,我们要向赵亚夫学习,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服务群众,做到求真务实、敬业实干,从而贏得群众的尊重。
向赵亚夫学习开拓创新的精神。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开拓创新的时代。赵亚夫从引进20棵草莓苗起步,圆了百万农民的致富梦、小康梦、幸福梦。他40岁学习日语,60岁钻研电脑,70岁走进从未涉足的蔬菜领域,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开拓创新是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作为党员,我们要向赵亚夫学习,学习他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各自岗位上创造新业绩、开创新局面。
向赵亚夫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许多年来,赵亚夫依靠手中的技术、引进的项目和积累的经验,每年为农民义务上课,现场指导农民种植,四处为农产品找销路,真正带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义无反顾地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却从没收过农民一分钱,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党员,我们必须深入贯彻党的政策方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树立淡薄名利、无私奉献观念努力做到热心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社会。
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赵亚夫同志的事迹明白一个道理:时刻牢记老百姓是我们的根,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掏心窝问冷暖,才能一辈子会活得充实、活得有价值。
《赵亚夫》观后感范文七
近日,我认真观看了电影《赵亚夫》,学习了赵亚夫同志先进事迹,充分了解到赵亚夫同志作为扶贫工作者,在工作岗位上发扬“钉钉子”精神,积极奉献、锐意进取,感触颇深,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和洗礼。
赵亚夫55年扎根茅山革命老区,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他扎根脱贫攻坚工作岗位,凭借着自身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扶贫工作的热爱、对群众的真诚,他拥有50年的党龄,50多年来他始终心系“三农”,坚守在农村,与群众同吃住,与基层共发展。他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担当,获得2016年全国脱贫攻坚奖,他的“亚夫精神”也成为镇江市政协推广和提倡的脱贫一线先进共产党员精神。
学习赵亚夫,就要守好初心,找准定位。赵亚夫从宜兴农林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镇江农科所工作,当时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深深刺痛了他的心,激发了他投身农业科技的责任和改变农村面貌的志向。“我要尽一生努力,帮助农民富裕起来。”这是赵亚夫的诺言。在从事农业的50多年间,他成天往田里跑,实地考察研究每一寸农田土壤,思考科学种植方案。他还一户一户的走访,给农民送草莓苗,提供技术指导。时间没有改变他的初心,也没有减退他的热情,只有更多的农民在他的帮助下摘掉了贫穷和落后的帽子。赵亚夫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帮助农民致富。作为一名基层年轻党员,我要坚定信念,端正态度,珍惜岗位,专心于一事,把多年求学的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农村这个大舞台施展自己的才能,放飞青春梦想。
学习赵亚夫,就要埋头实干,无私奉献。赵亚夫数十年如一日,奔走田间地头,在句容带领村民种植草莓、越光水稻等新品种,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退休后主动来到戴庄,对土壤进行科学化验,规划生态科技示范园,种有机农产品,推行综合型社区合作社新模式。赵亚夫帮助百万农民脱贫致富,却从没收过农民一分钱,不接受一家企业聘用。而他推广项目,还经常是自掏腰包。在从事农业的50多年间,赵亚夫把论文和成果写在了大地上。作为一名基层年轻党员,在工作上我不仅要做到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还要持之以恒,迎难而上,做一名甘于奉献的“儒子牛”。
50年如一日的服务农民,赵亚夫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我们只要坚定理想信念,默默努力劳作,勇于开拓创新,就可以做到我们力所能及的优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赵亚夫》观后感范文八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他活着是为了大多数人更好地活。”诗人臧克家描述的有的人,很贴切地在形容着他,他就是这些“有的人”中的一员,他甚至把名字都给了农民,他叫——赵亚夫。
这位长期扎根在农村的科技工作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从事农业推广工作。几十年来,他先后引进推广种植了180万亩应时果品,为农民增收立下了汗马功劳。2002年退休后,他去了茅山革命老区最穷的戴庄村蹲点,带领村民发展有机农业,用9年时间,实现了贫困到小康的飞跃。
而我有幸通过《赵亚夫》这部电影零距离“见到”了他本人。一部电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一千多个镜头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赵亚夫把老党员的余热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他一生的事业——农村和农民。正如他在电影中所描述的那样,“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这么坚持,我是觉得农村太穷,农民太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照本宣科的说教,他的一番话让我不经潸然泪下。
掩卷遐思,是什么让一位本可以安享晚年含饴弄孙之乐的退休干部重新回到农村、回到农民中,是什么让一位本可以坐在舒适办公室里遥控指挥的老人家去乡间蓬头垢面地锄禾日当午?我想,这其中是对自己从事这份事业的热爱,是对贫困农民们发自内心的守护,是对一个人发挥自身价值意义的身体力行。
“农村太穷,农民太苦”,这是目前中国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瓶颈,“三农”问题也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大事。虽说工业、信息、服务行业是朝阳产业,但是农业仍然是引领时代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发展现代高效的农业需要当代人的智慧。而赵亚夫建议以行政村为范围建立的农村社区经济合作社就是新时期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和规模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很好地解决了农业效益低、农民生活质量无保障、国家贫富差距拉大的现实问题,可谓是“治病救人,攻克疑难杂症”的当代华佗。
然而,方法总是丰满的,而具体执行起来却很骨感。影片中向我们展示了赵亚夫在面对不理解的农民们面前一筹莫展的真实画面。是啊,扶贫需先扶其志,如果没有摆脱贫穷的思想,没有一技之长的本领,又如何真正地实现摘掉穷帽子的窘境呢?
在困难面前,总有那么一双手指引着善良的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赵亚夫就是那个上天的眷顾者。他采用政治扶持、财政倾斜的方式吸引少部分人率先种植起精心培育的草莓和水稻,通过增收和产出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先进技术带来的巨大效应。一传十,十传百,就这么一家一户地动员起来。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在传递技术和方法的同时,也给农民们带来了丰收和希望,更是向世界提供了“戴庄模式”。
赵亚夫同志,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大地、不计个人得失,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用毕生心血谱写了一名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矢志兴农的感人篇章,多次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时代需要楷模,行业更需要标兵。作为新时代青年、基层测绘工作者,我们的职业本身就是一份艰苦的行业,和赵亚夫所从事的农业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水准测量——我们肩抗三脚架与天斗、与地斗,常常是汗水浸湿了衣背、泥土裹满了袖腿,饥一顿饱一顿地与时间赛跑。GNSS控制网测量——在长达三天三夜的等待中收获成果,在重复枯燥的检查过程中不放过毫厘分秒。海洋服务——用双腿丈量着漫长的海岸线,用优质服务满足各级要求。做好一次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行业标兵需要的不仅仅是过硬的知识本领,更需要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匠心精神。
新时代下,我们重任在肩,向楷模学习就是为了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敢为人先。身为江苏省测绘工程院国土测绘分院(海洋技术分院)党支部的一员,我们在全省现代测绘基准的建设和维护中,数十年如一日,周期性测量全省大地控制点数千座、高程控制网逾十万公里,率先建成了省级CORS系统和重力基准,在江淮大地上留下了默默奉献的身影。多次荣获省、局级先进党支部的表彰,这些是对我们过去成就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前进的勉励。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我们要戒骄戒躁,在传承亚夫精神的同时,继续践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永做高素质、听党话、能战斗、善取胜的新时代“测绘苏军”先锋队员。
《赵亚夫》观后感范文九
在一片果园里,一位老人跪在地上,用手扒开泥土查看树苗根茎的存活情况……如果不是看了《赵亚夫》这部主旋律教育片,我不会想到他是一位退休的副厅级老干部,我不会想到这位老人在医院接到果农电话后毅然放弃治疗,匆匆赶来检查没发芽的果苗,我更不会想到这是他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持做的事情。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工作57年来,始终把“三农”装在心里,把“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同样作为科技工作者,他的身上有太多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扬。
学习他坚定信念、心系农民的责任担当。赵亚夫曾说过“农村农民太苦了,我学农业就要帮农民做点事”。就是怀着这样一种理想信念,当年他留学日本,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带回家用电器,带回来的却是一摞摞书籍,带回来的是带领农民发家致富的农业技术和果苗;就是有着这样一种理想信念,他几十年来无论是从事农技工作,还是担当领导职务,甚至退休以后,始终工作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服务。
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赵亚夫不计个人得失,不图个人名利,只是一心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上去。他鼓励助手用自己的成果写职称论文,而他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都编成了农业科普读物免费赠送给农民,把金杯银杯都化为农民的口碑。他不吃农民一口饭、不喝农民一口水、不收农民一分钱,却经常自掏腰包帮助困难家庭。他拒绝企业高薪聘请,却义务当农民的顾问,只求“离农民更近些”。
学习他勇于创新、爱岗敬业的进取精神。赵亚夫时刻把“三农”问题挂在心头时刻,始终能够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农民创收增收之路。上世纪80年代,他挨家挨户免费赠送种苗,指导帮助农民发展高效农业;90年代,他积极培养种植大户,推动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进入新世纪,他在戴庄因地制宜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探索生态有机农业,实现了农户增收与村集体经济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农、以农富农的共同富裕之路,成为现代农业的探路人。
“要致富,找亚夫”,这是农民对赵亚夫的肯定和期盼。他在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把青春和热情都献给了农民和土地。正是这种“亚夫精神”,感动了农民,抛弃了多年的耕种习惯,和他一起创新;感动了他的助理,几十年的追随初心不变;感动了年轻的大学时村官,留下来和大家一起为脱贫致富而奋斗;同样,“亚夫精神”也感动了我,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也会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