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小妹 1172分享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拍摄于1992年,改编自李碧华的小说,由陈凯歌导演操刀拍摄。成为现代中国电影史上不可逾越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阅读!                

  《霸王别姬》观后感500字

  这两天学了《京剧》这一课,京剧被介绍的淋漓尽致,作为课外补充,我决定看一场戏。

  其实对我来说,戏曲并不怎么有魅力,在幼小孩童的感知里不过是又烦又噪,吚吚呀呀的难听死了。我烦那踱来踱去的步子,那断断续续若干分钟才能唱完的歌词,那浓装重抹的面饰——而今天,已经六年级的学生,深为过去的看法而感觉到羞愧。我要重新在这,认认真真的看一出戏。

  《霸王别姬》是被认为是东方美代表的四大名旦之一梅兰芳作为主角演唱的。讲的是霸王的已军心涣散,四面楚歌,霸王欲带虞姬杀出重围,可虞姬怕连累霸王,挥剑自刎。看到这里,我竟然感动了……

  是啊,他那……不,不如说“她”那嗓音十分好听,圆润优雅,听起来似乎辽远而逼近,又柔和而铿锵。“她”将这感人的画面演出的惟妙惟肖。或许这就是中国的艺术吧!是成为国粹的原因吧!是外国人都为之敬佩的原因吧!

  八年了,我从没有仔细的听过一场完整的戏曲。今天,我静静的倾听,认真的品味国剧的美。这是一门中国及至全世界都闻名的艺术精品,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国粹而感动骄傲。、

  《霸王别姬》观后感

  这部以京剧为题材的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热闹而又落寞,浓艳却又惨淡。历史与现时、真与假、善与恶、爱与恨,纠结缠绕,人世纷争。他是陈凯歌早期导演的影片,可以说是堪称经典,其中融入了人生,艺术,政治,历史,情感等多种元素,仍显得杂而不乱。这部影片改编于香港作家李碧华同名小说,集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两岸三地的人力、物力、财力合作制成的影片,为陈凯歌赢得1993年度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电影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获得被全世界认可的最高影展奖。影片所展现的京剧名角在期间惨烈的屈辱史,通过京剧艺人的经历,展现的中国现当代历史,并试图探讨历史的变更对京剧艺术地位的影响

  程蝶衣,张国荣饰,是一个戏子,主要角色是京戏《霸王别姬》中的虞姬,段小楼是西楚霸王项羽。段小楼是程蝶衣的师哥,两人从小就在一起练戏,唱戏,感情很深。小时候,蝶衣叫小豆子,小楼叫小石头。

  霸王别姬成就了程蝶衣和段小楼,段小楼和程蝶衣也成就了霸王别姬。而最后,虞姬真的成了虞姬,而这霸王最终也成了霸王

  程蝶衣饰演虞姬,到了炉火纯青、真假不分的地步,对他来说,他愿意终生都是虞姬,只要可以陪在他的师哥身边。这出戏,只能和师哥一起唱,除了师哥,不管和谁,都不是霸王别姬。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剃去了头发,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这是昆曲中《思凡》的一段,本来应该是“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剃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可是不管挨多少打,吃多少苦,小豆子就是错,就是改不回来,后来,小石头拿着烟斗在小豆子嘴里一阵乱捣之后,流着泪的小豆子终于开口唱自己是个女娇娥了。

  也许,对于小豆子来说,这一句的改变意味着他心底里最后的一点尊严和领地彻底的失去了。从此后,他都演旦角,从醉打金枝中的公主,到牡丹亭里的小姐,再到霸王别姬里的虞姬,在戏里,他就是个女人。他的戏,让成千上万的人疯狂。第一次,他唱虞姬的戏,在清末太监张公公的府里,那一次,也是第一次,他被不男不女的张公公变成了禁脔。也在那一次,他看见了那把好剑,那把他的师哥夸个不停的剑。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容触碰的暗伤,一旦被揭破,后果不堪设想。影片公认的经典片段就是少年蝶衣在那爷面前唱思凡时,仍执意唱到我本是男儿郎,而非女娇娥。大家最多想到蝶衣的固执,可并没有想到为什么在这一点上固执。我的观点是,在他的少年期间,被妈妈打扮成女孩,被周围所有的人误认为是女孩,这就是当时他心中的暗伤,他固执的需要别人接受自己是男孩的事实,哪怕次次都因此被师傅暴打,这是他心中的执念。到后来,这个执念被自己最亲近的人——师兄打破了,在母亲抛弃他之后,师兄小楼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不能违背小楼的意志,于是,他屈服了,同时他也战胜了自己心中的执念,治好了那个暗伤。从此,他演起了花旦。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菊仙,她婚前的职业是妓女,这是她心中的暗伤,她最不想触碰的就是这一段,因为这个,她也不能确定小楼到底爱不爱他,当小楼说不爱他的时候,她的心碎了。心碎,人死,可见,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弱点,只要击破这个弱点,他可能不堪一击,或者,破而后立。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 我久久无法平复 我在思考 为什么 我仿佛无法冷静

  这也许就是这部经典的魅力

  总之,生活本身就是一场纷纭复杂大戏。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准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演好自己的角色。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有不少人像程蝶衣那样,因为各种原因而迷失自己,生活在镜像界中;也有人象张国荣那样,极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迷失自己,情绪郁积自杀而亡。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要迷失自己,在这场戏中每个人都需要找准自己的所要扮演的角色,演出自己的精彩,实现自己的价值。

  观《霸王别姬》有感

 《霸王别姬》,这个电影名字早就听说过了,是和我同时代的人(90后)群都应该知道的。他是一部好电影,但我一直没看, 第一,我不喜欢戏曲,因为觉着俗气,第二,我喜欢好莱坞,那种刺激电影眼球的东西,它是快餐,能吃饱就行,心里带点震撼就是我的就觉得值了。文艺片,费时间,心里也怕遇上一部不和自己口味的,欣赏不了或者根本无法欣赏的所谓大导演的文艺和智慧,那真自讨没趣儿。但霸王别姬可以消除这个顾虑,他的评分几乎在所有视频网站上都高达9点几,是最高的。也就说明他是经典,有电影所讲的和观众认知相共鸣的东西。他能看懂,而且能引起你的思考。

  这部电影是用国粹来反应中 国的社会。但我看完之后,首先能回忆起来,一直在心里不散去的是那个叫做蝶衣的戏子,虞姬的扮演者,还有他的昆曲,他在台上的一颦一笑,每一个碎步,每一个兰花指都充满风情。除了张国荣,我觉得没有人可以演这个角色。他是林黛玉,娇弱,细声细气,除了唱戏,他就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可怜女人,国民党的台下戏谑她,她羞耻的下了台,看到梨园的人和国民党的闹事者打架,他蹲在帷幕后面唯有怯怯的注视,但他也蛮横、坚守,他觉得自己就是师哥永远的虞姬,别的什么东西,不管是妓院女人和自己的师哥好上了,还是后面虞姬的角色被人抢了去,他都异常的愤怒,无理,甚至是威胁,他表演虞姬专注异常,日本和观众打成一片,他还是沉浸在一个人的虞姬里,像月光下的天鹅,最终沉浸在灯光下,和舞台融为一体。

  他舞台是虞姬,生活中也是虞姬。他对艺术的极致,现实的混淆,是在旧社会的束缚蚕食下慢慢形成的。师傅为了让他们一帮梨园小子学吸,骂、打、揍、鞭,近乎没有人性,那是旧社会下旧思想下,下九流艺人为了方寸生存之地,自己的活法。他是被迫的,是被母亲逼上这条路的,一个被生命抛弃的人,但也是被生命眷顾的人,他天生清秀,像女孩子,嗓子也好,梨园也就他一个人可以唱虞姬,他对虞姬,对京剧的爱,对戏班子的爱,对师傅的尊敬,是在种种外力的威胁下妥协的,他和那帮小兄弟都认为只有师傅的教法才能学戏,只有挨揍才能成“角”,他们吃过太多无所谓的苦,但心里却把这些强加的苦当做是报答的恩,因为他和师哥一样都是旧社会里没有社会地位的人,他们没有父母,没有家庭,而宁可被打,也是学了一门吃饭的手艺,也比没人管,最后死在大街上强。虽然戏院的生活就像地狱,但也是他们可以勉强称之为家的地方。

  而对于蝶衣,这个少年给公公唱虞姬而最先出名的戏子,比戏班的同龄忍受了更多的苦和屈辱,他被变态的公公玩弄,被亲生母亲卖到戏班,他从小没有安全感,除了从艺术中得到快乐,从师兄中找到安全,他什么有没有。 而这部电影另一个主人公,也就是蝶衣的师兄强,因为蝶衣这个复杂,而且被张国荣诠释的几乎完美的角色,在我的脑海里印象并没有那么深刻。

  他和蝶衣性格正好相反,他务实,没有羁绊,莽撞,乐观,懂得享受世俗的乐趣,但同时又有自己的人格魅力。他不滥情,对一个踏实的家庭有期许,他对妓女秋凤是深深爱着的,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都是秋凤,一直陪伴着他,替他分忧。这个从小在青楼受男人戏谑女人,她的性格是刚硬的,这一点与段小楼不谋而合,而他的选择,对师弟的袒护,也是他在两个“女人”之间踱步的愁,幸运的是,即使是秋凤劝说他离自己的师弟远一点,他也始终没有放弃蝶衣,这个不适合在现实生活中生存的戏痴,这一点还是我一直感觉到宽慰的。

  我感觉一部好电影,真的就是一个人物刻画的问题,事情在变,时间再变,故事终究讲的是人性,是人。而人们看完之后,至少是我看完之后,脑海里有映像的是人,不是故事。蝶衣是我看过的最矛盾的角色,他另男生也怜惜,另女生也痴狂,他舞台上是王的妃子,台下是一个现实与戏不分,心里扭曲,脆弱的不成样子,最后吸大麻度日的可怜人。生活与他是合何物?只有京剧,只有霸王,才是他生存的意义,用陈凯歌的来讲,这样的人,在现实的打压下,不死才怪。 而影片最后,他与师哥再次重逢,拔剑自刎,真的是触动到了我,感觉有块石头放下了,因为他不必再受苦了,不必在幻想中守护自己的霸王了,他的生命终了,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解脱。这是一种圆满的悲剧,他没有给我丝毫的不舒服,而是松了一口气,这出戏真终于可以就此做罢了。对于一些有“贪念”和完美主义倾向的观众而言,程蝶衣,还是做观众心中永远完美无缺的虞姬好,就活在我们心里,留做个意念好。

  另外这部电影,给人震撼,真的是用几十年中国的铁事来剥落一个时代人的伤痕。拍中国的历史,拍,拍国民党和共长党争权,然后用显微镜透视社会底层劳苦民众,面对更朝迭代,自己内心的恐惧,挣扎和迷茫。我感觉只有冯小刚和陈凯歌可以下这方面敏感而难以处理的题材方面做的很好。因为他们都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而我是90后,了解那段历史也只能是在历史教科书上,听任教材编者所述的只言片语,不能再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具体的画面。一个时代决定一个时代的人思想,我们生在和平年代,对旧社会的无理、混沌感觉不可思议,而他们对我们亦是如此。那个台戏就是朝代更迭的文物,而整个梨园因为封闭保守,外界的风吹草动都在这个宁静的空间被放大。军阀混战时期,戏台子小面人头攒动,人们睁着嚷着要看戏,那是普通民众在那个动乱,人心叵测的年代可以得到自己心灵宽慰的方式。日本人进城,台下坐的是日本军官和日本兵,舞台上同样还是《霸王别姬》,但台下的中国人背后明晃晃的刺刀使人再也没有当初看戏时该有的安心,热闹,整个戏院沦为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国民党统治下的时期,台下一群国民党军官,挥舞着手电筒,流氓一样戏谑着虞姬,在那个社会没有秩序和尊重可言,只有金钱和强权。共产党解放北京,到这儿来听戏,才悄悄彰显出了民主和自由,导演还加了一个细节,虞姬唱错词,段小楼忙给台下各位赔不是,本以为台下会像以前那群恶棍一样找事,但是却听到解放军在唱军哥。这个细节,足以说明这世道变了。(这个系列真的设计的太巧妙)

  我也看过陈凯歌导演在北影的关于这部电影的回忆录,他说蝶衣是整部电影的魂,而他的死是注定的。他还说,张国荣演程蝶衣就是他的宿命,因为他在就是程蝶衣,影片十年后,张国荣自杀,地点就是陈凯歌第一次见张国荣讨论剧本的那个酒店,历史真的是很有趣,甚至有些东西在他开始就昭示着他的结局。总之,程蝶衣和张国荣,真的深深震撼到了我。

  还有一点就是这部电影的跨度,也深深震撼到了我。军阀混战到新中国,没有点历史知识,是不能体会到中国社会的跌宕起伏的。我原以为,这个故事是时间推着人物在走,因为从标题看,北洋军阀时期,七七事变,抗日胜利,平津战役,新中国解放,,再到以后,每个标题都是中国历史进程的节点,不同年代的人民生活,幻如隔世,颠沛流离。但后来证明我错了,因为陈凯歌说这是一个人物性格推着时间在走的顺序,关于这一点,我看来还只能再看一边,或许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下面是陈凯歌在北影关于这部电影的分享,看完以后,应该就没有对这部电影的疑惑了。

  霸王别姬观后感作文

  这部电影拍摄于1992年,改编自李碧华的小说,由陈凯歌导演操刀拍摄。成为现代中国电影史上不可逾越的作品。该电影采用倒叙的手法去讲述两个京剧伶人跨越世纪的故事。剧情上跌宕起伏,紧扣时间线。

  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是悲剧无疑。就连故事里穿插的一丁点笑点,看起来也是那么无助,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逗笑看的人,它只是为了角色的可悲和气氛的渲染而存在。

  171分钟,陈凯歌很少给观者休缓的时间,剧情的发展被时间不停的推着走。直到电影接近尾声,看电影的人拧拧脖子松口气,打算再次投入到电影中,电影已经回到了开头的那一幕,程蝶衣和段小楼穿着戏服站在黑暗的剧场里,和黑暗处的人小心翼翼地交谈着。像极了时候,小四儿躲在戏场子的牌匾后头批斗程蝶衣和段小楼的那一幕。那个昔日里辉煌的霸王,到末了,还不如被关师傅绑在板凳上拿刀面儿抽的小石头。

  段小楼其实是普通人一生的写照,社会里的人形形色色,但我想,恐怕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被安放在那样的皮囊里吧。小石头看着戏台子上的西楚霸王,心里暗自发誓要当角儿。小赖子和小豆子侥幸跑出了“地狱”,可当他俩看到台上的霸王和虞姬,小赖子说的是“我什么时候才能成角儿啊!”

  小豆子只是留下了眼泪,却在心里暗自发誓要成角儿。可小赖子终究捱不住,吃了最后几个糖葫芦上路了。关师傅说,人得学会自个儿成全自个儿。小豆子悟了,所以成了程蝶衣,成了虞姬。自打他母亲送他到关师傅的戏班子,他所有希望同那一根被剁掉的畸形指一齐丢掉,他只是想活着,跟着师哥们一起练功,从来也都不喊叫,直到他逃离“地狱”后看见那场戏,才让他明白,唯有那地狱一样的戏班子才能让他成为虞姬。所以当关师傅抽他的时候他面无表情,他的心里有了新的希望。

  电影上映后,观者在贴类型标签的时候,多了一个“同性”。1993年是改革开放的第十五年,“大哥大”还只是有钱人的标志,路边的擦鞋匠一天也能赚的钵盆满体。那个时代中国还只是处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初期,百姓的意识和观念大多是传统封闭的。但却对于《霸王别姬》评价颇高,我细细一琢磨,觉得完全能够理解。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在于剧情的丰富。文艺片不同于商业片,好的商业片能够让观众在两个小时里有大快朵颐之感,华丽的打斗和特效吸引观众的眼球,看完之后让人血脉喷张。而文艺片,大多改编自小说,开头代入感缓慢,缺少吸引人眼球的东西,可当观者完整的看完一部文艺片的时候发现,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那么简单。我是分两次看完《霸王别姬》的,仅仅是因为朋友的推荐,她想和我交流观后的看法。

  被商业片惯坏的我在电影刚开头并没有过多的去认真看,当我察觉到陈凯歌导演的想法之后,电影已经过去二分之一,成角儿后的段小楼当了肉贩子,昔日里敢在袁四爷面前叫板霸王只走五步的他已经烟消云散。陈蝶衣成日卧在烟馆里嘬烟。京城里无人再唱的霸王别姬,成了他们的绝唱。一个时代没落的标志,人人惶恐不安的杵立着发愣,稍有不慎,得来的所有成果便是一张批斗板子和游街就能带走的。

  所有娱乐的东西都成了故事里的故事,人们只有睡在了炕上被子闷了头才敢去想。这部电影便绝对没有那么简单。陈凯歌导演也正是攥住了这一点,这一点是原本只存在于史书和老人口耳相传之中。他拍成了电影,从清朝末年开始,故事时间线贯穿于民国,北洋政府【二十一条】日军侵华,再到中华人民共成立,公社话运动,最后到直至结束。从那个时代活过来的老人感同身受,甚至不敢去回想那段岁月,他们的后代也才恍然大悟,那一切原来的确真实发生过而并非虚说。

  这是站在真实历史的角度去拍的,所以能说服知情的观者。可为什么过了十几年后的现代化社会依然能够完全的去接受这部电影呢?话题回到了开始所讲的所谓好的电影。

  《霸王别姬》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大胆的露出了现在人们还在若有若无规避的话题------同性恋情。这如同在古代封建社会下有女子敢露出寸片皮肤一样猖狂。但陈凯歌为了更好的还原李碧华的小说,也就是,拍真正意义上的文艺片,也便无所畏惧。他掀开了那片遮羞布的一角。从小豆子来到戏班子,小石头拉着他睡一个被窝的时候,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小豆子是青楼风尘女子所生养,在他到戏班子之前的生活,也便是每日呆在风化之地不得见人,从襁褓到黄口,来去也只是一群风尘女子。于是性格也就更加柔弱。不过这也恰好是他能够唱虞姬的本事之一。小石头一直拿小豆子当弟弟对待。张公公派人来戏班子找人唱戏,那人偏偏看中了小豆子,一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破了一个戏班子人的希望。

  他觉得自己是男儿郎,又好像不是。小石头恨他不争气,夺了师傅手里的烟锅,塞进他嘴里来回涮,这一涮,小豆子好歹唱对了,他也不再对他所怀疑的问题有所纠结了。张公公是个混蛋都算不上的角色,慈禧死了之后,他便是丧家之犬,苟延残喘中派了走狗去戏班子找人给他唱戏,按理说,一个亡国的残孽没什么可怕的,可那时候的汉人都被奴役惯了,像当初满人入京,汉人见到了满人便要伸了脖子给砍头一样。关师傅依旧很怕这些人,他急切的盼望戏班子里能有人被选中,于是小豆子是背着关师傅和整个戏班子的希望的。也才有了小石头拿烟锅去烫小豆子的嘴那一幕。

  十几年之后,关师傅的烟再一次出现在段小楼和程蝶衣之间。段小楼刚成角儿,猖狂的很,娶了青楼的菊仙姑娘,又和程蝶衣闹掰,这些也都传到了关师傅的耳朵里。关师傅借思念爱徒的缘由唤来了程蝶衣和段小楼。关师傅把手里的烟锅递给程蝶衣,想让程蝶衣像当年的小石头一样,把烟锅塞进段小楼的嘴里,让这个昔日猖狂的逆徒清醒清醒,但程蝶衣舍不得。

  电影里关师傅的烟锅就像是一把戒尺,而这把戒尺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惩处。这部文艺片着重要表现的,除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完整的时间线索以外,则是感情,文艺片要是脱离了感情去拍,那无疑是失了簇的箭。电影着重笔墨去描绘同性的感情发展与变化,这是早期中国电影里超前的表现内容。它的细腻程度不亚于法国的浪漫爱情片。电影主要以程蝶衣单方面的感情去表现20世纪的同性恋爱,程蝶衣的爱而不得,段小楼的无动于衷,在21世纪的人看来未免有些惋惜。有一幕程蝶衣与段小楼的对话“

  小楼:这不下半辈子都过来了么?

  蝶衣:不行!要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

  小楼:蝶衣,你可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呀!唱戏得疯魔,不假,可是活着也要疯魔,在这人世上,在这凡人堆里,咱们可怎么活哟?”

  段小楼始终觉得是程蝶衣入了魔,还活在戏里,他始终不懂程蝶衣对他的感情并非单单兄弟的情谊。段小楼是那个时代人的代表,而程蝶衣则是作为超时代的人物。袁四爷是电影里唯一一个懂程蝶衣的人,他是戏痴,在我看来,他更像是霸王。哪怕是到了时期,红卫兵喊着打倒戏霸袁世卿绑着他去批斗的时候,他,走出的是霸王的气概,这是段小楼远远比不了的。

  泯灭了一大部分人的人性,抹杀掉了一个时代的灵魂。小四是旧社会鞋底的沙砾,他也想成角儿,就像当时戏班子里的所有人一样。可他错过了关师傅,迎脸撞上了。那是文盲和懒汉的春天,那是一个只要你有一颗足够虚伪的心便能存活下来的时代。所以小四敢在众人面前和师父“论戏”。就算是瞎掰,众人也可以一致去认为他是对的,因为一切和传统沾边的东西都是“四旧”,就都要除去无可厚非。他们把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一股脑搡下悬崖,他们依靠着那些所谓的“新”的东西,肆意妄为。当下,无人敢言。

  有人说,一部电影优劣与否,则要经得起时间磨练,倘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依然能让人津津乐道,那便是好的无疑了。纵观如今的电影界,着实让人失望,那种表现力不俗又意味深长的电影少之又少,商业片充斥着整个新时代。我问过一些人,他们所喜欢的,是那些能让人大快朵颐的电影。我并非评判商业片存在的重要性,只是大量商业片的存在,与观众来说,就像是不停的给孩子吃糖,孩子会很开心,可当时间久了,是否是一件坏事呢?于导演制片人,这样的市场,只有商业片才能赚的满盆钵体,也无需耗费多少力气,何乐不为?

  《霸王别姬》的片尾呼应片头,程蝶衣和段小楼颤颤巍巍的站在空戏场里,这时候的他们已经尝遍人生的百般滋味,唯有戏,才是他们的。

  【霸王别姬】观后感

  第一次观看霸王别姬和第二次看霸王别姬,感触上明显有很大的区别。几年前看这部影片并不懂在写什么,更不懂它在表达什么。而现在,却深深的打动了我。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也许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如此多的悲欢,却也敌不过动乱时期的变革。原想痴情一生戏子梦,却奈世间多死劫。

  陈蝶衣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活于霸王剑,也死于霸王剑。从出生开始就预示着这不平凡的一生,母亲是个妓女,生于妓女之家。而后进入戏子之家,再沦落权贵之家,最后丧失再政权之家。原本清秀干净的男孩在自我成长阶段蒙蔽了意识,本是男儿郎,却造就了一副女儿心。

  段小楼的苟且也是在生活当中逐渐丧失,幼时的男儿本色在成长中逐渐凸显,从进入青楼的那一刻起就预示着一名真正的艺术家的形象崩塌。他是爱生活的,爱那种世俗的、享乐的生活。

  菊仙的进入彻底改变了陈蝶衣和段小楼之间的关系,这个头牌的妓女经历的妖娆巅峰想要回归平淡时,却也难于平淡。

  时代背景下的三个人物分别经历着不同的内心冲击和改变。从清朝民间的沦丧到国民统治阶层的到来、再到日本鬼子进军、最后到共产党打败日本鬼子开始进行革新时代的去四旧的。不同政治条件下的思想观念可以带他们到达天堂,也可将他们打入地狱。他们的命由不得他们自己选择,只能随时代大流的改变而改变。在大的世界环境背景下他们的生死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却也如此悲惨。由这几个小人物的命运也可看出其他人物命运的起落浮沉。比如清朝时期盛极一时的公公在政权倒塌时的沦落、比如袁氏清从鼎盛一时到打倒毙等等。当命运悲剧来时,你无法抗衡,你所能做的只能服从。命运的大潮里,绝不会善待每一个人。

  当菊仙自杀身亡,陈蝶衣自缢,留下的段下楼也难以苟活于世间。陈蝶衣一生对艺术的执着,师傅说过,从一而终。他做到了。菊仙嫁人准备生子过幸福生活时意外流产,她从妓女的生涯里跳脱出来仍然也逃不过被命运的捉弄。段小楼不断的随着世间的改变而改变,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求的一生平安却心难安。

  这出悲剧的演出着实使人心凉,心寒。却也在不同时期值得人反思。这样的命运大潮不是只有在过去的旧社会里发生,新的时代却也变幻出了它另外的模样。

    938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