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关于电影《过春天》观后感范文5篇精选2019

廷峰 1172分享

  《过春天》该片讲述了十六岁少女佩佩为完成和闺蜜一起去日本看雪的约定,从而冒险走上水客道路的独特经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关于电影《过春天》观后感范文5篇精选2019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生关于电影《过春天》观后感范文5篇精选2019(一)

  《过春季》是由黄尧、孙阳、汤加文、倪虹洁等人主演的影片,讲述了一段很有“冒险”感的青春故事,当前这部电影正在影院上映着,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篇过春季观后感影评800字,一起来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过春天观后感影评影评800字

  今天又麻溜的滚过来写个非专业影评!就是边写影评边给自己捋捋电影架构。

  今天跑去看了《过春季》,是一部少见的明明和我的经历大不相同,但我观影没有任何背和感不适感的电影,舒适的冷色调小清新镜头,走进佩佩的青春。

  首先,从制作班底上来看,导演白雪是第二届CFDG(青葱计划)终极入围者之一(五强选手),这部影片因青葱计划得到知名导演的扶持,田壮壮以监制身份参与其中。当我在荧幕上看到“田壮壮”三个字的时候,心里是对这电影更添一份期待的。

  电影从名称就奇妙的用“过春季”这一行业术语向观众解释整部电影的核心内容:走水。我当时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也是对它充满好奇心,想一探究竟,过春季究竟是甚么!然后就果断买票观影。

  我决定通过莱克斯奈德节拍器来说这部电影,更能帮我再捋一遍电影。不能不说这部电影的整体架构,乃至有些镜头都让我觉得神似《天才枪手》。

  在影片的一开头是就女主佩佩穿着校服过海关的一幕。由此交代,佩佩的身份是个早晚来回深圳和香港两地间的类似于候鸟生活的学生。紧接着,有一个全景的十字路口,当时的佩佩是顺着人流走动。与影片中期,同一个十字路口片断唯一的区分在于,佩佩这次是与人流向背的,在我看来这个镜头暗示着佩佩此时脱离了人群大流走上了“走水”这一灰色地带,不再通过兼职和自己手作手机壳还有贴膜等正规途径来攒自己和好友Jo去日本旅行的钱。

  接着,是一系列青春感十足的片断,本身代感十足。展开电影的第一段关系脉络(佩佩和Jo)她们迟到逃课撒谎找借口,在学校里的社交圈子做些小生意,参加觥筹交错的游艇集会。在朋友之间,佩佩可能由于本身家庭环境的原因,处于一个相对自卑,被动的地位。在Jo和Jo的朋友眼前,她有些格格不入和内向。Jo和佩佩的感情由密切无间走向破裂,是顺应电影情节发展推动的,符合节拍器的节奏。

  后面一个段,在交代佩佩的家庭背景。家庭的拮据紧凑使佩佩夹在看似豪华实质又窘迫的生活缝隙里。她具有不完全的家庭,嗜酒又好赌的母亲,在社会底层边沿讨生活的生父。但影片并没有用太多直接矛盾冲突去表达这类家庭所带来的不愉悦。更多的是一个又一个深夜里,伴着房门外喧闹的笑骂声,自己一个人默默消解的佩佩自己而已。这是为佩佩在家庭这一层人物关系上的叛逆,青春期的不服从情节埋下的伏笔。

  影片时间过半,佩佩由Jo的男朋友阿豪带进“走水”这个圈子,将影片直接推向高潮。这部份的片断有几个镜头是我特别钟意的,佩佩第一次“走水”成功画面定格,背景音响起“dengdengdeng”,一下子把观众拉入与佩佩一样的心情状态,激起情绪。也是这次的“走水”,让我觉得拍摄手法与《天才枪手》类似。在佩佩进入这个圈子的同时,又同时展开了两条人物脉络。与花姐一伙人的,主人公从刚开始懵懵懂懂畏手畏脚的初出茅庐的青涩学生佩佩,至最后与她们有所融入,并在灰色地带大施拳脚,成了他们口中的佩佩姐。我更愿意认为这是佩佩的成长,积累了更多的社会经验。

  与阿豪的关系,在我定义来看是暗昧不清的。从上山,夜困渔船开始,直至最后佩佩帮阿豪干最后抢花姐生意的一票。我都觉得他们产生了情素。这段关系中,有一个镜头,我印象特别深入。最后在狭窄房间里,背景音全失,只剩下彼此的喘息声,暗昧的红光充斥着全部房间,意味着这段关系的再次突破,用途经车辆一闪一闪的黄光预示着正告,表达和朋友的男朋友的暗昧行动,是忌讳的。这段关系中虽没有明确的镜头去表达在一起,但用一些细节,来表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产生了变化。

  结尾放生沙鱼一段,在我看来是隐喻阿豪的状态。在被捕一段以后,并没有明确的镜头交代,花姐、阿豪他们到底怎样样了,有人会觉得这是电影结尾的草率而至。实际上是有交代的,大家应当记得在阿豪腰部有一个沙鱼的纹身,导演应当是用沙鱼隐喻阿豪。最初,在Jo姑妈家,沙鱼明明是海中霸王却被困鱼缸,是意喻阿豪被困,有困兽之意。我们从阿豪在山上喊的一句:I’mkingofHongKong.”就可以看出阿豪的雄心壮志。当时的阿豪就是一头困兽,想在这个圈子里大展拳脚,想改良自己的生活,但无地发挥。当时佩佩手上的小鱼,是作为沙鱼的饲料存在着,与最后花姐一句“大鱼吃小鱼”又相呼应着。在庞大社会的眼前,他们其实都是小鱼。最后,沙鱼的放生,意喻着解放,离开灰色地带的窘境,在大海当中,它又成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

  在电影的结尾,香港下雪一段,佩佩看着手上的雪微笑,是释然。佩佩虽然没有去日本,但她也达成了了自己想看雪的欲望。为结局的完全,完善扫尾!

  总的来讲,虽然有几个很迷的片断,让人不解。但是整体的画面是很赞的,镜头的拿捏充满青春少女感,中景和特写表达人物情绪到位。山顶的镜头和佩佩倚靠在巴士窗边的画面,每帧都可以单独成画。他的视听语言有很多还值得斟酌,有点想去二刷。

  中学生关于电影《过春天》观后感范文5篇精选2019(二)

  令人欣慰的是影片没有辜负我一大早的肿泡眼。

  一开始我不知道片名《过春天》到底是什么意思,直到台词第一次出现“过春天告诉你”,我想着大概是某种暗语,意思是带着的货物成功过关之类的,回来查了一下确实是差不多意思。

  过了这道关,要说英文写繁体,像鱼群挤到水面呼吸空气;进了这道门,要被监控陪笑脸,在大鱼吃小鱼的规则里谋生。没教鲨鱼游泳就扔进大海,没让城市变冷就盼望落雪,没给手枪装弹就扣动扳机,没给货船检查就驾驶出海。把飞机当成流星祈祷,把失火当成福兆祈愿。反正过得了春天,也过不了青春这道险关。

  残酷青春片,是青春题材电影的一种亚类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编剧杨顺清便曾这样解释过残酷青春片的脉络。普通电影讲述“男孩遇上女孩,男孩爱上女孩”,便到此结束。而那些真正的经典,则倾向于讲述青春的本质即残酷。所以《牯岭街》最后是“男孩杀死女孩,男孩变成男人”。《过春天》便是这样一部讲述女孩如何成长为女人的残酷青春电影。不卖苦不矫情,新人导演白雪想要做的,便是以真实和残酷重新定义青春片。

  电影英文名叫“The Crossing”既有“跨过”也有“十字路口”的意思。既是对剧情的影射,也是对少女主人公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隐喻。主人公佩佩处于青春的节点之上,为了和好友前往日本,她必须在短时间内凑出一笔机票钱。而在她和这笔钱之间,要跨过的,正是长大成人的距离。

  每个人都是自己原生家庭的投射,但佩佩的家庭却是完全割裂的。父亲是来自香港的卡车司机,也经常穿越港陆两地,母亲则是住在深圳的大陆小三。在父母分开后,她则成了往返春天的“无家的人”。打工时,别人问她家在哪里,她闪烁其词,只说“很远”,因为她的家不在香港。但大陆对于她来说,就像是她鄙夷的那个母亲,似乎也没有家的温暖。而父亲则代表了佩佩对香港的印象,情感上亲近,但现实里疏远,并非真正的归属。靠着学生装伪装的佩佩,每天的日常便是穿梭在香港和大陆之间。也正是她既属于两边又疏离于任何的状态,让她成了偷带iPhone的最佳人选。

  当破碎的家庭不足以寄托情感时,就必须在别处寻找归宿。在加入水客组织后,她把全部感情投入到组织中。所有人都叫她“佩佩姐”,组织里最令人尊敬的“花姐”,更主动要求收她做干女儿。初入社会的佩佩,有些飘飘然。但阿豪却提醒她,他不是“佩佩姐”,她还只是个孩子,而这些人并不是她的朋友。

  在本片中,导演白雪捕捉到了深圳和香港两地的不同特质,靠着一道海关将二者隔开。香港是充满诱惑的大都市,有钱人游艇派对,没钱的人便利店打工,保守的人守着简单的工作,激进的人成为水客,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但每个人的位置又早已固化,没有真正出头之日。阿豪站在山顶大喊“I’m the king of Hong Kong!”,但事实上,他可能永远只是个nobody。

  深圳则是一个渴望开放,带着饥渴的城市。这里的人更多的是迷茫,迷茫自己在世界的位置,迷茫未来到底在哪里。一个手机,便可以在电脑城引起骚动,大家争先恐后抢购,他们对世界依然饥渴。甚至连不求上进的母亲,也在努力学习着西班牙语,幻想着有一天能离开这个城市。不停进来的手机,代表着外面世界的讯息,从层层封闭的海关,进入这里。

  饰演佩佩的黄尧本是个河南人,却在广东佛山长大,像佩佩一样,自带南北差异。她也将这个处于矛盾中的少女展现的异常自然。正如伍迪·艾伦在《安妮·霍尔》里说“鲨鱼必须一直游动,要么就会死亡”。鲨鱼也成了片中一直行走的佩佩的代表动物。白雪曾在点映时说过自己曾在电视上看到过一只搁浅的鲨鱼,觉得是对于本片最好的隐喻,也曾想把这一幕搬到电影里,但由于预算不足,最终只在电影中放了一只家养小鲨鱼。但鲨鱼的小也对应了佩佩的年轻,鲨鱼即便受困于鱼缸也必须不停的移动,佩佩受困于家庭,而不停移动则是她自己的逃避的方式。因为没有故乡,那所到之处皆可以是故乡。

  虽然本片是一部讲述青少年犯罪的电影,但与同类题材一般更注重悬疑不同的是,导演对于青春少女个体的关注。佩佩选择当水客,并不完全是因为缺钱,而更是为了寻找认同。她其实早已存够了去日本的机票,身边的人已在劝她收手,但却并不影响她越做越大。因为被认同是一种瘾,她先是在“花姐”身上尝到,后又在阿豪身上获得。这些认同也成了她最大的动力。电影最后,佩佩选择将鲨鱼放生,自然也是让自己放手的隐喻。

  片中最有魅力的一场戏,亦是最暧昧的一场。佩佩与阿豪想要脱离组织,来一票大的。二人在霓虹灯光下,互相撩起衣服绑手机,青涩中透着欲望。这也许是国产青春片中,最接近性爱戏的一次。青春迸发中,互相信任的两个人成为了彼此的归宿,佩佩的成人礼,其实在这一刻已经完成。这之后的被抓,已经是二人心知肚明,写好的命。

  在成长道路上经历一劫后,她最终带着被骗的妈妈来到了香港,登上了曾经那座山头。此时,她成了引导过自己的阿豪,第一次离开大陆的妈妈,成了不久前还需要目标的自己。母亲感叹,“原来这就是香港啊”。但对于佩佩来说,这里已经再熟悉不过。这也许就是残酷青春所带给人的最终成长吧。

  中学生关于电影《过春天》观后感范文5篇精选2019(三)

  佩佩的16岁过的单纯而不简单,为了挣钱可以胆大心细路子野,生活中这样的姑娘真的是狠角色。所以看到妈妈被骗钱可以对着成年人就上去打,最后狠起来可以绑满手机过海关,真是孤勇且赤诚。佩佩的16岁又很少女,有阳光有校园有漂亮的好朋友,带着她玩山玩水,分享自己的恋爱和忧愁小秘密。电影里所有给两个女孩子的镜头都很抓人,大概是太开心了,真的真的太真诚太开心了,又热烈又好看,堪比烈日骄阳,堪比冬日白雪,就连最后的撕头发都很好看,因为喜欢足够浓烈,对待身边人足够真诚,所以被伤害的时候也就格外痛苦。佩佩的16岁没有太多的爱情,有因为钱发酵和破碎的友情,有因为友情被钱催化的同事情,有因为没有钱而找不到落脚处的亲情。看到有影评提到佩佩对于“组织”、“认同感”的深切渴望,所以在她第一次和花姐们吃饭的时候很开心的在笑,而且后来熟练了之后干的越来越起劲和胆大,大概是大家说的“带着爱意在做自己认同的事情,所以格外的开心”,也应该是觉得自己终于找到自己的归属,所以自然的开心。佩佩羡慕阿JO的家庭美满,虽然后来啊jo告诉他留学没有那么顺利,家里弟弟得到一切父母希望自己到了年纪嫁个人就好。其实还是很佩服16岁的佩佩,大概是一个人奔波于深圳和香港所以练出来的胆大和勇敢,走路带起的风都有脆生生的水汽,还有独属于16岁的一腔孤勇。

  电影从佩佩16岁的第一天开始,她的第一天不是过生日吃蛋糕,是手机贴膜倒卖手机壳赚钱,以及终于可以去合理兼职了。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还是花姐的七仔看了佩佩身份证之后那句“十六岁,卜卜脆”。真是特别好特别清脆的年纪,爱的赤诚讨厌的赤诚成长的直接。警察端了深圳窝点之后16岁的佩佩仿佛从烈火里走过,生活依然是赶着晨光上学迎着末班车过关回家,但是没有了朋友没有了带货没有了未生已死的爱情,和朋友的日本之旅成为了一张寄来的明信片,电影最后佩佩和妈妈爬山,然后佩佩抬手抓流星/飞机的时候,16岁的佩佩仿佛剥下来身上成人性的那一面,还是那个喜闹每天的简单16岁女孩。提了太多次16岁了,还是想说,这么多年一个人长大真的辛苦了。

  中学生关于电影《过春天》观后感范文5篇精选2019(四)

  《过春天》是一部看似简单,但内容非常复杂的电影,导演用一个青春片的框架,填充进很多关于社会问题的看发和思索,但表现方式是暧昧的。

  电影开篇就表现了两个女孩对物质和金钱的渴望:在课堂上卖给同学手机壳、手机膜,目的是为了达成阿Jo去日本看雪、洗温泉的奢侈意愿,这一幕就有够荒诞、前卫的了(其他青春片还在拿李雷和韩梅梅开涮)。接着刚满16岁的佩佩又去餐馆做小时工,当她倒垃圾的时候看到一个赤膊的流浪者抢过她手中的剩饭吃了起来。这个刚成年的小女孩没有时间享受青春,她早已看尽了香港的阶级分化、贫富悬殊的社会之残酷,只有多多地赚钱才能在这个拥挤的都市里争得块立锥之地! 这是现代都市人都有的一种无法排解的焦虑,整部电影始终在这种焦虑中徘徊。

  从餐馆出来已经很晚,佩佩去了一个大货场,一个老头过来招呼她、给她钱,我一度以为接下来是援交的戏码,谁知道一声老豆喊出了口。慢慢看下去才知道佩佩的家庭情况,她是非婚生子女,她妈是住在深圳的交际花。敏感的情节可以有,就看导演的功夫深不深了。

  在生日party上,阿Jo的男友阿豪救了落水的佩佩,佩佩的少女心第一次有了悸动。之后又在机缘巧合下,佩佩跟随阿豪做起了水客——苹果手机。可以说直到最后公安冲进小屋把他们一网打尽之前,这种犯罪行为一直是以一种冒险的调调描写的,简直类似屌丝逆袭似的励志片。佩佩是个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少女,她赚钱是为了朋友的旅行计划,也为了能和阿豪在一起,同时也为了她那个堕落的母亲。她没有一句矫情的台词,也没有像其他青春片一样沉迷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她是这部“硬核青春片”真正的核心。

  整部电影的现实主义氛围非常值得鼓掌表扬,而且表达得那么隐晦那么安静,那么让人容易接受。白雪真是天才导演,她没有被条条框框束缚,反而能用非常好的idea进行超常发挥。这算是附赠给观众的bonus了。

  佩佩的扮演者黄尧已经25岁,属于超龄发挥,她略显稚嫩的演技反而是加分项,表现出了少女般的青涩;阿豪的表现略差,这个略显油腻的演员显得非常突兀,山顶那场“香港之王”的戏尴尬无比;倪虹洁的戏非常少,但难以忽视她迷人的表现力。

  影片主要是粤语对白,虽会丧失一部分观众,但直观体现出了香港和深圳的不同,以及人的地域身份的不同。影片没有以悲剧结尾,虽然显得力度不够,但也符合“适应社会”的普世态度。

  中学生关于电影《过春天》观后感范文5篇精选2019(五)

  《过春天》:飘荡在深港两地的青春游魂

  从某种角度来看,颇受好评的《过春天》更像是一部港片。首先,片中的人物总是说着粤语,年轻人也大多古惑仔模样,水客组织的“大本营”里还供奉着关二爷,典型的香港黑帮片中的符号图景;第二,影片的镜头虽然不停在香港与深圳两地间摇摆,但拍摄的多半还是香港街道、学校和夜景;第三,廖启智、江美仪这些香港电影中老面孔的出现,也加深了影片的港味!

  但这确确实实是一位内地新人女导演白雪的处女作,影片的主角是一个16岁的少女佩佩,父亲是香港的货运司机,母亲是他在内地的小三,割裂的家庭造就了佩佩断裂的人生,白天在香港上课,晚上再过罗湖口岸回到深圳家中,就这样朝夕往复,循环不已。父亲虽然情感上可以给她宠爱,物质上也可以给她零花钱,但却不能给她提供一个真正的家。片中有个镜头便是父亲请佩佩在餐厅里吃饭,吃着吃着便到外面点了一根烟,于是一边是佩佩的失落,一边又是父亲的惆怅,导演巧妙地通过餐厅的玻璃反射将二人的情感瞬间并置于同一画面之中,映衬出少女内心的痛楚。而母亲虽然给了她一个栖息居住之地,但整日抽烟喝酒打牌滥交的放荡无序生活也不能给她构建一个稳定的心灵居所,母女关系始终处在一种冰冷的状态之中,不禁让人想到了《大象席地而坐》中的那对互相伤害的母女。好在倪虹洁饰演的母亲虽然生活放荡,但对待女儿也还算温柔和善,所以才有了影片最后母女二人共同前往香港攀登飞鹅山,并在山顶感慨道“这就是香港啊”的祥和画面!

  其实作为一部青春片,《过春天》并没有把视角集中在该类型最常聚焦的场所——校园,校园只是个虚化的背景,仅仅让天台上放飞一下两个女孩的青春,让实验室里漂浮一下安全套破裂带来的新奇感。更多时候,佩佩的青春是被置于犯罪片的框架下的。为了一个圣诞节去日本看雪的梦想,她四处寻求打工机会来赚取机票钱,又由于一个偶然的游艇聚会,她成了一名偷偷将最新款iPhone带过境的水客,凭借着一身校服的无邪装扮屡屡蒙混过关,不断取得上佳“业绩”,从而在花姐的水客组织中得到了赏识,不仅被花姐当做了“干女儿”,还被马仔们称作为“佩佩姐”,收获了在家庭中无处安放的情感寄托。而既然是犯罪片,自然也遵循着犯罪片的叙事模式,一开始通过快速切换的画面描绘多次犯罪所带来的喜悦与快感,后面却是各种理想在与现实冲突过程中的不堪一击,先是闺蜜间的友情犹如“塑料姐妹花”般的破灭,再是血缘关系上的亲情由于地域的阻隔而显得若有似无,最后所谓的爱情也不过是镜花水月般的泡影。父亲终究无法摆脱香港家庭的束缚,母亲的西班牙之梦也只是一厢情愿的天真念头,而犯罪集团始终是以利益作为纽带,个人欲望的膨胀加速了毁灭的步伐,此前看似大家庭般的其乐融融温情脉脉在利益的纷争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虚假无力,到头来只能落得个分崩离析的结局(当然为了过审,还必须硬加上一个我英勇干警从天而降的光明结局)!

  而当阿豪和佩佩相互喘息着将一排排手机绑在对方身体肌肤上时,狭小的空间里顿时散发出阵阵荷尔蒙的情欲之味,没有真正的男女激情戏,却透过幽暗的灯光让双方感受到一种对激情的渴望。这也正是《过春天》的独特之处,它展现的是一个女孩的青春,却并没有像大凡国产青春片那样对所谓青春元素予以刻意修饰装扮,而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一种对青春的迷茫,对身份的困惑,对亲情的失望和对爱情的好奇。每每看到穿着校服的佩佩宛如游魂一般来回穿梭于深港两地之时,一种青春的幻灭感便油然而生!

    969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