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2019精选5篇中学生范文

廷峰 1172分享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2019精选5篇中学生范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2019精选5篇中学生范文(一)

  10月18日晚,《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松》,紧紧围绕“信念”这一主题展开,通过解读习 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报告中引用的古代典籍,阐释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思想。“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一主题,源自清代郑板桥的题画诗《竹石》。诗中的“竹”,生于乱崖,扎根石缝,却矢志不渝,正是共产党人对党无比忠诚,具有坚定政治信仰,不怕艰难曲折,积极乐观向上,笑傲崭新时代的真实写照。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格言联璧》中关于“志向”的描述,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远大理想、信念可以达到无往而不胜,无坚而不摧的境界。哲学理论告诉我们,信仰是心灵的产物,不是宗教或政党的产物,从感情色彩上看只是个中性词。但是,作为共产党人,就应该从内心灵深处对党怀着无限的忠诚。这种忠诚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是本能的、不事雕琢的。那些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时代英雄们,那些战斗在各条战线的建设者们,就是能够牢牢“咬住”,伟大的信仰才不会动摇。

  “位卑未敢忘忧国”,习 近平总书记在号召全党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理想信念时引用的这一经典名句,是爱国诗人陆游在官职被贬、病骨支离时所作,生动而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爱党、爱国、爱人民才是共产党人最坚强的精神后盾。立足厚重的群众土壤,像竹子那样扎根祖国大地,才有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才会产生拼搏奋斗的不竭动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这块厚重的“土壤”中,树起的是永不言败的民族脊梁。“位卑”何所惧,“爱国”记心间,“仰望星空”追赶时代,脚踏实地迈向未来。

  “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将陆游《竹石》的前两句稍加改动而成的诗句,借此表达扎根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和信念。是呀,中国共产党能在各个领域取得节节胜利,很大程度上应该取决于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厚实的群众基础。这样,才会在“千磨万击”中愈挫愈勇,愈挫愈坚。“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折射出几多的豪迈与洒脱。“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那是共产党人勇立潮头的精神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有“到中流击水”的担当与勇气。

  “虽九死其犹未悔”“历百折而仍向东”,新的时代,新的起点,新的挑战,我们更当矢志不渝,一往无前。在通往“全面小康”的路上,任务还很艰巨,困难不可小觑。共产党人当切实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精神,更加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立足于人民群众,站立时代潮头,挥洒一腔沸腾的热血,铸就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2019精选5篇中学生范文(二)

  观看了10月19日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之咬定青山不放松节目,一首诗道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和信念。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总书记很喜欢这首诗,当年在梁家河插队的时候,对这首诗就有深刻的会。

  后来他在一篇文章中,把这首诗的前两句做了一点小小的改动,“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借此来表达扎根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和信念。

  蒙曼教授说,郑板桥这首诗,写的不仅仅是竹子,更是竹子背后的精神。竹子是生活在肥沃的泥土上,而是从石头缝里钻出来,紧紧咬住青山,挺立起来,这何等地坚韧而顽强!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依然挺立不动,而这也是中国人的气派,独立而坚强!

  而我们基层的干部扎根基层就要体现在真扶贫中,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我们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扶贫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2019精选5篇中学生范文(三)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正在热播,让大家重温习近 平总书记重要的讲话和论述当中的那些用典。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松”,围绕“信念”这一主题展开,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报告中引用的古代典籍,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思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一名合格的基层组工干部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狠劲、巧劲,把“根”在基层党建的土壤上立足、立牢、立实!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要坚定信念。党的建设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基层组工干部要主动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厘清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筑牢“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巧劲,要真抓实干。真抓实干,就是要有一抓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毅力。在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领导、严格规范组织生活、创新活动方式等工作方面,确保抓一件成一件,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推动一个方面的发展。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狠劲,要勇往直前。“万事皆辛苦”,基层干部尤为如此,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很多事情看起来不大,但却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必须要认认真真地做实做好。党建工作也是如此,“五加二”、“白加黑”、“雨加晴”已经成为工作常态。我们要有定力,排除万难,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狠劲,朝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

  《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2019精选5篇中学生范文(四)

  年轻干部作为党的事业接班人,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上,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习 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上再次对优秀年轻干部提出要求,强调年轻干部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

  年轻干部如何做到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在《平“语”近人——习 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该集节目围绕“信念”这一主题展开,通过解读习 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报告中引用的古代典籍,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思想。其中引用了郑板桥的《竹石》一诗来说明共产党人“信念”的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力量之源,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学习“竹石”咬定、立根、破岩的“劲儿”,筑牢人生理想信念,扎好根,接好班。

  要有“咬”劲儿,遇到挫折挺得住。“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人贵有恒,一时的激情满怀不足以推动长久的事业发展,倾注一生的精力方能“久久为功”。年轻干部有激情、有活力,但是在遇到重大难题的时候往往因为缺乏工作经验而失去耐心、沉不住气,从而轻易放弃。习 近平总书记曾说,“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我反复强调的。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工作需要“盯住抓、抓到底”,需要“以点带面、推动全局”,需要沉下心来抓好落实。年轻干部要学会抓住重点难点不放松,把挫折当做人生的“存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咬”劲去干工作、抓落实,推动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要有“立”劲儿,群众之中扎得住。“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绝不能高高在上,鱼肉百姓……”这是习 近平总书记的梁家河记忆,是他的群众观,也是中国梦的出发点。也是在梁家河,他树立起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后来他在一篇文章当中,曾经把这《竹石》的前两句改为“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借此来表达扎根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和信念。对于年轻干部,筑牢人生理想信念至关重要,理想信念决定了一生的“航向”,年轻干部要牢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竹石”立根的坚定决心,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群众中,把群众当亲人,根扎的越牢、越实,在今后的成长中才能站得更直、行得更稳。

  要有“破”劲儿,关键时刻顶得住。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不学习就必然落后,年轻干部不应惧怕“本领恐慌”,而是要在面对“本领恐慌”时有一股自身主动寻求“突破”的劲儿。当前,改革进入深水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问题日益凸显,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等一系列难题都亟待解决。要这些关键性的难题,势必都需要下一番苦工,需要锤炼年轻干部在关键问题上“破题”的能力。因此,年轻干部要以“石竹”破岩的力量,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在关键时刻站的出来,顶得住,为改革创新积蓄强大的“破题”之力。

  《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2019精选5篇中学生范文(五)

  平“语”近人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松》围绕“信念”这一主题展开,通过解读习 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报告中引用的古代典籍,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思想。

  信念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根基,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根基,是一个国家奋发图强的根基,当然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从立党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九十多年来,不管是在白色恐怖的大革命时期,还是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不管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初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的新时代,我们始终信念如磐。这是我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根本。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有的人事业稍遇挫折就感叹“人生如此无趣”,沦为“受挫的理想主义者”;有的人“引爆流行却迷失于成功”,爆款而红,但其成功反孕育了他的僵化,最终输在优势;有的人对“本领恐慌”无意识,原本因本领强而受重用,后却因懈怠而本领不足,又因本领不足却不恐不慌导致懒政怠政。诸如此类,病根往往就在心中缺少“更大的东西”。生活在目标失灵状态下,不能慎终如始也就成了必然。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天爵就是仁义忠信,人爵就是官位俸禄。人生的误区,如孟子所言:“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古往今来,那些政治上攀附、经济上贪婪、道德上败坏,既想做大官、又想发大财的人,几乎无不是把“天爵”当敲门砖,得“人爵”而弃“天爵”。足见,止步于“第五需求”,“天爵”就会成道具;一旦丢掉“更大的东西”,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难免由“出色”沦为“出丑”。

  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就是与自己生命的约定,生命的奋斗过程就是奔赴这个约定的过程。以“更大的东西”为定盘星,方能在奔赴与生命的约定中不断释放生命强光,绝不会因浮躁而急功近利,绝不会因物欲膨胀而神魂颠倒,绝不会因小成即满而懈怠堕落。在对标找差中提升奋斗标杆,在见贤思齐中升华人生境界,在日常生活中磨砺理想信念,应成终身必修课。

    相关文章

    977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