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节日话题作文:热闹的元宵节

嘉欣 173分享

  在美好而热闹的元宵节这天,人们都会和家人一起吃顿元宵,叙叙亲情,是一个非常的温馨幸福的夜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元宵节的节日话题作文,分享给大家!

  热闹的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有赏花灯、舞龙、舞狮子、吃汤圆等习俗。这天,我跟着家人一起去下小溪看龙。我、爸爸、表嫂和哥哥姐姐来到了一个大市场,只见这儿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的踮着脚,一副急不可待的样子;有的象猴子偷桃似的,手搭凉棚,左顾右盼;有的谈笑风生,好不热闹啊!

  龙还没来,爸爸便跟我说: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节,而它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是灯节说着,天空绽开了一朵朵花,给这灰暗的天空添加了几分姿色。这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绿的、有蓝的、有紫的,五颜六色,弥补了下雨的不足,美丽极了。龙来了!龙头如三层楼房那么高,五、六米那么宽,博得一阵阵欢呼。龙身一弯一弯的,每一弯都象一座桥似的,变幻着颜色。红的、黄的、蓝的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龙尾绕了几个弯,在最后哪里挂上了几串小灯,做工可精致了。这龙很长,有一百八十多节,一眼望不到头,如同一条长廊。它很美,它要是人,只能用如花似玉来形容。最有趣的要数团龙了。一会儿龙头被围,一会儿龙尾被困;一会儿排成两竖,一会儿笔直一竖;一会儿团成圆圈,一会儿变成迷宫真是喜过元宵喜看龙!

  元宵快乐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除春节外也是一个大节日了。

  据说,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元宵节,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 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而现在的元宵节则更加热闹,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孔明灯,十分有趣。而今年牛年,天文局又爆出今年的月亮将成为52年最圆之月,并是晚上10:29分最圆,那么我想,这个元宵,一定比以往更有氛围了。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愿元宵快乐.

  难以忘怀的元宵节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风俗都让人难以忘怀,无论是藏族的雪顿节,还是彝族的火把节。

  汉族的元宵节是最让我沉迷的。

  它有着两千余年的历史,在当今中国盛行是无庸置疑的。

  元宵节的得名,因其节俗活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

  元宵节的第一件大事自然是吃元宵了。不管南方北方,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男女老幼围在一张桌子上,再端上几碗热腾腾的汤圆,在蒸气笼罩的小屋里还不时传来几声幸福快乐的笑声。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因此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在月色朦胧的夜晚放灯,那时可谓是万家灯火连成一片,壮观而美丽,怪不得古时有人说: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元宵节猜灯谜,从宋代就开始流行,至今不衰。人们将文义谜写在绢灯上。《委巷丛演》曾记载:杭人元夕,多于谜为猜灯,任人商略。灯谜这个名词从此出现了。明末扬州马苍山把诗歌形式移植到灯谜中,写了《广陵十八格》,开辟了灯谜的新境界。清代灯谜继续发展,文学家还把猜谜活动写入小说中。《红楼梦》里,就描绘了许多贾府猜谜的生动场面。就这样我过完了这个热闹非凡的元宵。

    52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