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学生的春节话题作文
新年新体验,大家新年里有什么美好的回忆呢?有没有记录下来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几篇别的小朋友的新年作文,我们一起看一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过年的吧。以下为相关的春节作文,仅供参考。
过春节
春节又到了,我非常兴奋,又能听到鞭炮噼里啪啦响,看到门上贴的耀眼的红“福”字了。可是,为什么会有这种习俗呢?我去问了爸爸,爸爸的解释是这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总是在除夕夜来祸害百姓,但是年也不是刀枪不入的,它害怕看到亮光和红色的东西,于是,百姓们就想出用鞭炮和红福字吓跑年,年来的时候,人们一齐放鞭炮,在门上贴上鲜艳的红福字,年被吓跑了,再也不敢来了。
除夕的一大清早,我还在熟睡中,突然听到了一阵噼里啪啦声,放鞭炮啦,我顾不上睡懒觉,穿上衣服就往楼下冲,我看见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着“福”字。咦,为什么“福”字要倒过来贴呢?爸爸告诉我:“因为这表示福到了。”一大早,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就忙个不停,他们在为年夜饭做准备。晚上,年夜饭开始了,桌上有各种各样的美食:鱼丸子、排骨······吃完年夜饭,只听一声巨响“砰”,吓得我一蹦三尺高,原来是放烟花了,真是虚惊一场!一串串烟花升上天空,真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大家的心里都在享受这一刻的快乐和喜悦。
这次过春节不仅感到快乐和喜悦,还让我感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
春节的记忆
春节假期,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六朝古都----南京游玩。
我们首先到夫子庙,参观江南贡院,欣赏文庙内形态各异、五彩斑斓的花灯,品尝秦淮美食。走到乌衣巷,想到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中“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的情景。
相信大家对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一定不陌生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鸡鸣寺,就是“四百八十寺”中的首刹。进入鸡鸣寺,拾阶而上,我发现,这里的香客众多,原来大家都是来祈求新的一年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
中山陵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整个建筑群由南向北沿中轴线逐渐上升。最南边的牌坊,因中间刻有“博爱”二字,所以得名“博爱坊”。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中外游客,他们都是来拜谒孙中山先生的。中山陵真高!我可爬不动了,爸爸说:“孩子,我们要一鼓作气,爬上中山陵!”哎呀!爸爸说的对啊!我们做什么事,都不能随便放弃呢!于是,我们继续前进。我看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民权、民主、民族”从左到右依次刻在大殿的门廊上。孙中山先生的坐像就安放在陵园最高的殿堂中,大家有秩序地进入,默默地拜谒孙中山先生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走出陵寝,放眼望去,南京城绿水青山,蓝蓝的天空,与这美丽的景色搭配得恰到好处,十分美丽。
春节的记忆有很多,这是我最难忘的记忆!
春节情味
自炎黄以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璀璨夺目的光华。其中,由一个个多彩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凝聚而成的耀眼明珠,蕴藏着多少灿烂的文明、不朽的神奇,等待着我们去品味、去探寻……
春节,不仅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文化底蕴最深厚的节日,也是中国最为盛大的节日,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齐欢庆的节日。
每逢大年三十,最先回荡在乡村田野上的是一阵响似一阵的鞭炮声。红红火火的一天就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拉开了序幕。
老人们起得早,吃完旧年的最后一顿早饭后,便开始张罗着儿子、儿媳贴春联、福字,除旧迎新了。
贴好春联,约摸是八九点的光景。大人们已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而孩子们一得空闲便开始走家串户。走到东家,东家的大婶给了包糖,串到西家,西家的大爷愣是塞了个红包。这一圈下来,孩子们已是盆满钵满,收获颇丰了。
吃过午饭,忙碌了一上午的大人们都去休息了。可孩子们最是闲不住。这不,三五个小男孩怀揣着亲戚们给的“私房钱”偷摸溜进了村中的小店,买了好几盒各式各样的“炮”。“摔炮”、“火柴炮”,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不一会,“噼噼啪啪”的炮声,便夹杂着孩子们的尖叫声、欢笑声,在村子河边此起彼伏地回响……
一整个下午,大人们都在忙里忙外,烹制佳肴。终于,大年三十的重头戏——年夜饭粉墨登场了。菜一道一道地端上了桌,整个大长桌摆满了香气四溢的菜肴,颇具节日的情味,大人、小孩们都吃得唇齿留香,欢笑声喧不绝于耳。
除夕只是春节盛景的冰山一角,浓郁的“春节情味”,还将延续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呢。
中国乡村的春节朴实、传统,却带来了几代人欢聚一堂的浓情与温馨,合家欢乐渗透在沸腾不朽的屋子里,回荡在那响亮的鞭炮声中,凝聚在那火红的对联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