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由为话题作文
自由,它是在天空无拘无束的鸟儿吗?自由,它是在水里无忧无虑的鱼儿吗?自由,它是随风飘荡的蒲公英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自由的话题作文。
自由的奴隶
所谓自由,从未曾有过定义。
让·雅各·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常困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人的主人,反比其他一切人更是奴隶。
一个风筝想要自由,自己弄断了线。却因为没有了线束缚它,随风而去,成为了风的奴隶。它以为自己挣脱了线会自由,却没想到从火堆跳进了火坑。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更不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我们声称要自由,可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
当学生被家长管束的时候,就觉得没有自由可言了,渴望自由的心情也随之而来。其实这时的学生就像是风筝,渴望锻炼自己渴望去独立生活。风筝断了线会随风而去,那么我们呢?我们要的自由是不是盲目的自由?这些自由会不会成为心灵的枷锁?
依稀记得曾经看过一部动画片,只记得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奴隶社会中,没有一个人不渴望自由,当他们被奴役,被鞭打。却没有人想到反抗。在他们的意识里,反抗就会受到鞭打。直到有人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在这之前,他们只盼望自己能够不被奴役,但是当他们翻身成为主人之后,原本被奴役的人们反过来奴役曾经奴役他们的人。原来,在这个地区,人们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他们刚开始得到自由的愿望变成了贪婪的底线,不被奴役还不够,还要奴役别人。
本来帮助这些人们是希望他们能够与别人平等,结果反而成了帮凶。可是这是事实吗?如若不是人的贪婪,怎能自食如今的恶果?这就是想要自由的人们付出的代价。奴役与被奴役,自由的愿望与人类的贪婪。
似乎自由也不只有这些诠释。中国人民被奴役之后英勇反抗,如今得到自由之后兢兢业业的整理国家。中国不只要站,还要走,还要跑!这不属于人类的贪婪,是人类的自尊。如若贪婪成性,就不是这样的结果了。
自由,或许并不需要被诠释。它只是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做任何事情,而是可以做一些正确的事情。
希望人类能够认识到自由给人的双面性,不要被自由奴役,不要被自己奴役。
自由源于祖国
什么叫自由?当学生们走出校门的那一刻便有自由;当牢犯放出监狱的那一刻便是他们的自由;当雨后蚯蚓钻出泥土透气;当劳碌的人从工作中抽身而出时,他们便有了自由……然而,在我心中,国家自由即是我们的自由。
自由是一种状态,亦是一种心境。
自由就像给自己插上一双翅膀,在潋滟的水方上翱翔,看遍山川水色,葱茏的绿色撩人眼帘,大口大口呼吸着户外新鲜的气息。假若没有翅膀,也许现在的我正埋头于书前,摇头晃脑的念的课文,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也许这种自由并不能支撑多久,但是却可以静心养神。这是我想要的状态。
对于我,谈状态恰恰刚好;若谈心境,还未达到吧。
自由也许就是不受任何的束缚,让心情放松,享受身边美好事物的一种存在状态。在现代,大部分的自由只是因疲倦想放下身边的包袱的行动,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放弃这种自由想法,不然那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相反,在古代社会,这种自由被绝大部分爱国志士所占,而那不叫私心,也不是逃避,是在当时动乱不安的封建统治下寻求一份宁静、安逸。这样的闲士也是为我所敬仰的。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百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有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的情境,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诗人陶渊明一生淡泊名利,不汲汲于功名利禄,选择辞官,闲居于大自然中,远离喧嚣和尘世,没有被官场的黑暗所污浊,的确有着旷达的胸襟。
当然,并不是说,只有生存于大自然才叫自由。其实,有的自由便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意思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足以体现范仲淹的爱国爱民,心系百姓。同时这两句话闪耀着理想的光辉,跳动着民族的脉搏,孕育着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幼芽。
历史上这样的人太多了。茅盾先生身体力行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对待“忧”与“乐”的态度,孰“先”孰“后”异常鲜明。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他们的英名都将永远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流芳千古,为后人称颂。
而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努力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取得国家的自由。国家自由则少年自由。
自由
也许从种角度上看,天生的不自由就相当于人生的自由。
伴我渡过N分之一初中生活的小鲤鱼死了。据妈妈说,是因为水太多了,鱼蹦出来了,死了。
鲤鱼其实是在池塘钓的,肯定不习惯只拘束于不到半米的小盆子里,比起几料长的池塘,显然是让它不大自由。在以前的日子中,它几次蹦出来,都被我五抓了回去,所以,它就有了经验,不再跳了,但也许它是认命了吧!可是万万没想到它尽然因此而永远不自由。
想一想,如果说它从一开始的来习惯到习惯,它就不会死。虽然在形式上似乎是失去了自由,但总比冒险去死,总比在自由的池塘里被人钓起做红烧鱼好。在小小的盆子里,可能它连懒腰都伸不开,可是它的思维不限,即使是没有做大动作的地方,但这也是一片小小的天地呀,这么说来,此刻的它是自由的。
但如果它选择的是反抗,那除非它是个人,它只是鱼,它对它认为的不自由的反抗最后所造成的是,不仅身体受更大的限制,这思维也消失灭尽,这便是它在认为不自由的环境中认为的自由。
我们虽是人,但是我们也在自由与不自由之间打问号,可以说繁忙的初中生活是不自由的,但学了知识,我们至少思维自由了。如果我们选择形式上的自由不学习,我们不仅没有能用武之地,并且也连武都没有,这样看来,现在形式上的不自由也是为将来的自由打基础的呀!
鱼死了,它的小错误最终锁住了它通向自由的大门。世界大,错误多,自由小,至细心则无可误,看来往往所谓的自由是建立在不自由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