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话题作文560字

嘉欣 233分享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中秋是团圆的日子。在我的家乡,中秋节有好多的习俗,如吃月饼、赏月、家人团圆,但我最喜欢的就是赏月,因为那天的月亮最美、最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中秋的话题作文560字。



 

  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在这一天里家家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作者手记

  中秋节起源于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吃月饼有很大的意义,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刮打刮打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中秋传说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无月中秋

  “人在雨中行,月在云后飘”。今年的中秋节秋雨绵绵,凉风瑟瑟,给人一份浓厚的秋意。

  记忆中的中秋节是欢乐的。奶奶从下午四点就开始早早地张罗晚餐,六点后,一家人坐在一张大桌子边上,喜气洋洋地开始吃晚餐了。这一天,奶奶总是要做许多我和表哥最爱吃的菜,一家人坐在大圆桌上吃饭聊天,大家仿佛过年似的愉快。按照家乡的传统习惯,酒饱饭足之后就要开始一场祭月的活动,爷爷会打开平时不轻易打开的大门来迎接“月亮菩萨”(嫦娥)。大家把一张八仙桌子抬到门前的河岸上,在桌上摆满了月饼和水果。那时,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大地,门前的小河中跳跃着闪闪的银光,一家人都笼罩在明亮的月光下。但今年却不同了,夜空中不再有皎洁的月光,今夜不再是月光笼罩的一夜。我的心略微有点黯然,不再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浪漫了。

  古人曾有许多赞叹月亮的诗句。苏东坡曾有一首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从这首琅琅上口的诗句中,我们闻到仙宫中丹桂清香,看到唐宋时楼台倒影。但今年的中秋不再是一个笼罩在月光中的节日,不再有融融如水的月色。无月中秋,留下一片遗憾。在这无月的中秋,苏轼的千古绝句默默地爬上了人们的心头,是啊,在这无月的中秋,又有什么词句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能真诚地表现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呢?

  中秋本应是一家人团聚之时,但是绵绵的秋雨却打断了我的思情。不知爷爷一个人在家中,望着这一无月的中秋夜空,眼中会有怎样的深情。爷爷是一个在太阳下劳作了半个世纪的硬汉子。曾经的他头顶骄阳,脚踏大地在田地中挥汗如雨,辛勤劳作。但是,现在老家之中只剩下他一个人。当他一个人倚在锄头上看到这一没有月亮的单调的夜空,想起往日与家人的团聚,心中会翻起多大的浪花啊。想到这,我心中不禁也涌起了淡淡的思念和牵挂。

  空中不再有李白笔下的“白玉盘”和“瑶台镜”,也不再有苏轼笔下的“琼楼玉宇”;不再有白居易卧病浔阳城时的皎月,也难见李白举杯邀明时的月光。无月中秋,虽然看不见月亮,但我心中却仍有一轮皎皎圆月,一抹淡淡的月光。它承载着我的心和牵挂,穿过这绵绵的秋雨,飞向那南方的夜空,那下面是我的家乡,那里有年逾古稀的爷爷一个人期盼的目光。

  无月的中秋,虽不见月,月在我心,虽不见人,人亦在我心。

    876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