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捉知了的400字优秀文章
小朋友们,你们捉过知了吗?你们知道捉知了的乐趣吗?还是让我告诉你们吧!以下是小编整理有关捉知了的优秀文章,衷心希望可以解决你的燃眉之急!
捉知了篇一
每年的暑假,我都会到乡下爷爷家去玩几天。爷爷家的后门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小河的两旁有几棵大大的柳树,绿树成荫,乡下人都爱在树下乘凉。
“知了,知了……”咦,这大热天的是谁在唱歌?原来是树上的知了。我和堂姐听见了它的歌声,就打算去捉知了。
我们来到树下。这棵树可真高,手根本够不到。于是我们就自己动手做抓知了的工具。接着奶奶帮我们找来了一根长长的竹竿,堂姐找了一个铁丝,我找到了一个塑料袋,和堂姐一起把这些材料组装了起来。这下,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就等着捉知了了。
我挥舞着竹竿,顺着声音找知了。这时,我发现了一只知了,它正在枝头卖力地歌唱。我用竹竿一套,没套中它。再一套,这回不但没有套中,反而打中了树枝,知了被震了下来,可惜到了半空中就颤颤巍巍地飞走了。
我叹了一口气,继续抓知了。这时,堂姐叫了起来:“乔男快看,这里有一只知了!”我转了过去,的确有一只知了。我很轻松的就把它捉了下来。这是一只很大的知了,金色的翅膀在阳光中轻轻扇动着。
堂姐把知了放进了布袋。接下来我们又捉了五六只知了。我和堂姐在夕阳下得意的看着扇动着翅膀的知了。夕阳西下我们又依依不舍地把知了放回了大自然。
捉知了篇二
在记忆的长河里,我有数不清的往事:欢乐的,悲伤的,惊讶的,可笑的……它们都像一颗颗精巧的贝壳,珍藏在我的脑海里。如果要数其中最充满童趣的贝壳,那便是——捉知了。
记得那年夏天,楼下的小花园里传来一阵阵“知了,知了……”音响——那是蝉儿在放声歌唱呢!是好奇心,驱使我去捉知了。我在小林子里寻找了半天,虽然看见许多知了,可是它们都高高的悬在树的顶梢。我郁闷的紧,但还是不肯放弃。于是,回家搬救兵。回到家,我缠着哥哥,好说歹说,他也不肯帮我捉,我假装急的要哭,哥哥见状赶忙答应我。
我和哥哥准备好了工具,便朝林子出发,听哥哥说蝉十分机警,稍听到一点风吹草动,便会逃之夭夭。果然,我不小心碰到了树枝,知了就飞走了,经过这次教训,我不会在那么鲁莽了,我小心翼翼的接近了一只蝉,待它正在享受阳光时,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出了竹竿,“YES!哈哈,你们多么精明,还不是落入我们手里。”我对这知了说。啊,这还是一只刚蜕皮的蝉哩!柔软的薄薄的翅膀,玲珑无比的身躯,黑珍珠般的眼睛,简直是一个活脱脱的小精灵!我捧着它,去给哥哥看,哥哥还夸我聪明呢!
后来我们又陆续捉了几只蝉。那时候正值七月,烈日当头,可我们一点也不感到炎热,有的只是无与伦比的喜悦!
捉知了篇三
一天晚上,吃过晚饭,外婆说:“晚上去小树林里捉知了。”我一听,高兴得手舞足蹈,又蹦又跳。
天刚擦黑,我就迫不及待地拿上手电筒和袋子下了楼,找到外婆就拉着她往小树林跑。小树林里只有十几棵高大的碗口粗细的白杨树。
刚开始找,我来到一棵杨树旁边,东张西望地找了起来,找了很长时间,眼睛都瞪酸了,满头的大汗,也没找到知了。可外婆已经捉到两只了。我很纳闷:为什么外婆能找到,而我却一无所获呢?我仔细观察外婆的方法:用手电筒先从树根缓缓地往上看,看完这一面,再看另一面,如果没有,就在树四周的地上找,主要是要慢慢看、仔细看。我学着外婆的步骤重新开始找,来到又一棵杨树旁,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仔细看了一遍,还是没有。我又开始在杨树周围的附近的草地上找,忽然看见一个东西向树的方向蠕动着,我赶紧蹿上去,用手电筒一照──真的是一只知了!我欣喜若狂,一下捉住知了,大声地叫着:“外婆,我抓到了!我抓到了!”只差没蹦起来了。过了一会儿,我终于没那么激动了,把知了放在手掌中仔细观察,只见它的身体是深褐色的,两只鼓起来的大眼睛在头的两侧,身体两边各用三条腿,其中紧挨着头部的两条前腿又粗又壮,还带着大钳子,知了主要靠它来爬树、固定的。
天越来越黑了,抓知了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整个小树林里都是手电筒的光在乱晃。我和外婆一共捉了十一只知了,心满意足地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