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饺子的小学生三年级作文-包饺子

子超 1172分享

  张馨元(三年级)

  指导老师:彦老师

  大年三十前一天,我求妈妈教我包饺子,妈妈说:“好啊,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我说:“好嘞!

  我和妈妈先把面舀出来,然后往里面稍稍掺一点水,边揉边搅拌,不一会就揉成了一个大面团;再拿个盖子一盖,一两个小时后面就醒好啦!下一步是和饺子馅。先把香菇切成小丁丁备用,然后把剁好的肉馅儿放到盆子里,再把盐、花椒面、酱油、香油拌在肉馅里,我用筷子使劲地搅匀,一股浓浓的香味顿时冲进鼻息。妈妈还往肉馅里倒了几滴料酒,盖上盖子说:“这样腌一会儿,肉就没有腥味了。“过了一会儿,我帮妈妈拿来了葱和姜,妈妈又把它们剁碎了,和刚才切好的香菇丁一同放到腌好了的肉馅里按顺时针的方向不停的搅拌,啊,香喷喷的饺子馅就准备好啦!一个小时以后,妈妈把面拿出来说:”现在可以开包了。”妈妈先把面揉成像大蛇一样的条形,然后揪成一个一个的小面团把它们压扁,再用擀面杖把它擀得很薄,这就是饺子皮了。最后把活好的馅装在里面用力一掐,一个耳朵形的饺子就成了。

  妈妈一边教我包饺子还一边给我讲了个小故事。

  饺子其实在中国古代就有了。那是在东汉年间,有一位神医叫张仲景,他回乡时看到了在冬至的时候很多乡亲的耳朵被冻烂了。他想这样下去可不行啊!于是回到家中琢磨出来一种办法。张仲景叫人在门口搭起了一个木棚,支起了一口大锅,再把羊腿肉和一些药材一同放在大锅里熬。熬了一会儿,羊汤的香味飘到了整个村子。好多人都围了过来,于是他把羊汤装在碗中,再把一块羊肉分给大家吃。吃过的村民没几天病就好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来喝汤吃肉的人越来越多,一人一块肉的话也就不够分了。张仲景有些苦恼了,这可怎么办呢?于是他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让人把面擀成一张一张的小面皮,然后把肉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包了进去,包成了耳朵的形状,又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娇耳。”就这样一人两个娇耳、一碗汤,很多人冻坏了的耳朵就都长好了。慢慢地传着传着,人们为了简便就把“娇耳”叫成了“饺子”。所以我们现在为纪念张仲景,每到冬至的时候就吃饺子。

  聊着聊着我们的饺子娃娃也包好了,又把它们整齐地摆在了盖帘上。妈妈先把水烧开,打开锅盖,只见一个个大珠子似的水泡不停地往上窜,妈妈把饺子一股脑儿的下到了锅里。他们都沉下去了,有的站着、有的躺着、还有的像跳舞一样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妈妈用漏勺不住的翻动,怕饺子粘到锅底破了。大概过了十几分钟,一个个饺子娃娃漂上来了!它们不仅变滑了、变大了、还变得透明了!妈妈说:“熟了,可以装盘了。”这回到了我最喜欢的时刻,你们猜到了吗?对,吃饺子!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摆在我面前,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了一个小饺子送到了嘴里,咬了一小口饺子皮,滑滑的、软软的;接着饺子里又飘出了一股香菇的鲜味,还有肉的香味。哇!太好吃了。

  这次我的收获非常大,既学会了包饺子,又知道了饺子的由来,还尝到了我的劳动成果呢!真是一举三得呀!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来源:彦氏语文
    43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