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会帮孩子剥离情绪的妈妈
编者按:做一个好妈妈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相反,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职业,她们是为孩子操碎了心的人。
做个会帮孩子剥离情绪的妈妈
为情绪的缠绕而深感辛苦
带儿子回老家,被父母疼爱照顾,自然是很温暖的事情。但,内心也有着一份辛苦,这份辛苦,是来自于情绪上的牵扯。
比如,我儿子经常爱 “哼唧”,不顺心的时候哼唧,遇到挫折的时候哼唧,有时候玩着玩着就哼唧……
在北京,我是不太在意他这种行为,我知道,这是他内在情绪的表达,他或许烦躁、不开心、生气……这哼唧不过是他表达情绪的出口。
但是,偏偏,母亲是个最听不得 “哼唧” 的人,好像面对孩子的哼唧,母亲就会产生很多的情绪。她一听孩子哼唧,先是制止:“丁丁,不要总哼唧!”
然后是对比:“你不要哼唧了,你看谁谁谁,从来不哼唧!”
或者是诱惑:“你要是不哼唧,姥姥就给你……”
然后是无奈,是焦躁,实在忍不住了,也会批评。
我能感受到母亲内心的那份烦躁,被儿子的哼唧声激起的难受感和无法忍耐感。
而事实上,无论是哪一种方法,儿子的哼唧一旦被打断,不能尽情表达,那么接下来,他可能会变本加厉,要不更大声的哼唧,要么是发脾气。
深知母亲已经做到了她能做的最好的状态,我们自然也不能要求姥姥还要懂心理学。但我心里确实想,是该帮孩子梳理梳理情绪的时候了。
愤怒的宝贝被情绪控制了
这样的机会,果然在我们回京第一天就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回到家,地板上蒙满了灰尘,娃爸要拿起拖把拖地,却不小心碰倒了娃的火车轨道。于是,娃马上晴转多云,吵闹起来。
娃爸也不让步:“你把火车摆了一地,超出你的区域了,我拖地当然会碰到!”
娃的情绪,于是便更变本加厉,他先是把桌子上的一个玩具扔到了地上,然后又把我正在记笔记的本子扔到了地上,而且一边扔一边发脾气。
我先是在边上静静地看着。可他越来越烦躁,越来越生气,忽然,他爬上了写字台,坐到了爸爸的笔记本电脑上,然后又站起来绕了个圈,朝地上跳下来。
“我知道你很生气,你可以砸沙发垫,也可以跺地板,但是不能做伤害自己和伤害别人的事情,笔记本还通着电,很危险的。” 我力争用平静的语音说道。
娃看了看我,还是再一次跳上了写字台,犹豫了一下继续坐到笔记本上。他的眼睛看着我,皱着小眉头。
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叛逆和挑战,但也看到了,他的不由自主——是的,这一刻,这个小人儿已经被愤怒和焦躁的情绪控制了。
宝贝,你不是你的情绪
比起外在的世界,我们内在的世界更丰富复杂,当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不但要学习外在世界的知识,更需要学习认识自己的内在世界。
但是,激烈的情绪,常常会让孩子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被情绪卷走,深陷情绪中,不知该何去何从。
我记起一位爸爸说过她女儿发怒时的表现:“他在屋里跑来跑去,说有一列火车在她的身体里,她感到害怕!”
其实,不仅仅是孩子,我们成年人,不也经常深陷在某种情绪状态中不能自拔吗?
那一刻,我么认同了我们的情绪,把情绪反应当成了我们自己,我们跟着情绪一起沉沉浮浮,我们成了情绪的奴隶,我们也变得不能自已,甚至失去了自己。
而这个时候,能帮到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意识到:“这个情绪只是一种情绪而已,它影响了我,但是它不是我!”
于是,我对儿子说:“宝贝,你知道吗?现在有个愤怒的小怪兽在你身体里上窜下跳呢,你生气,就是这个小怪兽在跳。”
儿子忽然停下来:“哦,这个愤怒的小怪兽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我说:“眼睛应该像灯笼吧,瞪得大大的,他很生气。”
“对,眼睛像灯笼。” 儿子回应道。
不过马上,他又开始哼唧。
我于是又对他说:“现在,是有个烦躁的小怪兽在你的身体里,它在跳,所以你很烦躁。”
“那烦躁的小怪兽长什么样的眼睛?” 儿子停下来问。
“大概是红眼睛吧!皱着眉头,很烦躁呢!” 我说。
儿子点了点头:“对,是红眼睛,绿头发!”
我说:“对!”
他又接着宣泄情绪,我没有制止,这时候显然已经比刚才好多了。
他停下来问:“那高兴时的小怪兽呢?长什么样的眼睛?”
“应该是笑眯眯的眼睛吧!” 我说。
他点点头,又问了些诸如困了的小怪兽,想吃巧克力的小怪兽……
我一一回答。他则时而停下来,时而再烦躁一会儿。
过了好一阵子,他平静了,开始玩游戏。忽然跑过来对我说:“妈妈,我烦躁的小怪兽睡着了。”
我举手,他的小手迎上来,轻轻击掌,我们都笑了。他为愤怒的怪兽睡着而开心,而我为成功地帮他疏导了一次情绪而开心。
至少,我们可以不受情绪控制
我们不需要打败某一种情绪,因为每一种情绪的存在都不受我们的控制,同时又有着对我们的意义。
但是我们需要去体验情绪,如果我们从小被教育远离负面情绪,或者习惯了压抑和逃避情绪,那就无外乎在我们与情绪之间,造就一个鸿沟。
未经充分体验的情绪,其实并不会消失,而是会以生理问题或心理问题得以表达。
而体验情绪的最好方式是看到它在那里,你能感受到它,但是又知道,你不是它,它不能把把你带走。
而与儿子玩 “情绪怪兽” 的游戏的过程中,我看到儿子在愤怒情绪中进进出出。
当他把那些情绪理解成某个怪兽的时刻,至少它有了片刻不被情绪带走的体验,同时,还发展出了观察情绪的能力。
没有一帆风顺的成长,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经历这样那样的考验,产生情绪是正常的。
而此刻,我帮助孩子去剥离和疏导他的情绪,就是希望他在成长过程中,不会沦为情绪的奴隶。而是能在纷繁复杂的情绪面前,保持一份自如和从容。
作者:李玲
公众号:李玲心灵写作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