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叹》读后感:文明需要传承和发扬
编者按:《千年一叹》是余秋雨的作品,我们读了这本书必然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文明,需要传承和发扬
《千年一叹》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系列中的一本,记述了作者跟随香港凤凰卫视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从1999年9月27日的深圳开始,止于2000年2月2日的平遥古城,途经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泊尔,历经希腊文明、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
这一路,历经艰险,生死攸关,奉献了一行人的集思广益和无穷智慧,总算战战兢兢平安归来,也让我们见识了这些文明古国正在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战争灾难,面对这些,不得不叹,叹什么呢?叹文明的衰落,叹现代化的另类殖民,叹经济全球化对文明的腐蚀,叹对文明的坐吃山空,叹文明遗迹的破坏,叹。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这些文明古国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以及之下的人民生活,有富庶,也有食不果腹,同是文明古国,却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象,令人深思。
本书的主旨在于研究探索:古文明为什么越来越衰落,中华文明为何长盛不衰,年轻文明该怎么历久弥新?得出的结论就是:我们这次见到的人类几大文明发祥地,都已衰落,无一例外,原因则是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其一在于战争,其二则是社会秩序。中华文明既没有在无序中崩溃,也没有在无效中风干,在于儒家文化(注重治国平天下,不是空论玄谈)。中华文明的基本面也是相当保守的,这使它一再地产生危机。但是它又隐藏着一种内在弹性,使保守不至于抵达脆折的程度。注重内在弹性就是“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和“中庸之道”的平衡原则。这种精神和原则,既避免了排他又避免了极端,使中华文明一再从危机中脱身而出。年轻文明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前车之鉴,应该不会重蹈覆辙吧。
作者:青枝绿叶
公众号:枝叶斋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