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的交流议论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编者按:外来文化不是一帖毒药,而是一股清流,从四面八方汇入中华文化这汪深潭之中,带来生机,焕发光彩,这展现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国气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现代生活越来越丰富,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中国少年能在西班牙的绿茵场上挥汗如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能用中文朗诵《三字经》……这不禁让人感慨:世界正走向一个整体。
但有这么一个现象让人沉思。人们对特朗普的孙女大肆表扬的同时,却往往唾弃那位在西班牙学习足球的中国少年,认为他崇洋媚外。
大部分人无法接受的是将外来文化带回国内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有的人还将传统文化比作一坛酒,认为外来文化会糟蹋了老酒醇厚的口感。然而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焕发出新光彩。
在人们还嚷嚷着抵制外来文化时,却不曾见敦煌榆林窟中中西合璧的壁画,正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也不曾见梁思成将法国城市规划的模式与老北京的紫禁城相结合,制定的《北平规划方案》仍适用于今日;更不曾见广东禅村的陈皮腊肠加入了德国烘干的技术,鲜嫩多汁的口感成为了广东新特色,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惧怕外国先进的技术,因其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
由此观之,那少年没有什么错。但为什么人们都惧怕吸收外来文化呢?那是因为人们害怕外来文化会取代传统文化,就好比圣瓦伦丁节取代了七夕,圣诞节取代了谢师节,万圣节取代了盂兰盆节那样。这种担心虽不是杞人忧天,但我认为也较为多余。中国开放程度如今越来越高,其文化的融合性也在世人面前展现其强大的一面。看吧,中山装融合了西装与长袍的式样,既实用又好看;瞧吧,琵琶的图案与小提琴的图案相互交织,形成了中西音乐交流平台的标志;听吧,编钟与管弦乐队齐奏之声如此美妙。这正是因为中华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啊!
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外来文化不是一帖毒药,而是一股清流,从四面八方汇入中华文化这汪深潭之中,带来生机,焕发光彩,这展现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国气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通过“一带一路”战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展现中国的大国气魄,实现“双赢”。因此,请不要再厌恶那名在西班牙求学的少年吧。因为中华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作者|袁玥
公众号:虾虾语文工作室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