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的信仰为话题议论文600字
每个人难道不都应该拥有一份生命的信仰吗?生命的信仰让人守着自己心灵中的一方净土,生命的信仰会让自己感到生命的充实与无穷的快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生命的信仰为话题议论文600字。
一生的信仰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信仰便是一生最好的陪伴。但当信仰碰上了饭碗,毋庸置疑很多人会选择后者,这也是情理之中,然而就有那么一个人偏爱前者。
你说过人活着就要有信仰,没了信仰,犹如鸟儿折翼,人没了魂。记得那晚狂风骤雨,电闪雷鸣,威马逊的登陆,对这座尚未开发的小岛来说,无疑是一场天灾,你自己筑造的小木屋更是在所难免。其实那就是你的家,因为那里藏满了你喜爱的书籍,你的一切。当左邻右舍在逃命时,你在救书;当别人在收拾灾后的烂摊子时,你在挖书;当别人在担心灾后的柴米油盐时,你在列书,擦书,晾书;当所有人都在哭天喊地、唉声叹气时,你却从容不迫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灾后那几晚,你一直在抄那些字迹模糊的书籍,视如珍宝。你说它们是你这一生的信仰,是它们支撑你到现在。
你还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找到自己这一生的信仰,一个除了拥有现实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浩瀚更丰富的世界。也许是因为这世间存在诸多的不公平,就你高三那年,父亲的病逝让成绩拔尖的你不得不辍学,让本来穷困潦倒的家庭雪上加霜。作为兄长的你,毅然弃书从农,却不忘身边带本书,只要有点空闲,都用它来品书,忽略身边众多嘲讽耳语。你好学 ,有一次经过你的窗前,看到你在偷偷自学英语,此时的我不禁潸然泪下。还有一次我把觉得无用占空间的书卖掉了,你却跑回去给卖家双倍的钱赎回来,你并没有责怪我,而是说:“你让我又一次有机会成为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后来我才懂得你说的,一个人的一生,只能拥有自己所经历的那份喜悦,一种面向未来伸开双臂奔跑的冲力,一种能进入他人遥不可及的无限的世界,它是大雨过后比下雨还要澄莹得多久远得多的美酒。因为你的这种信仰,让你更明事理,拥有旷达洒脱的胸襟和于苦难中坦荡从容的非凡气度。是的,世间有财富的不公,有权力的不平,然而有些公平是可以靠自己争取的,比如读书的信仰,一种面向字自己未来世界的精神信仰。
你对自己的信仰守了半辈子,活到老学到老,离校多年,你依然能奋笔疾书,在书的海洋中驰骋千里。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你用自己的行动把璀璨的人生发挥得淋漓尽致。托尔泰斯对道德的信仰奉献了它的一生,歌德对诗句的信仰谱写了他的人生。父亲,你不就是伟人的化身吗?
生命的信仰
没有永恒的孤独和绝望,有黑暗的地方,必定有光。那束光,是信仰,是灵魂最原始最热烈的追求,它在心中某处,在失意之时给人最耀眼的火光。
梭罗信仰自然,他迷恋大自然的神韵,毅然离开了纷扰喧嚣的尘世。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梭罗这般快哉有几人?居住在瓦尔登湖旁自制的一间小木屋内,梭罗享受自然带给他的一切。在瓦尔登湖垂钓满天星河,梭罗的信仰使然,而他也从中获取凡尘千载都难以悟出的哲思。
一个人应当有信仰,更重要的是他要追求他的信仰。人无信仰则躁,在人生中一路荆棘一路风雨,信仰是航灯,使人不至被灯红酒绿迷惑了眼,不至被纸醉金迷迷乱了心。
与时间对峙,与荒芜对峙,与冷漠对峙,与世态炎凉对峙,需要我们的信仰。在物欲横流的这个时代,“权力”和“财富”成了越来越多人的信仰,这是国家的危机,民族的危机。
因为这种信仰,社会充斥着欺骗和冷漠,人与人之间逐渐形成一堵高墙,每个人都成了自己世界中的国王,飞扬跋扈。“小悦悦”事件以后引起的道德反思,各类食品问题带来的国民恐慌……在经济的腾飞无法带动道德的升华时,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
国家无信仰则亡,民族无信仰则衰,社会无信则乱,我们现在的所谓信仰,不过是被欲望包裹,失去最初的光亮。我们要做的是瓦解心墙,对于物欲仅是追求而非迷恋,只有每个国民有着自己最初的信仰,那么这股力量将会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正如梭罗信仰自然,那是孩童般纯真,是未雕饰的玉一般纯洁。被生活洋流推着走的人们,也许该停下来找回原本的信仰。那才是人生的光。
“且放白鹿青崖间”是太白豪迈内心的信仰;“安得广厦千万间”是少陵心忧天下的信仰;“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东坡豁达乐观的信仰……信仰是水,有着生命力,生生不息;人则像鱼,没有信仰这股清流难以存活。
又如国人的信仰迷失,是因为繁杂的人间污染了原本纯洁的信仰,可迷途知返,给自己一双慧眼,看清纷扰世间,便会寻得本真。
柳永曾渴望功名,后也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李煜在位时沉沦放肆,后才知“一纶茧缕一轻钩”才是自己想要的……他们迷失过,有的寻回了,有的一世长叹,所以我们更要学会守护自己的信仰。
信仰,是心中的歌,是夜间的梦,是感动与温存。但愿风再起时,信仰不再因为俗世而奔驰,珍贵岁月中,她是心中的诗,神圣如斯。
浮生如此,人生如斯,信仰之始必与身体一同就于木中。即便在灵柩,它依旧闪亮着光……
生命的信仰
身处物质世界的人们,穷尽一生的努力,而追求的却不单单是物质,还有“信仰”。这个看起来虚缈的东西,并不妨碍人们拥有各自的理解。人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理解他们对信仰的追求;而自己心中的期盼,又被别人理解多少呢?
人是需要信仰的。在万念俱灰时,信仰是唯一能支撑他最后活下去的立足点。
“__要求人们在一个充满邪恶和不公、痛苦和恐惧的世界里有担当地生活,其中真谛就在于承受苦难与爱他人。”
德兰修女认为:人类真正的不幸是当人们生病或贫困时没有人伸出援手。因此,她用她的一生,为贫苦百姓传播了上帝超越世俗的大爱。
人就像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尽管外表看起来无比强大,内心却早已像飘摇欲坠的玻璃瓶。而心中的信仰,就是它唯一能坚持到最后的立足点,只要拥有这个支点,他们就拥有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好市民方俊明,一个见义勇为的救人举动,纵身一跃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29年来,瘫痪的他全靠84岁的老母和女儿照顾,世俗的偏见让他受尽了人生的折磨。是什么支撑他活下来,并获得今天的殊誉?
方俊明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可是他同许多人一样,同样找到了生命的支点,那是人民。他从28年渐远的社会实践中,追寻到“生命是合理的”。这成了他的信仰,他的精神动力。有了这个支点,他才能够直面死亡,正视人生,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为他28年能活下来追寻到了新的解释和意义。
这时,我想到了《人间草木》中的一句话:“信仰生命意义的人是幸福的,他们在信仰中获得内心的安宁与入世的使命;信仰生命无意义的人是幸福的,他们同样在信仰中获得安宁与出世的使命。”